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 夫
--------------
在濤聲中呼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
潮來潮去
左邊的鞋印才下午
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傷的書
結(jié)局如此之凄美——落日西沉
我依然凝視
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純白
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個下午的云
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
獨點亮那一盞茫然
---------------
還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稱為雪的眸子
現(xiàn)有人叫作
煙
[2010年央視新年新詩會,董卿配樂朗誦洛夫先生名詩《煙之外》,開頭一句“在濤聲中呼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掉了一個“呼”字。此詩各種網(wǎng)絡(luò)、微信排版的格式均不對,尤其最后兩行“現(xiàn)有人叫作/煙”,大都排成了“現(xiàn)在人叫作——煙”。]
-------------------------------------
賞析:黃樹生 張晟
《煙之外》是臺灣最著名的現(xiàn)代詩人、被中國詩壇譽為“詩魔”洛夫的代表作之一,創(chuàng)作于1965年,收錄在《外外集》中。
詩是一種浪漫而有節(jié)奏的藝術(shù)。情景交融是詩歌意境的審美特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蔽靼嘌涝娙酥Z貝爾文學家獎獲得者希梅內(nèi)斯認為:“真正的詩歌就在于那深刻的感情?!敝挥心欠N來自深刻感情的詩歌,才能讓我們從頭到腳地感動起來。唐朝李商隱詩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被蛟S!多情的詩人,依然深深地陷在無法逃開的惆悵與執(zhí)著中,明知千帆之外的她已離去,而那深情與記憶,卻并未散入風中。她或許聽得到,可是畢竟觸感覺到彼此熟悉的體香。曾經(jīng)的激情,無奈中漸漸歸于平淡,無法釋然無奈也只得在一聲嘆息中放下。
洛夫在這首詩的開篇,潦潦幾筆淡墨,渲染了一幅惆悵的暗淡圖景,在被意象化的聲音中傳播著宋詞一般的凄美,在讀者的眼前撒下一層輕煙似的紗。你看,瞭望海濱,詩人在溶溶的月光下,獨立在夜幕中沙灘,海水已然是退了潮的。他似乎還能夠清晰地聽見那濤聲,一波又一波,撞擊著礁石。遠走了,望不見伊人的行舟,奔向那不明的遠方。他在這邊,“在濤聲中呼喚”,苦苦呼喚著她的名字,一遍又一遍,也只能任憑那濤聲無情地吞噬著他心底的吶喊,消失在大海深處的黑夜。
洛夫在《煙之外》的第二節(jié)的開頭,繼續(xù)訴說著前面“潮來潮去”的無盡哀怨。在往復的循環(huán)之中,詩人追憶著她柔美的音畫。時間本來是一個天定的常量,可是“左邊的鞋印才下午/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怎么一左一右兩步之間就到達了盡頭呢?詩人借用時間的壓縮錯位來象征愛之生和情之殤,竟像潮來潮去般的急促,稍縱即逝;又似岸邊的鞋印的距離那樣短暫,尚未來得及體會這是怎樣的一種甜蜜,幸福卻已遠遠離別。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留在黑暗中守候?!傲略且槐竞芨袀臅保诳耧L和暴雨中,無言的書被吹到了最后一頁,沒有后記,徒然的呼喚,并不能改變愛情“落日西沉”的悲慘結(jié)局。一切趨于那樣的安靜,安靜得還來不及尋摸,無情的事實把人拉回冷酷的現(xiàn)實。聚聚散散,離離合合,時間的步伐抹去心中的淚痕,然而再循著他們原來的蹤跡,步上命運的正軌。
就這樣,詩的前兩節(jié),作者在“潮起潮落”的思戀中,營造了一種讓受眾清冷悵惘的心境,刻畫了一種戀戀不舍的失意。而第三節(jié)中“一片純白”,應(yīng)該是指一段如白玉一般純潔無暇的愛情,抑或是一汪清澈如皓月一般的柔情。黑夜淚涔涔,詩人依舊佇立,在海濤中久久地守望。在“凝視”什么?凝視眼睛里的“純白”,漸漸演變?yōu)椤懊H弧钡碾p眸。在這里,詩人心中似又被癡迷之情再次激蕩,似乎是無意識般的,他砰然一跪,跪向她,也跪向那朵悄然遠逝的“美了整個下午的云”。那是昨日的夢,是逝去的煙,盡管如此,卻曾鮮活過,也曾嫵媚過,卻曾閃耀過他的整個生命。然而,云是美麗的,卻又易碎,是終將走向幻滅的,人似乎是只能抓住那瞬間燦爛,它卻始終如曇花一現(xiàn),最后消失在了茫茫的天際。
終于,詩人閃出幻夢,似乎明白了這些,于是便埋怨:“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獨點亮那一盞茫然”。點燃什么?是被你遺忘漠視的“茫然”心情,還是如“煙”消散的愛情?到這里,我們能夠看作是詩人有意而為之的,詩人將抒情主人公“他”的人生體會作了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鋪墊,結(jié)構(gòu)上承接了前兩節(jié),是開始轉(zhuǎn)化的一個過程。將情比作燈火,盞盞燈火會有熄滅的時候,情也是如此,那又何苦死死追尋,獨留自己茫然一生?他深切的叩問,最后得到了這樣的答案。由最初的感性,到滄桑之后的思悟,這是人的變化,然而,在字里行間的感情韻味中,唯一不變的,只是那種落寞與寂寥。
最后,“還能抓住什么呢”,什么也抓不住了!曾經(jīng)的一切,到頭來還是如煙消云散,不留一絲痕跡。留下的,只是人心中恒久難以釋懷的寂寞的思戀。然而,那命定的結(jié)局,誰也無力改變。這里的“云的眸子”,是對上節(jié)中那“一片純白”的呼應(yīng)?!盁煛眲t呼應(yīng)了上段的“茫然”。詩人巧妙運用“煙”的意象植入了人的心海,利用意識與潛意識的浮動,意象與意象的碰撞,表達外在景象與內(nèi)心世界的不和諧,再一次渲染了全詩哀傷曲藍調(diào)。
詩人以“煙”作結(jié),發(fā)人深省。讀罷全詩,人仿佛還是深陷其中,掙脫不開。洛夫曾就此感慨地說:“詩人是漂泊異鄉(xiāng)的云”。作者標題名為《煙之外》,煙且易散,無法捉摸。煙之外,又是什么?仰望天際,天上有云,云之外,是煙;而煙之外,是玄是寞,是無法排遣的寂寞與空虛。當一切歸于沉寂,一切散入塵埃的時候,空無一物,只有滿地的心傷。從表面上看,這就是一首描繪男子愛情破滅后的悲戚心境的情詩。但如果從古典文論中“知人論世“的角度、結(jié)合詩人的經(jīng)歷,從更深層來解讀這首詩所要表達的話語蘊藉,我認為《煙之外》是隱藏了詩人懷鄉(xiāng)的情緒。
洛夫繼承了中國古代詩人政治家的委婉詩風,以閨閣詩表示思念朝廷的忠君情懷。這首作品的問世,距詩人背井離鄉(xiāng),自稱“第一次流放”已十多個年頭了。在臺灣那些年,恰如詩人感覺只有“離國的寂寞,卻沒有去國的悲哀”。對故土的懷念與呼喚,隔斷在茫茫海峽之間,人生歲月在行走的步伐間就從“下午”到了“黃昏”,落日西沉撞“亮”了記憶中的眼波,時空的大海頓時一片黑暗,只剩“茫然”,盼歸的雙眸已然失去神采,歸家的希望如“煙”渺茫。這是怎樣的一種落寞與哀愁!于是,詩歌意蘊的升華至文化思想的新高度。若是把這首詩中的“她”作為是故土故鄉(xiāng)的一種象征,而“他”正是詩人自詡,那種執(zhí)著,那種惆悵,那種無法排遣的鄉(xiāng)愁,那想抓住又觸碰不到的悲哀,那種對于歸屬的守望,那種幻滅過后發(fā)出的人生悟想……
初讀《煙之外》,僅是為她的文字之美所折服。再讀之,其中深深藏蘊著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更令人為之動容。洛夫的現(xiàn)代詩享譽華人世界,字里行間飛揚著樸素卻又濃烈的抒情,摭拾著記憶的碎片,激蕩著生命與時間,僅僅是因為他懷著那份純粹而持久的情感。
(本賞析作品最早發(fā)表在《現(xiàn)代閱讀》2011年第3期,作者黃樹生原工作單位是無錫市教育研究中心,張晟原就讀于山東大學2007級中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