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武則天病重,太子李顯聯(lián)合宰相張柬之、桓彥范等人趁機發(fā)動兵變。他們先在集仙殿誅殺了張昌宗和張易之,之后又率軍包圍了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企圖以武力逼迫武則天退位。
當(dāng)大軍包圍迎仙宮時,武則天正臥床養(yǎng)病,聽到外面的喊殺聲后吃驚不已,連忙向左右詢問是誰在作亂。張柬之在門外回答說,張氏兄弟陰謀造反已經(jīng)伏誅,臣等驚動了天子罪該萬死。武則天透過窗戶看到李顯也在,于是就問李顯,這件事是你指使的吧?既然這兩小子已經(jīng)被你殺了,那你可以回去了。
武則天問話,李顯不知如何作答,羽林將軍桓彥范趁機站出來說,太子哪還能回東宮去呢?當(dāng)初先帝把太子托付給陛下,如今他年歲日長,怎能一直當(dāng)太子呢?百姓們也都懷念李家,大臣們也都不敢忘記太宗陛下的恩德,還請陛下將皇位禪讓給太子,以順民意。
武則天走出了房間,她沒有回答桓彥范的話,而是把目光望向臺階下的人群,發(fā)現(xiàn)揚州大都督李義府的兒子李湛也在,就問他說,二張兄弟是你殺的嗎?我從前待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今天竟然會遭到如此對待!李湛羞愧得滿臉通紅,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好隱匿身形藏在了人群后面。
武則天的目光繼續(xù)在人群中掃視,突然發(fā)現(xiàn)同平章事崔玄暐也在。她指著崔玄暐問道,其他人都是經(jīng)過別人的推薦后才被提拔的,只有你一直是朕親手提拔,為何今天你也在這里?面對武則天的詰問,崔玄暐卻面無愧色,他沖著武則天微微俯首說,臣今天來此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臣等的大恩大德。
聽了崔玄暐的回答,武則天已經(jīng)明白了,連最親信的臣子都背叛了她,看來退位已成定局。沉默了片刻之后,她對臺階下的眾人說道,你們先回去吧,朕自有安排。大臣們聽了武則天的話并未動身,而是將目光瞄向了太子李顯,在李顯的頷首下離開了迎仙宮。
次日,武則天頒布詔書,決定由太子李顯監(jiān)國理政并大赦天下。第三日,武則天正式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李顯。武則天退位后,群臣都對此欣喜不已,唯有相王府長史姚崇一人垂頭痛哭。雖然他也參與了迎仙宮逼宮一事,可他對武則天的遭遇卻充滿了同情,想到女皇陛下以82歲的高壽卻被群臣聯(lián)合逼下皇位,忍不住痛哭流涕。
武則天退位后,只活了11個月左右就駕崩了,死后給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是非功過任由后人評說。在武則天宣布退位時,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無不欣喜若狂,他們擁立有功,個個的都是從龍之臣,就等著新皇登基后論功欣賞,唯有姚崇一人為女皇的遭遇落淚。殊不知,過了1年時間后,這些沒哭的人全都死了,而且其中有幾人的結(jié)局還異常凄慘。
李顯復(fù)辟后,幾位在五王政變中領(lǐng)頭的大臣都得到了封賞,個個都封侯封王,例如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而姚崇雖然在女皇退位時當(dāng)眾落淚,還由此引得張柬之等人不快,可他作為相王府長史在逼宮中也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因此也被封為“梁縣侯”。而在這五王一侯中,也唯有姚崇一人得到善終。
李顯登基后,姚崇因同情武則天,被外放亳州擔(dān)任刺史。唐睿宗繼位李旦繼位后,姚崇被召回擔(dān)任兵部尚書、中書令,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為申州刺史。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姚崇又被玄宗召入朝中,官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封梁國公。他日后因輔佐唐玄宗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成為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等人齊名的名相。
至于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敬暉、桓彥范五人,他們雖然事后被李顯封為郡王,可很快就遭到了武氏一族的報復(fù)。當(dāng)初洛州長史薛季昶曾勸說敬暉要將武氏一族連根拔起,然而張柬之卻不同意,他認為鏟除武氏一族是李顯的家事,應(yīng)由李顯自己決定。
正所謂,打蛇不死,自遺其害。這五人很快就遭到武三思的誣陷,說他們對韋皇后不敬,意圖謀反。因此,在武則天退位僅僅1年的時間過后,張柬之等五人就風(fēng)光不再,全部被李顯流放到偏遠之地。張柬之在流放途中被氣死,崔玄暐在流放途中病死,而桓彥范、袁恕己、敬暉三人的結(jié)局最凄慘,他們最終被武則天遺留下來的酷吏周利貞虐殺致死。武周時期的舊臣,除了姚崇等少數(shù)幾人之外,大多數(shù)都沒有得到好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