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盤疊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
不知名手寫字,多則必有敗筆;名人作詩,煩則必有累句。
極名廚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過四五味耳,尚難拿準,況拉雜橫陳乎?
就使幫助多人,亦各有意見,全無紀律,愈多愈壞。
余嘗過一商家,上菜三撤席,點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將至四十余種。
主人自覺欣欣得意,而我散席還家,仍煮粥充饑??上胍娖湎S而不潔矣。
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適口之外,皆為悅目之資。”
余以為肴撰橫陳,熏蒸腥穢,目亦無可悅也。
白話解讀:
戒用眼睛吃飯。
什么叫用眼睛吃飯?就是貪多講排場的稱謂也。
當今之人,很羨慕吃飯的時候,桌子上橫豎擺滿一大桌子,很多盤碗都疊放起來,這就是目食,而不是用口食的。
難道大家不知道名手寫字,多了也會有敗筆;
名人作詩,煩躁了也必定有不優(yōu)美的句子。
就算窮極一個名廚的心力,一天之中,能作好的菜也不過就是四道五道罷了,就這些有時候也很難拿捏準確,何況要擺滿一大桌的菜呢,更加難以保證質(zhì)量。
這就像要同時幫助很多人,每各人意見又不同,一盤散沙,人越多反而越容易把事搞砸。
我曾經(jīng)嘗過一個商家的宴席,上菜更替三次撤席,點心就有16道,其他各種菜點加起來有40多種之多。主人自我感覺很好,洋洋得意,而我散席以后
可見他們這樣的宴席是多么豐盛而又不好吃啊。
我認為如果菜肴過于多,盤碗橫陳、熏菜、蒸菜各種腥葷雜燴、也沒有什么好值得覺得賞心悅目的。
擴展閱讀:
宴席菜,吃的不是味道,吃的是氣氛和場面。
當吃被賦予過多的其他期望的承載的時候,離美食和味之道是越來越遠的時候。
吃本來是身體的愉悅和精神的享受,應該是簡單的,單純的,才更有感知力。
所以老子很早就說過了:“少則得、多則惑”。
這也許是很多特色菜館的生存之道吧,特色菜館不需要多,有1-3道招牌菜,足矣,照樣火爆、照樣排隊、照樣賺錢。
上次去安順吃留一手烤魚,體會深刻,在一個很小的巷子里,路邊擺滿小桌子、凳子,都是臨時借用街坊的門前利用,竟然也分為a、b、c、d好幾個區(qū)上菜,吃客那是興趣正濃,光著膀子,和著啤酒、吃著烤魚、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