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媽寫攝影后期的文章不算多,加上作為旅行攝影狗的樓主有好長時間不務正業(yè),拼命發(fā)各種音響耳機發(fā)燒的帖子,都沒怎么寫攝影相關(guān)的文章了,所以今天打算回歸本行一次,簡單寫點東西,希望對初學者有點幫助。樓主寫東西有個特點,要么不說,要說就喜歡把問題說透,因為這個世界上最麻煩的事情就是一知半解,很多時候一知半解不僅自己沒法真正掌握一種方法,還容易通過傳播來誤導別人,所以還不如一點都不知道。所以本文會加入一些原理性的東西,讓你可以舉一反三,真正做到理解透徹,而不像很多所謂教程那樣完全是手把手說流程,離開了特定場景就完全沒有參考意義。
總論:到底要不要做后期?
答案當然是:要!否則我寫這篇文章干嘛呢?
不過,除了要這個字之外,我還是得多寫一點廢話來強調(diào)一下后期的原則和重要性。
俗話說,前期不給力,后期也沒戲。這個話并不完全正確。其正確的地方在于,后期肯定是基于前期的基礎(chǔ)上來做,所以前期比較好的照片,就會為后期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底子,使得后期有更大的余地。如果前期一塌糊涂,那么后期確實也沒有多少潛力可挖。而其不正確的地方在于,很多后期手法就是用來解決前期“不給力”的地方,如果前期真的完美無缺,那么后期也就沒必要做了。畢竟很多時候前期的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天氣、時間、運氣等等。在數(shù)碼影像技術(shù)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后期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變廢為寶,把一張前期看上去并不怎么樣的照片變成一張漂亮的片子。比如:
(拍攝于土耳其卡帕多西亞)
一般而言,尤其對于旅行照片,前期不給力的情況無非是以下幾種:
1、構(gòu)圖
這個主要是水平問題,后期的余地不大,除了裁剪,沒有什么別的辦法。所以在這篇文章里我不談這個。
2、對焦
這個主要是相機的性能問題,也有一部分是水平問題。這個后期的余地同樣比較小。盡管最新版的Photoshop已經(jīng)有一個濾鏡可以針對跑焦的照片做修補,但效果并不算太好,至少不是在所有照片上都有用。另外,其實風光片很少會有跑焦的情況,因為一般都是小光圈+遠處對焦,如果這還能跑,那我也無話可說。而人物之類的片子,一旦明顯跑焦,那也就沒法用了。所以我同樣不談這個。
3、曝光
這個有相機性能問題,有水平問題,也有客觀問題。對于動態(tài)范圍很大的場景,相機沒法照顧到整個畫面的亮度,這屬于正?,F(xiàn)象。當然,由于不恰當?shù)臏y光造成整體曝光不佳也是一種情況,這就屬于水平問題。對于曝光上的失誤,后期有一定的補救余地,但前提是你用RAW格式來拍攝。如果是JPG的話,補救余地很少,尤其對于過爆,幾乎沒有什么辦法。這個后面會談一談。
(拍攝于湖南鳳凰)
4、色彩
這個大多屬于客觀問題或者相機的性能問題。這種問題在旅行照片里面是最多的,諸如色彩不通透、顏色發(fā)灰、偏色、看著不舒服等等各種毛病。色彩這塊對于后期來說是最能體現(xiàn)價值的??梢哉f,大多數(shù)片子的后期,除了糾正曝光失誤之外,基本上就是在調(diào)色彩。色彩調(diào)的好不好,直接影響最后片子的價值。所以這塊我重點談。
(拍攝于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觀光層)
所以總體而言,對于前期不給力中的相當一部分情況,后期還是有戲的,戲份多少取決于你的后期水準??梢院敛豢鋸埖卣f,數(shù)碼時代后期水平和前期一樣重要,按下快門,照片只完成了一半,做完后期,照片才是真正完成。而且,后期還有一個好處在于,當你的水平不斷提高,可以把之前拍過的照片拿出來反復地重新處理,每次可能都有新的體會新的效果。而這對于前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后期也可以說是二次創(chuàng)作。樓主不少片子就是從好多年前的垃圾堆里找出來重新做過后期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可以做得那么漂亮。
當然,我知道有很多人反對做后期,或者懶的做后期。其主要理論是:照片就該是拍下來時候的樣子,做了后期,照片就假了,完全不能算是水平。還有人據(jù)此認為數(shù)碼攝影是一種浮躁的表現(xiàn),回歸膠片才是真正的攝影。對于這種歪理邪說,我是要嗤之以鼻的。
首先,不要以為膠片時代就沒有后期,顯影、定影階段都有大量文章可以做。去看看郎靜山的片子你才知道膠片的后期還可以那么玩兒。只不過膠片的后期門檻太高,大多數(shù)人家里沒有條件弄暗房,所以玩不起罷了。
其次,數(shù)碼相機用JPG咔嚓一張,回來不用軟件調(diào)整你以為就是真實嗎?事實上相機內(nèi)部的圖像處理器早就已經(jīng)把原始的圖像信息處理過了。一臺數(shù)碼相機本身就是一個小電腦,只不過里面的軟件是廠商定制的,沒法讓你手動去調(diào)整而已。寧愿把處理工作交給相機里的程序而不愿意自己動手在電腦上做,美其名曰真實,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所以,后期是一件光榮而又有價值的工作,任何一個有追求的攝影師都應該認真對待。
最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一定要用RAW格式!一定要用RAW格式!一定要用RAW格式!
準備:后期處理的常用工具
簡單說一下這部分。
照片的后期處理程序?qū)嵲谔嗔耍旧峡梢苑殖赡敲磶追N:
1、Raw處理軟件
這些軟件主要用來處理照相機所拍攝的Raw格式文件,可以進行曝光、色彩、細節(jié)等各方面的調(diào)整,最終輸出為通用格式,比如JPEG或者TIFF。除了各家相機廠商自己為相機專門設(shè)計的軟件之外,還有不少第三方的工具。最常見的如Adobe Lightroom、Capture One (Pro)、Silky Pix、DxO Labs、Raw Therapee等等。這些軟件從功能上來講各有千秋,但無一例外都非常強大,能夠?qū)aw文件進行各種調(diào)整與設(shè)置,并輸出高質(zhì)量的圖像。
Raw處理軟件另一個比較鮮明的特色就是工作流的支持。一般這些軟件都能夠處理文件隊列,讓你一邊調(diào)整后面的圖像,它一邊處理前面已經(jīng)調(diào)整好的圖像,這樣能夠充分利用時間,提高效率。
我個人最常用的Raw處理工具是Raw Therpee。這個軟件可能用過的人不多,知名度比起Lightroom之類的商用軟件要低很多。但它是一個自由軟件,基于GPL發(fā)行,并有跨平臺的特性,在Windows、MacOS和Linux下都有版本,而且完全免費。從功能上說,幾乎也是我用過的Raw處理軟件中最強的,設(shè)置選項多到變態(tài)(Linux下的自由軟件常見的特點),許多設(shè)置甚至于我都看不明白。特別要提一下,這個軟件的降噪功能非常有特點,除了常見的黑白和彩色噪點抑制功能,還專門有針對紅藍和黃綠噪聲以及電磁干擾(很粗的雜點)的濾鏡。許多別的Raw軟件和Photoshop(包括Noise Ninja插件)無法消除的噪聲在這里都能搞定。這個軟件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能夠處理JPG文件,而不像大多數(shù)的Raw處理程序只能處理Raw文件。
Raw Therapee的缺點是界面有些過于復雜,并且有時不太穩(wěn)定,會閃退(跨平臺的自由軟件的另一個通?。?,64位的后期版本這個問題改進了很多。
2、綜合性處理軟件
這個的當然代表就是Adobe Photoshop,并且除了Photoshop之外好像也沒有別的特別著名的同類軟件了。
Photoshop的特點是大而全,基本上你能想到想不到的功能都有。我覺得一個攝影師一輩子恐怕也用不到Photoshop百分之三十的功能。當然,大而全的代價就是特別復雜。它的各種濾鏡和處理選項之間互相搭配能弄弄出什么樣的效果來,恐怕連軟件設(shè)計者自己都想不全。也難怪Photoshop的運用技巧之類的書也能出版一大堆。不過樓主從來不看這些東西,所有的方法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
最新版本是Photoshop Creative Cloud 2015,新增了不少實用功能,包括污點自動修復等等。
Creative Cloud版本現(xiàn)在采用訂閱方式,只要付年費就可以始終升級到最新版本。樓主用的這個是攝影師版套餐,每個月89港元,包含Photoshop、Lightroom和My Portfolio網(wǎng)站(一個攝影師個人主頁的網(wǎng)站)的使用權(quán),感覺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自由軟件方面,GIMP是最有名的,但功能和Photoshop比起來還是有明顯的差距,大概只相當于Photoshop七八年前的版本,但看在不要錢的份上,也算是個替代。
色彩、濾鏡、圖層方面的功能,對于照片處理來說基本上也完全足夠了。降噪功能比較弱,不過也支持外部插件,而且降噪一般在Raw處理軟件當中做,所以基本不構(gòu)成什么影響。加上安裝包相對小巧(不到100 MB),也不需要花錢或者破解,總的來說是個不錯的東東。
3、專用處理軟件
剛才說了Photoshop是大而全,雖然很強大,但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就不那么能盡善盡美,而這些專用處理軟件就是瞄準了Photoshop的這些弱項進行鉆營。你Adobe把一桌肉都吃了,總得給人留點湯喝吧。
這些專用軟件和旅行攝影相關(guān)的主要是用于HDR和接片的工具。說到HDR,最著名的莫過于Photomatix Pro,進化到5.x版本,功能更加強大,配置選項也多了很多。效果方面基本在所有的HDR軟件里面處于一流水準,能夠應付大多數(shù)的場景。
除了Photomatix Pro之外,我常用的另一個軟件叫做HDR Projects,這個是29美金打折的時候買的(原價$199),相對小眾,效果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不如Photomatix Pro,但在某些照片上效果要更好,所以基本作為互補。
最后一個軟件是Kolor Autopano Giga。這是一個接片軟件,效果比Photoshop的接片功能好用很多,速度也快。不過這一篇文章我并不打算講接片(其實也沒什么好講的),所以就一筆帶過了。
除了上面這些,推薦一個好用的工具:Faststone Image Viewer。
這是一個免費軟件,主要是用來看圖的,但里面有一整套簡易好用的圖像處理工具,包括常見的曝光、色彩、裁切、角度調(diào)整、大小調(diào)整等等,還支持截屏和畫板(在圖像上標注用),以及批量處理和格式轉(zhuǎn)換。除此之外,支持大多數(shù)常見的RAW格式文件,人機界面也非常的簡潔好用。最可貴的是,安裝包才5MB左右,還支持免安裝的移動使用方式(可以讓你裝在U盤里帶著)。和膾炙人口的ACDSee比起來,功能基本相當,操作界面更高效,運行速度和輕量化方面完勝。如果是出門在外旅行,每天回旅館把拍的照片整理一下,做簡單處理之后發(fā)發(fā)微博或者朋友圈,這個小工具簡直是不二之選。
工具簡要介紹完了,最后說一句,盡管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專業(yè)攝影師,但力所能及的話,還是支持一下正版。
另外,為了最佳畫質(zhì),建議盡可能在Raw處理軟件中調(diào)整。如果一種處理既可以在Raw軟件里做,也可以在后面環(huán)節(jié)的軟件——比如Photoshop——里做(例如調(diào)整曝光或者色溫),那么應該在Raw軟件這一步就做好,這樣對畫質(zhì)的影響最小。
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亮度、對比度和飽和度的調(diào)整
既然是所謂的由淺入深,我就從最簡單的說起。
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這三個東西,應該是地球人都知道,但這個中間還是有不少奧妙的。
在Photoshop以及大多數(shù)圖像處理軟件里面,能夠調(diào)整亮度和對比度的有好幾種工具,這其中至少有:
亮度/對比度工具(Brightness/Contrast)、曲線工具(Curves)、色階工具(Levels),某些軟件還有曝光調(diào)整工具(Exposure,在Raw處理軟件中常見)以及陰影/高光調(diào)整(Shadows/Highlights)。
那么這些工具之間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呢?簡單地說,它們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
那么你要問了,既然本質(zhì)都一樣,為什么還需要那么多工具?這道理也很簡單,所謂本質(zhì)一樣,指的是它們最終都是在調(diào)整整個照片上各個像素的亮度,但盡管如此,由于處理方式不一樣,還是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性。這就好比你無論是吃揚州炒飯、蘭州拉面還是白砂糖,本質(zhì)都是給身體提供碳水化合物,但你不能讓大家都去吃糖過日子。下面簡單比較一下它們的原理。
亮度/對比度
這個是最簡單也最直觀的工具,當然功能也是最弱的,一般老鳥都不屑于用它。
這個功能一般有兩個滑塊,上面那個調(diào)整亮度,下面那個調(diào)整對比度。調(diào)整亮度,不同的軟件處理方法會不太一樣,有些是簡單地把所有像素的亮度值都加減一定的數(shù)值,讓整個畫面均勻地變亮或者變暗,而有些會把根據(jù)調(diào)整的數(shù)值把畫面整體亮度做伸縮處理。后一種方法不會造成溢出(后面解釋這個詞),但會使畫面整體對比度發(fā)生變化。
而調(diào)整對比度,則是以中灰色(在一般常見的8位灰度的圖像中就是灰度值為127)的亮度為基準,亮度高于基準的像素全部都增加一定的亮度,低于基準的像素全部都減低一定的亮度。注意,這里的增減幅度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常數(shù),而是按比例調(diào)整,也就是像素的亮度距離基準值越遠,調(diào)整幅度越大,這個在一會兒說曲線的時候能看到。
那么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因為亮度值是有限的,比如8位灰度的圖像的話范圍是0~255,如果在調(diào)整過程中像素的亮度值超出這個范圍怎么辦呢?很簡單,一般的做法就是截斷。也就是說,如果按照調(diào)整的算法,一個像素的亮度會變得高于上限(純白),那么就讓它變成純白,同樣,如果低于下限(純黑),就讓它變成純黑。這種現(xiàn)象的學名叫做“溢出(Overflow)”。所以,亮度/對比度工具是非常簡單粗暴的,調(diào)整幅度過大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大片溢出區(qū)域。下面是一個例子,當原圖的對比度增加50之后,效果變得非常難看。
(原圖)
(對比度增加50之后的效果)
所以,除非原圖的對比度特別低,或者亮度偏差很大,否則盡量不要使用這個工具。
色階
色階工具相當于增強版的亮度/對比度工具,界面一般是這樣的:
上面的參數(shù)看似很多,但其實只要把眼光放在中間那個直方圖以及下面的三個小滑塊(紅框部分)就可以了。
順便插一句,在數(shù)碼圖像中,直方圖是個很重要的工具,一定要能看懂并理解其意義。如果你不理解不會看直方圖的話,那么很多概念你是沒法搞明白的。如果你確實不懂,我在這里只用一兩句話簡要說一下,要更多的細節(jié)請自己上網(wǎng)搜。直方圖表示一幅圖像里所有的像素在各個亮度的分布情況。直方圖是一個二維圖,橫坐標對應整個亮度值范圍(對常見的8位亮度的圖像來說就是0~255),從左端的全黑到右端的全白,這個永遠是固定不變的??v坐標代表每個亮度值所對應的像素數(shù)量,這是一個統(tǒng)計值,和像素的位置無關(guān)。圖像越亮,直方圖整體就越往左側(cè)(因為明亮的像素越多),反之則越往右側(cè)。
回到色階,紅色框內(nèi)的區(qū)域有一個標簽“輸入色階”,同時紅框的下面還有一個輸出色階的滑塊條。輸入色階下方的滑塊條上左右兩個滑塊之間的部分就是輸入色戒的范圍,而輸出色階滑塊條上左右兩個滑塊之間則是輸出色階的范圍。所謂的輸入和輸出,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修改前的圖像和修改后的圖像。色階的工具實際上是在這兩者中間建立一個映射關(guān)系,具體來說,就是把輸入色階范圍內(nèi)的亮度值均勻拉伸到輸出色階的范圍。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輸入色階的范圍是50~255,即把左邊的滑塊拖到50,右邊的滑塊不變,而輸出色階是0~255,那么就會把原先圖像中亮度從50到255之間的所有像素的亮度值拉伸到0~255的范圍,原先亮度為50(或者低于50)的變成0(全黑),原先亮度為255的不變,而中間的所有像素的亮度相應地按比例調(diào)整,而結(jié)果就是畫面整體變暗。但和某些軟件亮度調(diào)整工具把所有像素往暗部等值平移不同,色階調(diào)整因為是按比例拉伸,最亮的那些像素并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并且溢出像素之外的畫面整體對比度會增加。
反過來,如果把右邊的滑塊向左移動,畫面整體就會變亮,而最暗處的像素仍舊會保持很暗的狀態(tài)。如果把兩端都往中間移動,比如輸入色階50~200,那么相當于把原圖亮度位于50~200范圍的像素亮度拉伸到0~255,直觀效果就是對比度上升。當然,原圖亮度在50以下或者200以上的像素就會發(fā)生溢出,變成純黑和純白。這個和對比度調(diào)整工具的效果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你可以自由地選擇拉伸范圍,而不像對比度調(diào)整工具那樣只能以中間灰度為基準向兩邊均勻拉伸。
(色階拉伸示意圖)
(前面的原圖在輸入色階設(shè)定為50~200時的效果,和對比度增加50的效果基本一樣。)
至于輸出色階范圍,這個決定了調(diào)整之后的圖片的整個亮度范圍,一般并沒有什么調(diào)整的必要。這樣,我們還剩下一個東西沒提,那就是輸入色階中間的那個滑塊。這個滑塊被稱為Gamma,是色階調(diào)整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Gamma表示非線性映射關(guān)系,標準值為1.0。什么叫做非線性映射?剛才說了,調(diào)整兩邊的滑塊可以均勻地把輸入的色階范圍拉伸到輸出色階范圍(線性映射),而通過調(diào)整Gamma值,可以把這種映射關(guān)系變成不均勻的。這個概念用語言比較難描述,下面說到曲線的時候就能很清楚地表達出來。從效果來看,Gamma = 1的時候原圖不變,當增加Gamma值,畫面整體變亮,減小Gamma值,畫面整體變暗,但所有像素的變化并非均勻,而是靠近中間亮度的像素變化較大,越接近兩端(黑色和白色),變化越小,在端點處維持不變,所以并不會發(fā)生溢出的現(xiàn)象。
下圖從上到下依次為:原圖、色階輸入范圍50~255(Gamma = 1)、色階輸入范圍0~255(Gamma = 0.6)。
可以看出,和單純調(diào)整輸入色階范圍相比,調(diào)整Gamma值能在增加對比的同時更好地保留亮部和暗部的細節(jié)。
曲線
曲線是常用的亮度調(diào)整工具里面最強大最靈活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它能夠替代所有一切其他的亮度調(diào)整工具(如果分通道調(diào)整,甚至也能代替飽和度工具)。曲線工具常見的界面是這樣的:
下面來解釋一下怎么理解這個工具,其實并不復雜。曲線工具的界面就是一個二維的平面坐標系,其中橫坐標(x軸)代表原圖的整體亮度范圍(8位亮度的圖像來說就是0~255),而縱坐標(y軸)代表調(diào)整后的圖像(目標圖)的亮度范圍。因此整個坐標系的范圍就是從(0, 0)到(255, 255),而中間這跟線,代表原圖和目標圖之間像素亮度的映射關(guān)系。具體來說,這跟線上的每一個點的坐標值(x, y)表示原圖中所有亮度為x的像素在目標圖中調(diào)整后的亮度為y。當沒有進行任何調(diào)整的時候,這是一根斜率為1(45度角)的直線,也就表示y = x,即原圖和目標圖完全一樣。而當進行調(diào)整的時候,這個曲線就直接改變了原圖和目標圖上像素亮度的關(guān)系。比如:
這張圖中的曲線(黑色的那條,藍色的是y = x的參考線),可以看到標出的兩個點(127, 255)和(64, 128),這表明原圖中亮度為127(以及大于127)的點在目標圖中變成255,而原圖中亮度為64的點在目標圖中亮度變?yōu)?28。學過一點初中數(shù)學的肯定知道,這條線的函數(shù)表達就是y = 2x,表明目標圖中所有的像素點等于原圖中相應像素點亮度值的兩倍。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在x > 127的范圍內(nèi),曲線直接貼在了天花板,這是因為亮度的最大值只有255,而當x > 127的情況下,y > 255,因此全部都變成了255(純白),這就是溢出。
對于曲線工具來說,當然很少會那么用,等多情況下的曲線是彎曲不規(guī)則的,比如:
這是后期處理中常見的一種S型曲線調(diào)整。根據(jù)中間藍色的參考線(y = x)可以看出,曲線的左半邊(暗部)都落在參考線下方,表明此時y < x,也就是說目標圖像上的像素比原圖對應像素要暗,而右半邊(亮部)都落在參考線上方,表明此時y > x,即目標圖像上的像素比原圖對應像素更亮。由此可見,這種調(diào)整方式讓暗部更暗,亮部更亮,是一種增加對比度的方法。但由于曲線的兩個端點仍舊是(0, 0)和(255, 255),這就表明最暗和最亮的部分并不受影響。所以和簡單的對比度調(diào)整工具相比,這種方式并不會造成溢出的問題。
曲線調(diào)整對比度和簡單調(diào)整對比度的效果比較(陸家嘴的圖片你們大概都看膩了,換一張弗洛倫薩的):
(原圖)
(對比度增加50)
(S型曲線增加對比度)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和直接增加對比度比起來,通過曲線調(diào)整的圖像不僅對比度增加了,并且前景那些暗處的房屋的細節(jié)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而不像前面那張圖一樣變成一片漆黑。反過來,如果想要降低對比度,就把曲線調(diào)成反S形,降低亮部,提升暗部:
效果對比:
(原圖)
(曲線調(diào)整后)
當然,曲線并不是僅僅用來調(diào)整對比度的,也不一定非得這樣光滑,理論上你可以把曲線拗成任何形狀,比如這樣:
甚至是這樣:
當然出來的效果可能會很奇怪,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把曲線弄成這種奇形怪狀也并沒有什么意義。我只不過想說,曲線是一種非常靈活而強大的工具,可以用來替代其他一切亮度調(diào)整工具。接下來不妨看看其他常用調(diào)整方式可以如何用曲線來表達(GIMP里面可以把亮度/對比度和色階調(diào)整直接轉(zhuǎn)換成曲線來做,用來演示這個倒是特別方便),比如:
亮度增加60:
轉(zhuǎn)換為曲線:
可以看出,GIMP軟件的亮度調(diào)整采用的是伸縮亮度范圍的方式(最暗部分增加60,最亮部分不變,中間按比例調(diào)整),因此單純的增減亮度不會造成溢出。
對比度增加50:
轉(zhuǎn)換成曲線表達:
可以看出簡單對比度調(diào)整實際上就是簡單地增加曲線的斜率。這張圖上曲線在左右兩邊分別踩到了地板和天花板,表明這種處理可能會造成亮部和暗部的溢出??梢院颓懊娴腟形曲線對比一下。
輸入色階50~255:
轉(zhuǎn)換成曲線:
色階中Gamma設(shè)置成0.6:
曲線表達:
可以看出整體變暗,但兩端仍舊保持不變。從這里也能理解為什么把Gamma成為非線性映射,因為對應的曲線是彎曲的,而并非一條直線。
Gamma設(shè)置成1.5:
曲線表達:
整體變亮,兩端同樣不變。
綜上所述,曲線可以說是亮度對比度等參數(shù)調(diào)整的終極工具,正所謂一線在手,天下我有……
曝光補償調(diào)整
這個工具在Raw處理軟件中屬于標配和最常用的設(shè)置,但在普通圖像處理軟件中不多見(Photoshop有)。下面是Raw Therapee的截屏:
一般在處理Raw圖像的時候你第一個動的應該就是這個參數(shù)(如果需要調(diào)整白平衡,應該在這個之前)。曝光補償和單純的調(diào)整亮度有點不一樣。首先它的單位是Ev,也就是“檔”,這個單位和相機在拍攝時的曝光單位是一樣的。每增加1 Ev,曝光量增加一倍。這相當于是用軟件在模擬修改相機曝光的過程。比如當你把曝光補償?shù)幕瑝K拉到1.00,其結(jié)果就相當于相機快門延長一倍或者ISO提高一檔或者光圈放大一檔(忽略景深的變化)的效果。而從理論上講,曝光量增加一倍,意味著所有的像素亮度×1.4倍(2的平方根)。同理,每減少1 Ev,亮度就會除以1.4倍。因此,曝光補償相當于將所有像素的亮度按相同倍數(shù)放大或縮小。所以上圖+1.00的曝光補償用曲線來表示的話,大致相當于下面的效果:
這里的180 = 255 / 1.414。實驗驗證一下。原圖(亞丁仙乃日和卓瑪拉錯):
曲線調(diào)整(亮度×1.4)
曝光補償(+1 Ev)
對比可以看出結(jié)論基本靠譜。
陰影/高光調(diào)整
這是一個同樣很常見,而且很好用的功能,在所有的Raw處理軟件和一部分通用圖像處理軟件里都有。下面仍然以Raw Therapee為例(Photoshop也有這個功能,界面類似):
這個工具主要用來調(diào)整畫面的暗部和亮部。其中陰影滑塊可以把暗部提亮,而高光滑塊可以把亮部壓暗,這種操作可以讓畫面接近全黑和全白的部分顯現(xiàn)出更多的細節(jié),同時讓畫面的整體對比度下降,從而在后繼的處理中減少溢出的風險。和普通的減弱對比度的操作的區(qū)別在于,陰影/高光操作只影響暗部和亮部的像素,對中間亮度的像素影響很小。至于如何劃分暗部/中間部分/亮部,則由影調(diào)范圍的滑塊來控制,這個值越大,暗部和亮部的劃分就越寬,那么調(diào)整對整個畫面中間亮度的像素的影響就越大。陰影、高光的調(diào)整同樣可以轉(zhuǎn)化成曲線表示,大概如下圖:
可以對比一下前面曲線部分的反S形曲線的造型區(qū)別。也來看一個實際對比。
原圖(內(nèi)蒙騰格里沙漠邊緣的昭化寺,據(jù)傳為倉央嘉措所建):
反S形曲線調(diào)整:
陰影/高光調(diào)整:
可以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反S形曲線的效果確實降低了整體的對比度,但代價是畫面發(fā)灰。而陰影/高光工具提亮暗部(比如右上角的背景)和壓低亮部(比如燭光)的效果比反S形曲線更明顯,但中間調(diào)的部分(比如后面的唐卡和燭臺)受的影響要小很多,并沒有出現(xiàn)發(fā)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陰影/高光這個功能切忌用力過猛,否則容易造成畫面及不自然。
飽和度調(diào)整
最后來講講這個。飽和度調(diào)整也是所有的圖像處理軟件都有的功能,下面是Photoshop的截圖:
這個東西往往是初學者最愛用的,一旦發(fā)現(xiàn)色彩不夠好,馬上想到調(diào)飽和度。其實,說實話我覺得這個功能是最沒用的。因為在很多時候,所謂的色彩不夠,其實不見得是色彩的問題,相反很有可能是對比度不夠。而且,調(diào)整飽和度其實并無法得到通常人們所喜歡的那種濃郁的色彩,相反容易使得顏色過于鮮艷而不真實。相比之下,“自然飽和度”功能要柔和許多,出來的效果也更為自然。我個人在后期處理的時候幾乎從來不用飽和度調(diào)整,即便用,也是降低飽和度,而從來不會去增加。
簡單試驗一下。這張原圖是拍攝于耶路撒冷圣墓大教堂(傳說耶穌復活的地方):
飽和度調(diào)高100之后的效果:
自然飽和度調(diào)高100之后的效果:
S形曲線調(diào)整增加對比之后的效果:
S形曲線調(diào)整加自然飽和度調(diào)高60的效果:
可見,如果口味比較輕的話,自然飽和度就完全足夠,如果口味比較重,自然飽和度+對比度調(diào)整可以得到比較濃郁的效果,而僅僅大幅度調(diào)整飽和度,效果反而會比較不自然。
實際應用:一張照片曝光和色彩調(diào)整的流程(初級)
說了那么多,下面可以拿一個例子來練練了。
基本上來說,對于一張數(shù)碼照片的Raw原片,最簡單的后期調(diào)整的順序大概是這樣的:
1. 白平衡——2. 曝光補償——3.色彩處理(色調(diào)、對比度、飽和度等)——4.細節(jié)處理(降噪、銳化、污點修復等)——5. 其他效果(各種其他濾鏡)。
這其中,1和2建議在Raw處理軟件中做,3、4如果Raw處理軟件的功能足夠強,也建議在Raw處理軟件做。因為Raw格式的亮度范圍可以達到14位,無論是寬容度還是動態(tài)都比8位亮度的JPG文件要好得多,所以調(diào)整曝光和色彩的時候?qū)Ξ嬞|(zhì)的影響可以降到最低。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強調(diào)要用Raw拍攝的原因。
下面原片出場:
喪心病狂的樓主居然拿出了一張夜景……這張照片拍攝于黔東南一個侗寨,中間閃閃發(fā)光的建筑是侗寨里的標志性建筑鼓樓。原片用三腳架拍攝,曝光參數(shù)16 mm,f/8,13秒,ISO 100。這種場景屬于典型的后期難題,原片反差太大,亮部的鼓樓接近于過曝,而周圍的建筑因為亮度和它相差太多,基本處于欠曝狀態(tài)。天空的亮度也不理想。
用Raw Therapee導入之后,首先看一下白平衡:
這是原片白平衡的初始值?;旧喜]有太多調(diào)整的必要,因為相機的白平衡比較準確,我也并不想追求某種特殊的偏色效果。適當調(diào)低一下色溫到2700K,讓天空顯得更藍一些:
接下來要調(diào)整曝光。很明顯對于這種一部分很亮一部分很暗的片子,貿(mào)然增加或是減少曝光補償都不行,顧了一頭顧不了另一頭,所以只能應用陰影/高光工具:
吧陰影和高光滑塊都拖到30,同時把影調(diào)范圍設(shè)置成50以免調(diào)整過多影響中間調(diào):
略微調(diào)整曲線,進一步降低對比度,提亮暗部,降噪處理:
和最初的原片比較一下:
基本上對于這樣一張片,初級的處理方法只能做到這樣了。整個畫面暗部的細節(jié)有很大提升,而亮部基本不受影響,但色彩看上去還是比較悶,不通透。如果應用更高級一點的方法,最終效果可以是這樣:
甚至是這樣:
具體怎么弄呢?這一篇就說到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