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了正常的教育節(jié)奏,全國開啟線上教學。數(shù)老師也積極準備,為“停課不停學”提供相關的數(shù)字資源、線上教學技能指導等內容(具體查看文末的“往期推薦”)。
同時,針對當下的特殊情況,我們積極調整出版策略,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先于紙刊出版了《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20年第3期(點擊微信公號菜單欄的“期刊賞讀”進行閱讀)。并通過官方微信陸續(xù)分享精選文章,歡迎閱讀。面對疫情期間迫切的教學需求,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全面且系統(tǒng)地推出各年級、各學科的“空中課堂”。不到一個月,學校共計開設網絡直播課近百節(jié),推送微課、小課逾50節(jié),總備課時長約500小時,網絡直播課堂人氣達150萬人次。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也給教師帶來巨大挑戰(zhàn),教研工作刻不容緩。為提升學生聽課效率,保證空中課堂教學質量,學校外語組啟動線上教研,開發(fā)了SPONGE(Starting、Preparing、Observing、Negotiating、Generating、Enhancing)空中教研模式。本文以“線上練習講評課中如何有效融入學習任務清單的使用”為例,闡述如何開展SPONGE線上教研實踐及由此帶來的思考。S(starting)是指在線上教研“啟動”環(huán)節(jié),組織者要進行“統(tǒng)籌安排”,做好準備工作。要想更好地開展線上教研活動,組織者首先要得到全組教師的支持,讓每位教師都意識到在線上教學活動完成后進行線上教研的迫切性與必要性,以營造良好的線上教研氛圍。因此,組織者要著力營造信任、安全的教研氛圍,凸顯教研組成員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在統(tǒng)一思想、營造氛圍完成后,組織者再與教師商定線上教研時間,落實空中課堂開課教師,協(xié)調直播事宜,確定主評課教師名單等。例如,開展此次線上教研活動時,在活動前一周,組織者就通過學科組微信群,由三位教研組長向本學科所有教師闡述線上教研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隨后,與教師商定大家都方便的線上教研時間,一般是2小時左右,并落實好一名高三英語教師作為空中課堂開課教師,利用釘釘平臺面向高三年級需要參加第二次英語高考的學生直播,并把外語學科群納入聯(lián)播群之一。之后,確定評課教師名單,由三位教研組長各確定三位骨干教師作為主評課人,其他教師做補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為保證線上教研效果,活動時間宜安排在線上課堂結束后的第一時間進行,切不可過幾天再進行教研活動。因此,在本次線上教研活動中,我們在線上課堂結束休息10分鐘后馬上進行了線上教研。P(preparing)是指課前的“預備”,讓聽課教師“有備而來”。開課教師確定好講課內容之后,將其告知組織者。之后,組織者應至少提早一天把開課教師講授內容分享給組內的每位教師,并要求所有教師對這一內容進行思考,真正做到聽課時心中有底,避免線上聽課活動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對于開課教師講授的內容,組織者要結合線上教學特點,確定每次線上教研活動的主題,如線上閱讀課中如何有效運用學習任務清單,如何在線上課堂中加強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如何提高線上練習講評課的效率等。源于教學實踐并據(jù)此形成教研主題是有序開展教研活動的關鍵。只有組織者做到事先確定明確的主題,聽課教師有備而來,才能在后續(xù)的評課與議課中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做到研而有底、研而有獲。在本次線上教研活動中,在活動的前三天,開課教師確定好了直播課的內容,即語篇講評和詞匯復習。之后,組織者提前兩天將語篇專項和詞匯專項兩個文檔通過學科組微信群分享給組內每位教師,要求每位老師除做題之外,還要思考如何在網絡授課背景下上好這堂練習講評課,如語篇講評的側重點在哪,重難點如何突破,如何助力學生高效復習詞匯,師生如何才能做到有效互動……只有讓聽課教師做到有備而來,他們在后續(xù)的評課、議課中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由于是第一次線上教研活動,組織者可不對教師思考的內容進行較為明確地約束與聚焦,以期在后續(xù)的思維碰撞中慢慢聚焦問題,形成一些共識。O(observing)是指在觀課過程中,經過組織者前期的統(tǒng)籌安排與聽課教師的課前準備,確保聽課教師“且聽且思”。在這一階段,開課教師開始網絡直播課,其他教師帶著事先確定的教研主題參與線上聽課,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在授課教師上直播課的同時,聽課教師要不斷地與自己預設的教學想法做比較,對教研主題進行思考,直觀感受網絡直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對策,真正做到且聽且思。本次觀課時間是40分鐘。開課教師上了一節(jié)高三復習網絡直播課,運用學習任務清單貫穿整節(jié)課(如圖1)。在開課前一天,教師通過釘釘平臺發(fā)放學習任務清單,課前打卡準備時間內屏幕呈現(xiàn)學習任務清單,課中各環(huán)節(jié)貫穿落實學習任務清單,結課前再次利用學習任務清單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進而生成每個學生特有的學習收獲清單。在本次線上教研活動中,之前設定的評課教師在聽課過程中都記下了自己點點滴滴的真實想法,有疑惑、有建議、有啟發(fā),真正做到且聽且思。N(negotiating)即協(xié)商,是指在協(xié)商與討論過程中,教師能進行思維碰撞,從而聚焦問題進行教研。相對而言,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評課有比較成熟的評價方式與評價體系,而線上課堂屬于新事物,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來判斷一節(jié)線上直播課是否有效。因此,它的說課、評課過程也與傳統(tǒng)的說評課不一樣。面對直播這個新事物,無論是開課教師還是聽課教師,更多的是直觀感受與親身體驗。整個評課過程更多的是陳述感受,提出疑惑,相互討論與不斷協(xié)商,會出現(xiàn)大量的思維碰撞。在思維碰撞過程中,問題會不斷聚焦,可能的解決方式也會不斷出現(xiàn),有助于整個團隊就線上教學某個問題形成共識。此次是本學科第一次開設網絡直播公開課。在說課過程中,開課教師首先聚焦如何與學生有效互動這一問題。鑒于當時釘釘平臺對“連麥”功能開發(fā)暫未到位,師生的溝通只能靠“互動面板”來進行,這就對教師提出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做到在上課的同時關注學生在“互動面板”上的信息,并及時做出有效回應。評課過程中,有教師就提到,在目前釘釘平臺“連麥”功能不夠完善的情況下,能否在課堂剛開始時通過游戲的方式互動,把學生“吸”牢。例如,在屏幕上提供給學生10個單詞并標上序號,讓學生找出哪個單詞拼寫不準確,并在互動面板上打數(shù)字。也有教師提到,可以通過讓學生打關鍵詞的方式在課中進行一些必要的互動,從而避免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在評課過程中,教師提到最多的就是:運用學習任務清單可以讓學生明確整節(jié)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的路徑與指向,從而讓線上教學更扎實有效。40分鐘的頭腦風暴和思維碰撞中,教師有的提出疑惑,有的提出建議,都表示這節(jié)課對他們的啟發(fā)很大,思維碰撞很多,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課堂模式的組織;學習任務清單的設計和使用;課堂的呈現(xiàn)方式;網課教師團隊的建構;學科網絡教學規(guī)范。G(generating)即生成,讓教師在聚焦問題和分享經驗中進行思維延展。思維碰撞之后,教師解決問題的方式逐漸聚焦。組織者基于對線上課堂實踐的了解,要提前對線上教學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做一些記錄,同時召集學科組內骨干教師對本學科的空中課堂建設思路進行初步討論并形成文字。這樣,當所有教師在思維碰撞過程中就某個問題形成一定的解決思路后,組織者便可與教師就某一問題分享自己之前的思考結果。分享完后,教師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完善該問題的解決途徑,為后續(xù)空中課堂中該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造條件。本次教研活動中,教師通過思維碰撞,對空中課堂的有效性這一問題產生一些感性認識。在30分鐘的思維延展環(huán)節(jié),筆者向所有教師分享了學校外語組空中課堂建設初稿,分為三部分:第一,課堂模式組織、問題清單設計、課堂呈現(xiàn)方式;第二,三個教研組網課教師團隊建構;第三,學科網絡教學規(guī)范,包括教師上課規(guī)范和學生聽課規(guī)范。在筆者分享完后,其他教師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位教師特別提到:“課前提早向學生公布學習任務清單,課中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在此過程中再次利用學習任務清單幫助學生明晰本節(jié)課主要任務,課結束前再次回顧學習任務清單,讓學生反思是否已把學習任務清單轉換成學習收獲清單,這樣的英語空中課堂模式讓人感覺扎實有效?!痹谶@樣的分享和進一步討論中,關于更好構建空中課堂的思考得到進一步延伸,研討也有了新的生成。E(enhancing)即提升,讓教師個人和團隊皆研而有獲。在思維延伸與進一步研討完成后,全組教師對空中課堂某個問題的解決也有了更明確的思路,對后續(xù)空中課堂的開設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明確的路徑。除了教師個人對空中課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外,學科組的空中課堂建設思路也更加清晰,建設途徑日趨完善。例如,通過10分鐘的研討,全組教師對如何組織空中課堂,形成這樣的共識:課前提早發(fā)放學習任務清單、知識建構思維導圖或課前導學案;課中呈現(xiàn)學習任務清單,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知識的有效建構(如關注學生回應、進行有效理答、給予評價反饋),基于知識建構進行小結;課后做到作業(yè)重質減量(作業(yè)編制覆蓋本課重難點,知識點盡量不重復,減輕作業(yè)量)、批改及時到位(通過QQ平臺或釘釘平臺作業(yè)布置及批改功能)、答疑細致充分(通過QQ、釘釘或微信)。本次活動結束后,組織者根據(jù)本次線上教研討論情況,進一步完善本學科空中課堂建設方案和建設途徑。線上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學生能反復觀看教師直播后的回放課程,按照自身水平暫停后進行反復聽講,有助于知識框架的建構與知識點的落實。但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如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聽課效率較低,師生充分有效的互動較難實現(xiàn)等?;诖?,開展線上教研活動,針對教師直播課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與及時解決,有助于更好地落實“停課不停學”要求,提高教學效果。筆者所在學校建議各學科組遴選組內骨干教師上直播課,要求開課教師的業(yè)務水平要高,具備過硬的電腦操作水平,以此保證網課的質量。因此,在直播課教師團隊建設方面,我們主要有以下三個團隊:(1)直播課團隊,主要由組內年輕骨干教師承擔;(2)微課錄制團隊,主要由組內中年骨干教師承擔;(3)導學案及作業(yè)編制團隊,主要由組內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承擔。在直播課中,除了教授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外,筆者所在學科組還開設了《典范英語10》中的The Secret Garden小說欣賞和《和你一起看漫威電影學英語》。微課錄制團隊主要服務于一部分“吃不飽”或“吃不了”的學生,解決一些知識點講解的問題。實踐表明,這樣的網課教師團隊構建,讓每位教師都各盡所能,最大化地發(fā)揮每位教師的積極性。鑒于線上教學無法做到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師生互動比較有限等問題,在線上教研活動中,我們通過充分交流與研討,建議教師設計教學任務時要遵循3I原則,即interesting、interactive、intensive。Interesting,即趣味性,是指師生隔著屏幕,無法有效捕捉彼此的表情,教師也很難有效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盡量做到有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Interactive,即互動性,這是線上教學最難解決的問題,但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在課堂伊始與學生進行便于操作的互動,增強師生的交互性,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有效性。Intensive,即有深度,這是因為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一樣,需要有一節(jié)課的靈魂,要具備人文性與思想性。鑒于師生聯(lián)系不方便、師生交互不多的線上教學現(xiàn)狀,在線上課堂上引進學習任務清單,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明確學習目標并建構起知識網絡。開課前一天,教師向學生發(fā)布學習任務清單,供學生了解;課中呈現(xiàn)學習任務清單,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知識的有效建構;課結束前,基于學生知識建構情況進行小結,引導學生回顧學習任務清單,并對自己該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制訂學科網絡教學規(guī)范,能讓線上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包括教師上課規(guī)范和學生聽課規(guī)范。教師的上課規(guī)范,包括教師的候課制、學習任務清單的使用、直播結束后及時反饋聽課數(shù)據(jù)等。學生的聽課規(guī)范,則包括學生的課前簽到、上課認真聽講、合理利用交互工具等。總之,學科網絡教學規(guī)范要遵循“揚網課之長,補網課之短”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SPONGE線上教研模式能讓教師在交流和溝通中碰撞思維,在提問和答疑中深化理解,在分享和感悟中收獲心得。教研深化教學、引領教學,并不局限于某一時空,而應是教師日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線上教研活動中教師的思考,能進一步明晰空中課堂建設思路,從而促進空中課堂的有效建設,并為教師后續(xù)空中課堂的開設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明確的路徑。(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外語學科主任,英語一級教師)文章來源:《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20年第4期,網絡優(yōu)先出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