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二十四詩品》全文解析(三)

《二十四詩品》是唐代司空圖論詩的風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有重要影響。

  司空圖把詩歌風格分為: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評和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說,司空圖的《詩品》是對唐朝詩多樣化風格的總結。在名稱上為了與鐘嶸的《詩品》便于區(qū)別,習慣上又稱為“二十四詩品”。


(十一)含蓄: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語不涉難,已不堪憂。
語不涉難,已不堪憂:出語未涉患難,讀來卻令人痛苦不堪。
 
是有真宰,與之沉浮。
如淥滿酒,花時返秋。
《莊子·齊物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莊子所謂“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無形無聲的道。這里可理解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
沉浮:起伏。
淥:同漉,濾。上句說滿滿的酒汁,要一點點往下濾。下句說花將開放時遇到秋之寒氣則花開甚微。這里以濾酒和花開比喻含蓄。

悠悠空塵,忽忽海漚。
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悠悠、忽忽:互文見義:
悠悠:廣闊悠遠;
忽忽:浩瀚無邊。
空塵:空中的微塵。
海漚:大海中的水泡。
淺深聚散,萬取一收:郭紹虞注:“塵與漚之淺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雖有萬途,約之只是一理,要均歸于含蓄而已?!?br> 
{譯文}:
不用一個明顯的字眼,卻表達了極致的風韻。沒有一句話說到個人憂難,卻讓人感到痛苦不堪。
這是因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這些文字中波瀾起伏。如同滿滿的酒汁總是一滴一滴濾出,花苞遇到寒氣不能一放無余。
廣闊天空中的微塵,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淺時聚時散,從萬種現象中取其一點。

[簡析]:
“含蓄”的藝術風格,是司空圖所理想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藝術境界?!安恢蛔郑M得風流”,是對含蓄風格的形象化的解釋。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說:“表圣論詩,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八字?!?br> 
    他又進而解釋:“或問‘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答曰:‘太白詩: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高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尻栐姡骸畳煜瘞浊Ю铮蕉嘉捶?。泊舟尋陽郭,始見香爐峰。常讀遠公傳,永遠塵外蹤。東林不可見,日暮空聞鐘。’詩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p>

   《四庫全書提要》說他“取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二語以為詩家的極則,“含蓄”是詩品中最高的藝術境界。所謂“不著一字”孫聯奎《詩品臆說》解釋說:“純用烘托,無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無字也。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盡得風流,即‘得其環(huán)中’?!焙睿褪窃谖淖种馓N藏著思想感情,言已盡而意猶未盡。

   在末尾四句,司空圖談了含蓄的技巧,這就是從或深或淺、時聚時散的滿空浮塵、滿海泡沫中“萬取一收”,即萬中取一,一中見萬,從紛紜的生活現象中取其精華,就會語言精煉而含義深厚,以少勝大,稱小指大。這樣談含蓄的風格,實際上已接觸到藝術的典型化問題。


(十二)豪放:
觀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氣,處得以狂。
觀花匪禁,歷來解釋不一。一說有好花則去觀賞,不問主人允許與否;一說禁指宮禁,在禁宮看花是豪放行為;孫聯奎《詩品臆說》說花當作“化”,謂洞悉造化,
匪禁:為略無滯窒之意。
大荒:海外廣漠之域。兩例都是具體形容氣勢豪放。
由道返氣,處得以狂:道家認為道是宇宙本體,氣由道產生。
返:變換的意思,
處:處處。
得:自得。
狂:狂放。

天風浪浪,海山蒼蒼。
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真力:道家認為是大鈞造物者神化之力,得道者,其精神與道(真)同體,其真力自然充滿于胸中。此時萬種物象盡入眼底,所以說“萬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鳳凰。
曉策六鰲,濯足扶桑。
三辰:日、月、星。鳳凰,《說文》:“鳳,神鳥也。鳳之象也,五色備舉,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穴,見則天下安寧?!?br>策:鞭策。
六鰲:大龜;《列子·湯問篇》:“尤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扶桑,古代神話中的神樹,《十洲記》:“扶桑在大海中,樹長數千丈,一千余圍,兩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處?!惫室浴胺錾!敝柑柍跎牡胤?。

[譯文]:
洞悉宇宙的造化,氣吞廣漠的大荒。由道化生為氣,處處狂放不羈。
天空的風滾滾長驅,高山大海蒼茫崔嵬。非凡的力量充沛于胸內,萬種物象出現于眼前。
前面招來日月星,后面引來鳳凰。清晨鞭策著六鰲,洗足于太陽初升的地方。

[簡析]:
“豪放”的藝術風格,表現為感情激揚,氣魄宏大,屬于陽剛之美。讀這樣風格的詩作,使人感到有一種豪邁的氣勢和精神力量,恢宏志氣,胸襟開闊,豪情滿懷。楊延芝《詩品淺解》說:“豪邁放縱。豪以內言,放以外言。豪則我有可蓋乎世,放則無物可羈乎我?!边@是說,豪是作者內在的感情,放是表現于外,因而,作者的胸懷廣闊,感情奔放,是構成豪放風格的首要因素。詩人的氣魄宏大,高瞻遠矚,才能寫出叱咤風云、氣吞山河的詩。在表現手法上,為了表達豪縱奔放的思想感情,突出雄偉高大的不同凡俗的形象,大多不受現實的束縛,運用想象、奇幻、夸張的藝術手法,具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它們的意境創(chuàng)造,又常常吸取神話傳說中的素材。司空圖的這首詩,描寫的形象翹首天外,氣吞八荒,天風滾滾,蓬萊蒼茫,他活動的場所夠廣闊的了,氣勢夠雄偉的了;他前招三星,后引神鳳,騎東海的巨鰲,到扶桑去濯足,這些意境夠壯麗、夠奇幻的了。全詩鮮明地突出了一個豪氣凌空,出世逍遙的神仙般的浪漫主義形象。


(十三)精神:
欲返不盡,相期與來。
明漪絕底,奇花初胎。
欲返不盡,相期與來:兩句意思含糊,歷來難解。一說:返:收斂。期:求。兩句大意是說精神想收斂也是收斂不盡、斂藏不了的,總是要在人的活動中表現出來。一說:欲返不盡者指精聚于內,求之覺其有不盡之蘊;相期于來者指神見于外,心意于之相期則神與之俱來。一說:返:指復其天然本性,不盡,言與道同體,與化俱往,與自然大化。二句的大意是表明與道真同體,隨大化俱往、復歸自然的最高精神境界。
明漪絕底,奇花初胎:
漪:水紋。
絕底:極底。
初胎:花剛放苞。二句比喻精神清明如明徹見底的水潭,含苞待放的花,形容精神清明飽滿。
奇花:珍奇的花。

青春鸚鵡,楊柳池臺。
碧山人來,清酒滿懷。
青春:陽春。
鸚鵡在陽春振翼欲飛,綠色的楊柳掩映著池塘亭臺,均別致明媚,綽約有姿。
碧山:隱居之深山。
來:指造詣。
清酒滿懷:指以酒待賓相對酌飲。

生氣遠出,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伊誰與裁?
生氣:蓬勃生長的氣勢。
死灰:死氣。
妙:指文思而言。
造:達到。
伊、與:語助詞。
裁:裁度。
妙造自然:精美的文思與自然同化。
伊誰與裁:誰制作的呢?意思是說: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

[譯文]:
精的含蘊不盡,總是會表現神采。清時像水潭明徹見底,飽滿像奇花含苞待放。
陽春下鸚鵡振翼思飛,楊柳掩映著池塘亭臺綽約多姿。深山的隱者來訪,對酌清酒滿懷。
詩蘊含蓬蓬勃勃生氣,不能像死灰毫無精神。精美的文思是與自然同化,不是人工所能制作成功。

[簡析]:
“精神”,說的是作品中要具有一種生氣。人沒有精神,就如同槁木;文章沒有精神,就如同死灰。像清澈見底的流泉那么明凈,像含苞待放的奇花那么飽滿,作品要寫得清明、飽滿、活潑,精神充沛。司空圖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氣盎然的完美意境:陽春萬物復蘇,巧語的鸚鵡振翼欲飛,楊枝柳絲輕輕飄蕩,綠蔭中露出一角亭臺池塘,更顯得嬌婀多姿、春光明媚;這時碧山來人,喜之不勝;對酌對飲,倍覺歡欣。栩栩如生的明麗形象,豐約多姿的語言,生動豐富的想象,這些是構成作品生氣的主要因素。怎樣才能寫得有“精神”呢?作者提出的方法是生動和自然。只要有真思想、真感情,任其至情至性自然流露,作品中就能有真精神,使人感到清新、自然,充滿生氣。


(十四)縝密:
是有真跡,如不可知。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真:指自然變化之道。
是有:有。
不可知:難以把握。
意象:意境形象。
意象欲生:一本作意象欲出。
造化:自然界之巧妙變化。

水流花開,清露未晞。
要路愈遠,幽行為遲。
晞:曬干。
要路:重要的大道。
幽行:在幽徑步行。
遲:遲緩。

語不欲犯,思不欲癡。
猶春于綠,明月雪時。
犯:觸,前后重復。
癡:呆板。

[譯文]:
自然變化之道的確存在,只是難以把握。意境形象栩栩如生,自然界巧妙的變化多么新奇。
像水流,像花開,葉上清露未曾干。越是緊要的地方越是要使它顯得眇遠,好像走在幽徑上那樣曲折遲緩。
語言前后不能重復,思想不要呆板,像春天原野一片綠,明月照積雪一片白。

[簡析]:
“縝密”的“縝”,意思是細致;“密”,意思是精密;“縝密”,指作品抒寫的感情細膩熨帖,語言精致綿密。運用縝密的藝術手法,有助于創(chuàng)造出生動、逼真的形象。詩的首四句,提出自然之美是無限豐富的,顯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人們很難把大自然之美完全表現出來。其次四句,作者具體地描繪了縝密的境界:溪水波紋粼粼,花開瓣瓣層次分明,陽光下的露珠欲干未干,在遠離大地幽深的小徑上漫步行走,欣賞沿途風光。這樣的描寫是細致綿密的,也表現了作者精致的觀察和細致的感情。作者認為,要形成縝密的風格,在寫作方法上還要注意避免“語不欲犯,思不欲癡”的弊病,語言不可前后重復,內容不要板滯,做到精煉和生動,像春天的原野一片翠綠沒有雜色,像明月照積雪那樣光明而純凈。


(十五)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弗羈。
拾物自富,與率為期。
宅:居處?!墩f文》段注:“凡物所安皆曰宅?!币赀@寄寓寄托。
真:本性。
弗羈:不約束。
拾物:一本作“控物”。
拾:收取、采取。
自富:自足。
率:直率、率真。
期:要求。

筑屋松下,脫帽看詩。
但知旦暮,不辨何時。
時:指朝代紀年。

倘然適意,豈必有為。
若期天放,如是得之。
天放:天然放浪,即任其自然的意思。

[譯文]:
寫作為了寄寓思想感情,就要任隨本性不加約束。大自然的素材豐富多彩,要以真純?yōu)閯?chuàng)作的要求。
在松樹下建筑茅屋,不整衣冠一心看書。只知道天亮天黑,不管它哪年哪月。
但求一時符合心意,哪里一定有什么目的。只要能夠任其自然就能有疏野的風格。

[簡析]:
“疏野”藝術風格的特點,是疏略簡易,質樸天然,從作品的精神內容到語言形式,一任自然,質直少文,樸實無華。給人以脫略、率真的美感。作者認為,真純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要求,而“疏野”風格的實質就是真純,倜儻疏宕,不雕不飾,有鄉(xiāng)野風味。在首四句,作者強調創(chuàng)作時要一任自然,因為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從其中選取一點就可以成為生動的文學作品。其次四句,具體地描繪“疏野”的意境:“筑屋松下,脫帽看書”,在松樹下建筑茅屋,脫略形跡,不拘禮法,坦然自處,甚至“但知旦暮,不辨何時”,連如今是何年何日都不過問。作者在這里塑造的合乎理想的“疏野”的人物,還是那個超塵撥俗、強調個性自由的人物,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末四句,作者繼續(xù)在這個具有“疏野”性格的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放任自由,只求一時適意,恬靜自樂,不求有所作為,不受世俗的束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品》譯釋(9-16)
二十四詩品解析
24詩品,24人品!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賞析
《二十四詩品》繹意(下)
《二十四詩品》全文解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