贈別
唐·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相比另外一首《贈別》中直接抒寫惜別之意,這一首重在贊頌對方的美麗,進而引起惜別之意。
「娉娉裊裊」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余」則是女子的芳齡。
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
全詩正面描述女子美麗的只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
豆蔻梢頭二月初 不再寫女子,轉(zhuǎn)而寫春花,是將花比女子。
「豆蔻」產(chǎn)于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優(yōu)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裊者,當尤為可愛。
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裊裊」四字。這里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艷,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
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面前都會黯然失色。而杜牧寫到這里,似乎還是一個開始,他的才情尚未發(fā)揮盡致。
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輕利之至。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zhuǎn)載請標明出處。
點擊下方廣告,支持小si妹^_^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