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畫界有句說法:紙壽千年,絹壽八百。歷代都有宮廷畫師對古畫進行臨摹復(fù)制,至宋徽宗時期,更組織皇家畫家大量臨摹前朝名跡。現(xiàn)在看到不少五代前的古畫,都是宋摹本,有大家熟知的,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張萱《搗練圖》(宋摹本)
周昉《簪花仕女圖》(宋摹本)
古人作畫講究一筆一畫都有出處,所以臨摹古畫是古人作畫時所遵循的一條準則。只是有的人臨摹古畫不是為了再創(chuàng)作來展現(xiàn)自己的藝術(shù)水準。有的人臨摹古畫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不脫離古人的衣缽,又要有自己的形象。找到了符合自己特色的“出路”。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虹橋
仇英《清明上河圖》虹橋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虹橋
不過在中國收藏品市場上,有一些仿古畫作,許多人認為,它們就是贗品。其實,贗品是指偽造的仿制品,仿古畫和贗品并不是一回事。
明代晚期,中國社會變革日益劇烈,政治經(jīng)濟方面的變化巨大,給文化藝術(shù)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盛景,創(chuàng)造出中國藝術(shù)史上的另一座高峰。藍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的一位風(fēng)格獨特的畫家。
對于藍瑛,同代人評價其臨摹能力超強,贊其為如黃公望“翻身出世”。藍瑛的題款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某某”“法某某”“用某法”等。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每幅均可見藍瑛中年繪畫之風(fēng)格,此山水畫冊的風(fēng)格以臨黃公望為主,筆觸粗短,用筆方折,山石少皴,偶用折帶、荷葉皴,略加修飾,山石敷以淡青綠和淺絳,加濃墨苔點醒神,用筆簡練,設(shè)色淡雅。時人評價“自晉唐兩宋,無不精妙,臨仿元人諸家,悉可亂真”。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其五,法大癡(黃公望)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局部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其七,法米南宮(米芾)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其一,法云林(倪瓚)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其八,法王黃鶴(王蒙)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局部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其四,法趙令穰
趙令穰《湖莊清夏圖》(局部)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其十一,法松雪(趙孟頫)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
藍瑛在臨古之余,遍訪名山勝川,中晚年在傳統(tǒng)畫風(fēng)基礎(chǔ)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藍瑛在《澄觀圖冊十二開》中,憑借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準確地表現(xiàn)出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和北方山岳的壯麗?!?strong>澄觀”一語出自六朝山水畫家、畫論家宗炳《畫山水敘》。宗炳認為山水畫的功用在于“澄懷觀道”,即通過欣賞山水畫以滌除心胸之垢,進入平和無我的高尚境界。由于畫家遵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chuàng)作原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達到“澄觀”的目的,所以在此圖冊中無法找到任何與自然界相對應(yīng)的具體景觀。藍瑛在師法自然的基礎(chǔ)上又對自然山水的某些形式結(jié)構(gòu)及色彩等進行了分解和重新組合,使之化作了自己的“胸中丘壑”。
《澄觀圖冊十二開》其八
《澄觀圖冊十二開》其二
《澄觀圖冊十二開》其六
《澄觀圖冊十二開》其三
除了山水畫,藍瑛的花鳥畫也是獨樹一幟,是我國繪畫大師中極少能將山水畫的蒼勁雄奇應(yīng)用于花鳥畫中的畫家之一。藍瑛一生,勤奮刻苦,作品豐厚,終于成就為武林畫派(武林乃杭州別稱)的創(chuàng)始者和中心人物。
《畫花鳥冊十二開》其十二
《畫花鳥冊十二開》其八
《畫花鳥冊十二開》其五
延伸閱讀
《藍瑛·澄觀圖冊十二開、仿古山水冊十二開 、畫花鳥冊十二開》
中國美術(shù)史·大師原典系列
裝幀:精裝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