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zhì)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nèi)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
1
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原句: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大意:人應(yīng)該通過經(jīng)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wěn),才能達(dá)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感悟: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diào)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2
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原句: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大意:與朋友相處,彼此謙讓,就會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損。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chǔ),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深。
3
悔悟是人生良藥
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fā)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藥,貴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裡,那又是因藥而生病了。
感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人生的常態(tài),稀鬆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裡。這就是完整的成長過程。
4
工作生活忙亂,皆因得失之心
原句: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yù)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大意:處理事情出現(xiàn)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並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這都是由於被毀譽(yù)得失的心所連累,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
感悟:當(dāng)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腳亂、越忙越亂,把事情弄得一團(tuán)糟,自己也困頓不已、狼狽不堪。為什麼會這樣?
王陽明一語道破天機(jī)——那只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jié)果,恐懼得到壞的結(jié)果,於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yīng)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態(tài),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tài)度。
5
越不想看書,越要硬著頭皮看
原句: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覺得煩躁不安,那麼就靜坐。就算不想看書,也必須去看。這是對癥下藥,也是一種方法。
感悟: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zhuǎn)這種狀況,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6
蒙蔽心靈的是物欲
內(nèi)容未完結(jié),請點(diǎn)擊“第2頁”繼續(xù)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