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EGFR 基因敏感突變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EGFR-TKI 耐藥后的治療對近期緩解乃至總生存均有著切實的影響。由于沒有明確標準的治療模式,臨床醫(yī)生往往會陷入“選擇性障礙”。近年來,獲得性耐藥機制及個體化治療的相關研究不斷推陳出新,為臨床實踐的規(guī)范化提供了循證醫(yī)學證據(jù)。針對這一熱點問題,我們參照劉曉晴教授團隊最早于2011 年CSCO 大會中提出的理想與現(xiàn)實治療理念進行梳理并匯總如下。
專家共識建議對EGFR-TKI 獲得性耐藥的突變型肺癌,再次活檢以明確耐藥的具體機制?,F(xiàn)有研究顯示EGFR-TKI 耐藥大致可分為4 類:①出現(xiàn)耐藥突變,如T790M 突變;②旁路激活,如c-MET 擴增;③表型改變,如腺癌向小細胞肺癌轉化,上皮細胞向間葉細胞轉化(EMT);④下游信號通路激活,如BIM 的多態(tài)性導致EGFR-TKI 的原發(fā)耐藥,通過MAPK1 擴增直接激活下游增殖信號通路產(chǎn)生EGFR-TKI 的獲得性耐藥。
50%的耐藥機制是EGFR20號外顯子第790 位點上的蘇氨酸為蛋氨酸所取代(T790M),從而改變ATP 的親和性,導致EGFR TKI 不能有效阻斷信號通路而產(chǎn)生耐藥。也有一些研究認為T790M 突變具有選擇性,經(jīng)TKI 治療敏感的克隆被殺滅,而含有T790M 突變的耐藥克隆得以保留下來產(chǎn)生耐藥。
AZD9291 是第三代、不可逆的選擇性EGFR-TKI。2015 年NEJ雜志一項I 期臨床研究結果,127例可評價療效的T790M 陽性患者中,RR 為61%,中位PFS 9.6個月。顯著優(yōu)于T790M 野生型患者的RR 21%,PFS 2.8 個月。該研究提示AZD9291 對EGFRTKI耐藥的患者具有高度的選擇性與療效,F(xiàn)DA 已批準該藥上市,作為一代TKI 藥物耐藥后治療。
另一種第三代藥物是ro?ciletinib(CO-1686),130 例入組患者中,T790M 陽性的患者ORR 為59%,顯著優(yōu)于T790M 野生型的29%。中位PFS 預計>12 個月,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轉移者為10.3 個月。
5%~20%的EGFR-TKI 耐藥是由C-Met 所引起,C-Met 擴增的耐藥機制為C-Met 與ErbB3結合,繞過EGFR 激活下游PIK3/AKT 介導的信號通路,促使腫瘤細胞增殖,抑制凋亡。
INC280 是一種高選擇性口服小分子Met 抑制劑,2014 年的ASCO 大會報道的I 期臨床研究入組41 名患者中,有6 名出現(xiàn)了局部緩解,5 名在入組前接受過EGFR-TKI 藥物的治療,目前相關的Ⅰ/Ⅱ期臨床研究均在進行中。
Crizotinib 的作用靶點有EML4- ALK,ROS- 1 和c- MET。一項來自吳一龍教授團隊研究顯示,11 例c-MET 過表達的繼發(fā)性耐藥患者給予Crizotinib 聯(lián)合EGFR- TKI 治療,RR 為45.5%,SD 54.4%。
另外BRAF 基因突變、HER-2 基因擴增、PIK3CA 基因突變等均是耐藥的機制。針對BRAF 突變,給予Dabrafenib;針對HER2 擴增,采用阿法替尼或Dacomitinib;針對PIK3CA 突變給予BKM120+厄洛替尼等分子靶向治療策略。期待這些探索性研究能為將來根據(jù)EGFR-TKI耐藥分子機理的靶向治療提供更精確的指導方案。
關于表型改變,有報道顯示,由肺腺癌轉變?yōu)镾CLC 的患者對依托泊苷+鉑類方案敏感,但預后較差。而針對EMT 的研究顯示,Axl 阻滯劑SGO-7079聯(lián)用厄洛替尼可以逆轉厄洛替尼在間質型細胞系中的耐藥。
【對于局部進展,有增大或出現(xiàn)1~2 處新的非靶病灶,沒有癥狀或癥狀沒有變化,可以繼續(xù)靶向治療聯(lián)合局部治療】
美國Colorado 大學將適合局部治療的情況歸納為:適合全腦放療或腦立體反射或手術切除的沒有腦膜轉移的顱內(nèi)進展;顱外≤4 個病灶、同時適于體部立體放射或常規(guī)分割放射或外科切除的進展。Weickhardt 等報道了25 例患者靶向治療出現(xiàn)腦或腦外耐藥進展后,繼續(xù)TKI 基礎上予以局部處理后中位PFS 6.2 個月。
【對于廣泛進展,未能明確耐藥機制的,現(xiàn)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推薦鉑二聯(lián)方案化療作為一線EGFR-TKI 耐藥后疾病進展患者的標準治療。然而對于是否在單純化療基礎上繼續(xù)原EGFR-TKI 治療仍存有爭議】
IMPRESS 研究不推薦繼續(xù)使用,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Ⅲ 期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71 個中心共入組265 例一線吉非替尼治療后進展的EGFR 基因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轉移性NSCLC患者,隨機接受培美曲塞/順鉑兩藥化療聯(lián)合吉非替尼或安慰劑。吉非替尼治療組對比對照組PFS 并無顯著改善;中位PFS 均為5.4 個月。OS 數(shù)據(jù)暫不成熟(33% 患者死亡),初步結果顯示對照組較吉非替尼治療組具有更好OS。
然而更多的臨床回顧性研究則顯示首次EGFR-TKI 治療獲益的患者,RECIST 標準PD后,繼續(xù)治療或二次挑戰(zhàn)比那些停用TKI 的患者有更顯著的生存獲益。
2014 年ESMO 年會上報道的一項Ⅱ期單臂前瞻性研究ASPIRATION:評估厄羅替尼一線治療EGFR 基因突變NSCLC,進展后繼續(xù)使用的療效和安全性。第一個PFS 的節(jié)點是由RECIST 標準來定義,第二個PFS 的節(jié)點是由醫(yī)生判斷停止藥物來定義。共納入了207 名患者,其中93 例在進展后繼續(xù)給予了厄羅替尼治療。這部分患者PFS1 中位時間11 個月; PFS 2 中位時間14.1個月,意味著患者在進展后繼續(xù)服用TKI ,無疾病進展生存會再有3.1 個月的獲益。由此來看,首次耐藥后EGFR-TKI 究竟是繼續(xù)使用還是放棄,亦或是間隔一段時間后二次挑戰(zhàn),除了RECIST 標準,我們還需要參考更多的個體化因素,諸如:進展速度(爆發(fā)或緩慢),臨床癥狀(穩(wěn)定或惡化),藥物的耐受性等,從而做出個體化的選擇。
標志分析在2015 年世界肺癌大會中公布,研究者發(fā)現(xiàn)血漿未檢測到T790M 的患者,化療聯(lián)合吉非替尼具有改善PFS的趨勢。這提示根據(jù)耐藥分子機制調(diào)整EGFR 突變肺癌患者進展后的化療策略。
采用數(shù)字PCR 技術可以動態(tài)監(jiān)測血漿EGFR 及耐藥基因的變化。2014 年的一項研究觀察了接受厄洛替尼一線治療患者血漿EGFR 基因突變水平的動態(tài)定量變化,及T790M 的血漿動態(tài)變化。結果顯示血漿T790M 水平在EGFR-TKI 治療過程中的變化,從不可測得到可測出并逐漸升高,在RECIST 評估PD數(shù)月前血漿已經(jīng)可監(jiān)測到T790M 水平。然而這種耐藥基因的實時監(jiān)測,對于臨床治療策略調(diào)整價值幾何,仍需進一步探討。
EGFR 突變患者進展后的最佳治療策略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無論是理想的依據(jù)耐藥機制的分子靶向治療,亦或是現(xiàn)實的依據(jù)進展模式的局部治療或化療,他們并不是孤立的。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影像學、臨床癥狀、分子機制等多個因素,從全程化管理的視角去選擇個體化治療。在精準醫(yī)療的大環(huán)境里,既要活在當下,也要堅持理想,知行合一,從而實現(xiàn)患者生存的最大化。
來源:腫瘤醫(yī)學論壇201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