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yī)和現(xiàn)代醫(yī)學的無休止網(wǎng)上爭吵中,治標治本是一個常見的泥潭,不過我們今天不打算被陷在這個泥潭里。治標和治本不只是中醫(yī)范疇,今天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看,如何在孩子生病的過程中把握治標還是治本的問題。
家長過于在乎治標而忽略治本,是我們在回答讀者問題時最大的感慨之一。
我們?nèi)粘T谟懻?/span>“生病”的事情,其實是在說兩件事情:病和病征。病是指人到底生了什么病,為什么得??;而病征不只是說驗血,拍片這些檢查結果,主要是病的外在癥狀是什么。很多時候父母會把孩子的病征誤當為病本身,忽視真正的病因。
就比如最常見的普通感冒,病因是病毒感染,而病征則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比如發(fā)燒、鼻塞、咳嗽等等。現(xiàn)在大部分爸爸媽媽雖然已經(jīng)從理智上接受了普通感冒不需要吃抗生素。但是對于病征的處理仍然非常著急緊張,一旦感冒,發(fā)燒藥、滴鼻液、咳嗽藥水全都搬出來塞進去才安心。
被問過很多次類似的問題:“寶寶感冒咳嗽幾天,吃完咳嗽藥之后好很多,但昨天停藥今天又嚴重了,是不是感冒反復了?”而更合理的解釋是:反復的不是感冒,只是咳嗽癥狀。感冒一直都沒有好,前幾天表現(xiàn)出來的咳嗽因為藥效而被控制住,等藥效過去之后,咳嗽自然就又出現(xiàn)了。
大多數(shù)情況下,針對癥狀的藥物,都不是治病的,不會讓寶寶更快的好起來,最多減輕癥狀的影響,讓患者舒服一點。如果癥狀本身沒有讓寶寶很難受,生活受到影響,那藥物的作用就是安慰家長而已。針對癥狀使用的藥很容易讓家長產(chǎn)生“病好得快、立竿見影”的好評,但除了藥物副作用的問題外,也會讓家長忽視了真正應該了解的病因,產(chǎn)生反復用藥,反復不好的死結。
我們選擇了一些兒童常見病和對應病征的對比,分析一下家長容易過于重視病征而輕視病因的情況。
感冒 | 發(fā)燒/咳嗽
感冒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了,很多家長也能接受感冒這東西吃不吃藥意義不大了,但面對發(fā)燒咳嗽這些癥狀,家長卻總是忍不住下手。事實上發(fā)燒也好,咳嗽也好,都不是病也很難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因此除非寶寶難受到需要處理,否則不要因為家長自己心疼就給孩子吃藥。即便是副作用較少的兒童藥物或者昂貴的海淘藥物,也有因超量、混用或其他問題導致不良反應的風險。
腸胃炎 | 腹瀉/嘔吐
我們常說的腸胃型感冒,其實大多是由各種病毒或細菌造成的腸胃炎癥,其中病毒感染是大部分,包括兒童腸胃炎的主要病因:輪狀病毒,或者這段時間比較熱門的諾如病毒等。這些病毒導致的腸胃炎沒有特效藥,那些抗病毒安慰劑吃不吃也沒區(qū)別,都是靠身體抗。注意防止脫水,防止交叉感染就好。防止脫水的方法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zhì),而不是服用止瀉藥。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加快代謝的方式,服用止瀉藥只會拖慢身體康復的進程。
過敏 | 濕疹
濕疹是嬰兒中間多發(fā)的一種皮膚炎癥,但實際上,不應該把濕疹看做“皮膚病”。很多家長遇到濕疹的處理方法就是涂藥,這種不管用就換一種,偏方不成就洋藥,直到看不到濕疹才能安心。但實際上我們之前文章說過,濕疹是一種應激反應,大部分時候是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tǒng)還有缺陷,遇到刺激而產(chǎn)生皮炎。奶蛋白過敏就是最普遍的寶寶濕疹原因。應對濕疹不能一味的涂藥,而是要從過敏原的根本上解決,才能不反復。
鼻炎 | 鼻涕
家長經(jīng)常為了寶寶總流鼻涕而著急,擔心是不是身體抵抗力太弱,老愛感冒。但流鼻涕和感冒不是等價的。鼻腔受到刺激,就會自然的產(chǎn)生鼻涕,普通感冒被鼻病毒感染,只是鼻腔被刺激的一種情況。因此不需要一看到流鼻涕就吃感冒藥,如果沒有鼻塞妨礙呼吸,也不需要用滴鼻液。遇到久攻不下的流鼻涕問題,也不要糾結如何清理鼻涕,而是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這個問題:空氣造成的過敏?食物過敏?還是其他問題。
我們列舉了一部分兒童常見病的情況,目的還是提醒爸爸媽媽不要只看病征,而是去思考病因,別再糾結如何趕快讓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消失,而是解決這些癥狀出現(xiàn)的背后原因。
發(fā)送“感冒”、“發(fā)燒”、“病毒”或者“濕疹”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可以看到我們之前相關兒童疾病的文章。(圖片摘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