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一共出現(xiàn)過三個幕府,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又稱江戶幕府),自從幕府建立起,統(tǒng)治者稱之為“將軍”,成為日本的實際統(tǒng)治者,天皇實際上是幕府將軍的傀儡。幕府將軍掌權(quán)的歷史長達600多年,直到近代倒幕派推翻幕府,幕府的歷史才畫上句號。其實幕府代表的是封建主義,按照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肯定要滅亡的,而歷史就安排了德川慶喜就做了日本最后一位幕府將軍。
德川慶喜(歷史照片)
公元1866年,德川幕府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去世,家茂沒有子嗣,將軍之位由29歲的德川家族支系成員德川慶喜繼承。這時候的日本,雖然幕府將軍仍有實際統(tǒng)治權(quán),但經(jīng)過黑船事件后,西方列強強行打開了日本國門,幕府代表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幕府將軍普遍被認為是賣國賊,權(quán)威一落千丈,給了倒幕派推翻幕府的機會。
德川慶喜為了鎮(zhèn)壓倒幕派,挽救幕府統(tǒng)治,重新提出所謂的“公武合體”,即聯(lián)合朝廷公家和幕府武家來改革幕府、強化幕府的權(quán)威,以此來鎮(zhèn)壓倒幕派。
影視作品中的德川慶喜
不過日本全國各地的大名,大部分都不支持幕府了,尤其是公元1867年,支持公武合體的孝明天皇離奇去世后,公武合體更加得不到響應(yīng),幕府權(quán)威一落千丈。同年2月,年僅15歲的睦仁繼承皇位,是為明治天皇,隨后以薩摩藩、長州藩為首的倒幕派,在明治天皇的名義下,要求德川慶喜下臺,把權(quán)力歸還天皇。
德川慶喜為了避免日本發(fā)生內(nèi)亂,令西方列強有機可乘,于是假裝把權(quán)力移交朝廷,實質(zhì)上是保存實力,伺機奪回大權(quán)。同年10月,倒幕派、朝廷、幕府三方代表在京都舉行權(quán)力移交儀式,史稱“大政奉還”。經(jīng)過600多年,日本天皇終于推翻了幕府,重新掌握實權(quán),德川慶喜也就成為日本歷史最后一位幕府將軍。
影視作品中的德川慶喜
雖然名義上已經(jīng)推翻了幕府,但倒幕派并不信任德川慶喜,他們向德川慶喜提出各種要求,令德川慶喜忍無可忍。公元1868年正月,德川慶喜在江戶(今日本東京)起兵,親率一萬多幕府軍進攻京都五千多倒幕派,企圖東山再起,雙方在鳥羽、伏見一帶決戰(zhàn),史稱“鳥羽伏見之戰(zhàn)”。盡管雙方兵力有差距,但此戰(zhàn)最終以占少數(shù)的倒幕派完勝告終。
德川慶喜狼狽逃回江戶,他自知大局已定,決定投降,對倒幕派奉上江戶,史稱“江戶無血開城”。
明治天皇(歷史照片)
卸任將軍之位的德川慶喜,沒有受到明治政府的處置,他為了避嫌,沒有留在江戶,與家人隱居在靜岡縣,深居簡出,以狩獵為生、以彈唱為樂,長達30年之久。在這30年里,明治政府實行明治維新,把日本改造成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
公元1897年,明治天皇突然召見德川慶喜,封他為公爵,封公爵的原因不得而知,這是德川慶喜唯一的一次見到明治天皇。公元1913年,即明治天皇因尿毒癥去世后的第二年,日本歷史最后一位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終年76歲。
晚年的德川慶喜(歷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