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著優(yōu)秀的父母。
——凱叔
作者 | 遇言姐 主播 | 默聲
來源 | 遇言不止(ID: Yuyantalks)
因《詩詞大會》上的亮眼表現(xiàn),而被大家認識的上海女孩武亦姝,以理科總分613分的成績(上海高考滿分660)位列上??忌?5名,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即將入駐九字班。
這姑娘真是人如其名,動靜皆宜,文理雙修?。?/span>
果然,優(yōu)秀是一種性格,有這種屬性的孩子做什么都會出類拔萃。
武亦姝:清華大學嚴謹求實的學風一直以來都吸引著我
其實,武同學在高二時就應邀參加了清華夏令營,并被清華大學「全國領軍人才選拔計劃」相中,允諾「高考只要達到一本線即錄取」的最高優(yōu)惠。
據(jù)說,全上海獲得這個特招名額的學生只有2個。
眼下,武亦姝的成績突破清華錄取線,不用優(yōu)惠也足夠資格進入清華,真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詩詞大會》火了之后,武亦姝拒絕了所有的媒體采訪和節(jié)目邀約,在學校安心讀書。
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中表現(xiàn)沉穩(wěn)、得體
武同學家中開有國學書院,父母也沒有拿孩子來炒作。
能夠抵御住一夜爆紅的誘惑,在被自主錄取后也沒有懈怠,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是做不到這些的。
這種不屈不撓地自我實現(xiàn)的動力,歸功于武亦姝的家庭教育。
「她爸爸下午4:30之后不用手機」
閨蜜的兒子是武亦姝的學弟,剛考上滬上四大初中之一的蘭生復旦。
據(jù)閨蜜說,蘭生復旦的新生家長會,校長正是以武亦姝舉例。
武亦姝曾就讀的江五小學,是主張快樂教育的公立學校(魔都最好的中小學是私立民辦)。
當年,武亦姝是以墊底成績考入的蘭生復旦。
進入初中后,武亦姝的成績迅速提升至年級前十名,化學成績尤其出色。
說到武亦姝的「逆襲」,校長著重提到了她的家庭氛圍。
她爸爸每天下午4:30以后就不用手機的,專心陪兩個孩子。
優(yōu)秀的父母都很相似。
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以總分差20分滿分的成績,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的歷史紀錄(語文只扣了10分,這真是神仙分數(shù)),被網友稱為現(xiàn)實版的江直樹。
他的媽媽也說過同樣的話:
監(jiān)督孩子養(yǎng)成習慣,這個過程會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高度的自律和長久的陪伴,是這些優(yōu)秀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成長養(yǎng)料」。
很多人對于「把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有誤解。
以為給孩子報滿滿當當?shù)呐d趣班或培訓班,每天陪孩子上下課,就是對孩子足夠上心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給孩子報過雅馬哈鋼琴集體課,一分鐘一加元(≈5.25元人民幣),要求家長陪同上課。
報名的時候大家都心疼費用太貴,又覺得45分鐘一節(jié)課的時長太短。
但真到上課的時候,大家又在干啥呢?
看手機、看墻上的時鐘,時間沒到自己就先坐不住了。
有多少家長和孩子一起讀五線譜、一起彈練習曲?
給孩子報各種班,陪孩子去上課,固然是對孩子的一種陪伴。
但如果僅僅如此,而不是用心參與到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這只能算作一種低效陪伴。
這種低效陪伴,與其說是把時間花在了孩子身上,不如說是花在了自己身上。
仔細想想,即便是學校的課程,我們又是否做到了仔細讀過孩子的課本和作業(yè),與孩子一起分享學習,共同成長?
美國花滑冠軍陳巍,他的母親不僅負責帶孩子往返于12個小時車程開外的俱樂部,每次上課時,這位媽媽都在一邊做筆記,之后再自己陪練。
說這些,并不是要每個家長都要做到這樣「近乎極致」的陪伴。
但要知道,當我們抱怨輔導孩子寫作業(yè)的痛苦時,當我們在朋友圈哭窮劃胖老母親的心酸淚時,武亦姝的爸爸已經到點關上了手機,日復一日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這種用心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
穩(wěn)定的家庭才能培育孩子的「靜氣」
在武亦姝和楊晨煜身上,我們能看到一種性格的共同點——安靜。
武亦姝給大家的印象是「穩(wěn)」,楊晨煜的老師對他的評價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包括前年以620分考上浙大的13歲少女陳舒音,眉目狹長,神情淡然的她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流露著波瀾不驚的安定。
陳舒音的父母表示,孩子性格比較獨立,
不擔心她上大學后生活自理和自我成長的問題
每臨大事有靜氣。
這句話出自晚清兩代皇帝的老師翁同龢。
他告訴我們成事之人越是遇到大事越是能夠心靜如水,沉著應對。
心靜的人才能長時間專注于同一件事情。
那么,這種「靜氣」該怎么培養(yǎng)呢?
楊晨煜的媽媽在電話采訪中提到一個很關鍵的點,她說:
平和、穩(wěn)定的家對孩子是最好的。
父母親的情緒穩(wěn)定,孩子才會心理健康。
反之,家長一驚一乍,或焦慮或亢奮起伏不定,動輒吵嚷指責,孩子在這種煩躁的氛圍中,很難培養(yǎng)出專注的性格。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孩子卓越的家庭,父母親說話往往是輕聲慢語的。
朋友家讀哈佛的女兒也反饋說,親眼看到的虎媽蔡美兒,絕非媒體渲染的那樣跋扈,反而是既隨和又有趣。
虎媽蔡美兒和兩個女兒
不要對「見多識廣」有誤解
武亦姝和楊晨煜都是知識廣博的孩子。
事實上,如果只盯著眼前的題目,在高考越來越靈活的今日,他們也不可能獲得730、613的超級分數(shù)。
為了讓孩子見多識廣,很多父母不惜砸錢拼興趣班、拼夏令營,甚至帶著娃去環(huán)球旅行,擴展視野。
但其實,人生中絕大多數(shù)的學習都是通過書本間接獲得的,你不可能獲取每一項知識都要經過親力親為體驗一番。
普通的中產之家,與其去拼幾萬塊的出國夏令營,遠不如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劃算。
武亦姝的閱讀量,通過節(jié)目可見一斑。
楊晨煜偏好人文歷史領域的閱讀,以及觀看紀錄片。
同樣是沒有參加過補習班的陳舒音,她的父親說女兒從小喜歡閱讀,自學能力強,十分專注,覺得看書很好玩,怎么看都不覺得累。
閱讀最重要的是給予了孩子智力上的自由、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困在片面的單一認知中。
教育的訣竅很簡單
昨天,拜訪了一位做教育咨詢師的朋友。
她的兒子畢業(yè)于哈佛法學院,女兒是整形外科的住院醫(yī)生。
作為80年代懷揣400塊錢來到加拿大的一代移民,她并沒有什么社會資源以及充足金錢來狠砸孩子的教育。
不僅如此,這位朋友對我說,孩子小時候做過智商測驗,分數(shù)僅處在普通人的區(qū)間。
上學后,也未能被華人青睞的「天才班」錄取。
但最終,他兒子以全國IB分數(shù)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哈佛,并且拿到了最大份額的獎學金。
朋友說,教育的訣竅很簡單,那就是:
1.大量的閱讀
一個圖書證每次最多可借99本書,她家每周都會借滿99本給孩子閱讀。
大量的閱讀帶動了孩子的寫作。
因為有大量閱讀的基礎,孩子的申請文書寫得真誠、動人,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和特質,在海量自薦信中令人眼前一亮。
2.參加團隊運動
在和郝景芳聊天的時候,這位搞得了天體物理,寫得出《北京折疊》的全才學霸一直強調:
運動可以讓大腦安靜下來,有助于構思和規(guī)劃。
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可以依靠運動來提高精力的閾值。
朋友的兒子高中時是冰球校隊隊長,游泳成績達到中國一級運動員標準。
運動,培養(yǎng)吃苦耐勞能力和鍥而不舍精神。
團隊運動,還鍛煉了孩子的協(xié)作力和領導力。
以上兩點都是技術性的,最重要的是,朋友兩口子反復告訴我的:
我們家每說一句話都是很小心的,從來都是使用正向的語言鼓勵孩子。
你為孩子貼上什么樣的標簽,他就一定會去印證這個標簽。
你說他糟糕,他就會糟糕給你看,你說他優(yōu)秀,他就會優(yōu)秀給你看。
此外,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爸爸陪著寫作業(yè)。
孩子高中時學習大學數(shù)學,爸爸在一邊也把題拿來做。
女兒中學時一度跟不上物理課進度,也是在爸爸的帶動幫助下趕了上來。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指責、沒有訓斥,只有長久的陪伴。
臨走,朋友又再次對我說:
你要有信心,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一定會有回報的。
文中提到的這幾名孩子都不是來自什么權貴之家。
楊晨煜來自南寧教師家庭,陳舒音來自湛江的職工家庭,家境最好的武亦姝也就是上海的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孩子。
如果這些孩子可以成功,你家的孩子也一樣可以。
關鍵是我們能否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和引導者。
其實陪伴孩子的過程,何嘗不是挖掘一個更優(yōu)秀的自己的過程。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 End -
作者:遇言姐。來源:“遇言不止”(ID:Yuyantalks),專業(yè)主義精英的聚集地,號稱“中國最美女性視頻”、“視頻界的LV”,擁有無數(shù)女性的熱愛和男性的好奇。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