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來說這并不是一本教你怎么列清單的書,書的內(nèi)容是可以用書名《為什么精英都是清單控》來概括的;沒有太多知識點與精彩論述,作者只是在講一件事:列清單會帶來怎樣的好處。
整本書讀下來會覺得作者有些絮絮叨叨,其中也會提到《番茄工作法》怎樣輔助清單執(zhí)行,《秘密》中愿望的力量……這一切使得這本書顯得有些快餐。其實時間管理的書或多或少都會有這些問題的存在,這些并不復雜的方法,用一整本書來講總顯得浪費了些。
總的來說,觀念很正并且有一定煽動性,這本書還是比較適合身陷于日?,嵤碌淖x者的,——“你跟自由的距離只有薄薄一張清單而已”。讀書筆記中夾雜了私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顧名思義,清單是指詳細登記有關條目的明細單。
這里我們說的更多的是指“清單思維”,無論是項目進程、待辦事項、想法、物品列表等等,都可以通過清單的方式整理出來;把想法變成清單,會讓看起來雜亂無章的事物瞬間變得有條理。
比如租房或者選擇工作的時候,可以把需要考慮的條目羅列下來,在多套住房和多個offer間作出利弊對照,有助于作出更理智的選擇。
清單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見的應用是待辦事項與備忘錄,普通筆記本、方格本、標簽、app……各有各的用法,重要的是,寫下來便為了劃掉,——現(xiàn)在就去做。
心愿清單會讓模糊的愿望變成具體的驅動力,主題書單會讓我們更明確的帶著目的去讀書,靈感筆記讓我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會找不到不方向……清單會讓雜亂的事物、想法變得清晰而有條理,避免遺漏,寫下來的東西就可以不占用腦海中的運行內(nèi)存了,并且可以更好的指導行為。
書中作者詳細論述了清單在工作、居家、社交、委外中的應用,這里我們簡單的舉一些例子。
面對一大段空閑的時間,如果沒有計劃,我們常常會感到焦慮。相信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周末休息在家覺得什么都沒做,就是休息休息,周一去上班時卻覺得滿身疲憊;又或者明明想著等到休息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卻刷刷微信、看看綜藝,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因為覺得沒有收獲而焦慮的睡不著覺。
當你把想要做的事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整理成清單并嚴格執(zhí)行的時候,相信焦慮已經(jīng)轉化為動力了;而你把一個個待辦事項變成已完成的時候,你會充滿信心。番茄法、GTD以及一些APP都是輔助執(zhí)行的好工具,幫助我們更專注、更高效的完成任務,而清單是一切的開始。
想到什么,先寫下來吧。
清單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和個人習慣會有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當然,為了方便我們有時可以選擇一些標準化清單直接使用,比如“旅行一周必備行李清單”“婚禮用品清單”等等。
關于如何列清單,我們只能不太有針對性的說說基本清單的羅列。
首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盡可能的精煉且具體,比如待辦事項清單中,不應該出現(xiàn)“讀書”,而應該是“讀《xx》兩章節(jié)”,具體的任務會使執(zhí)行變得容易。在把想到的條目列出來之后,根據(jù)優(yōu)先、輕重等級等進行排序,這個時候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有重合、有關聯(lián)的條目,可以進行重新梳理。這樣,你就擁有一份合格的清單了。
手寫清單和電子清單哪個更好?作者并沒有給出答案,而是以清單的方式分析了利弊。
簡而言之,手寫更隨意,有紙有筆,可以隨時隨地以自己的方式羅列清單;電子清單從大部分意義來說更便于整理、保存,有利于團隊協(xié)作進程的記錄與分享。團隊協(xié)作中對于進程的掌控,對每個參與者來說都非常重要,有利于項目的推進,而這是電子清單才能完成的。
我是偏愛手寫清單的,把已完成事項劃掉的感覺妙不可言,并且手寫具有不可替代的儀式感,把事情寫出來本身就是充滿力量的。相較于作者把不同的清單放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我更喜歡使用活頁手帳。
手帳綜合了計劃、待辦事項與備忘,如果你習慣隨身攜帶手帳的話,甚至可以把任何清單都記錄在手帳上。我的方式大致是:年計劃用來標出重要的紀念日、生日等信息,一目了然。月計劃是十二張月歷,用作每個月初做規(guī)劃,比如標出每個月發(fā)工資、來姨媽的日期,一些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可以以此為根據(jù)來安排日常工作生活。另用方格紙做月度打卡,記錄日常任務的完成,比如每天起床睡覺時間、看書進度、喝水杯數(shù)等,因為是簡單重復,部分任務沒有時間界定,通過打卡比待辦事項要方便許多。
周計劃呈現(xiàn)一周七天的時間軸,每天把具體任務填到時間軸上,跨日的工作可直接用橫線連結,對于時間的分配有更為直觀的呈現(xiàn),并且便于日后檢查。留有空余可寫彈性事項及不占用時間的備忘。——手帳對于我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使我更加自由。
以實用為準則篩選,這些APP有作者推薦的,也有我個人喜歡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