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電視劇《大宅門》里,有這么一段劇情,白景琦和父親白穎軒在大冷天被白文氏轟出屋子,于是父子倆就在柴火堆旁對詩,白穎軒最后出“虛浮凌云萬丈才”句,但是景琦沒有對出,他便自己吟出下句“一生襟抱未曾開”。
那么,這一經(jīng)典場景中的兩句詩又是出自何處的呢?后來小編才知道原來是崔玨《哭李商隱》,崔玨是李商隱的摯友,他贊嘆李商隱的文才,又感慨其不幸的命運(yùn)遭遇,于是寫下了這首催人淚下的詩。
李商隱一生是有多坎坷呢?
李商隱生于滎陽,3歲時他的父親去了浙江。后來父親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就回到了河南故鄉(xiāng),生活貧困到要靠親戚接濟(jì)。但老天賞飯吃,16歲去洛陽后,就以文章出名了。先是得到了文壇大佬白居易的賞識,再是得到了政壇大佬令狐楚的知遇,李商隱就算是有了一席之地了。
認(rèn)識令狐楚是李商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來的生活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guān)。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中舉,正是令狐父子暗箱操作,對考官施加影響的結(jié)果。
令狐楚幫助李商隱進(jìn)入士大夫的社會階層,同時也使他卷入了黨派的斗爭旋渦。令狐楚過世后,李商隱應(yīng)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才華,甚至將女兒嫁給了他。但是非常不巧的是,令狐家和王家屬于不同的兩個政黨,李商隱被令狐家提拔起來,轉(zhuǎn)眼卻做了王家的女婿,這樣一來就很尷尬了,兩邊都認(rèn)為李商隱背叛了自己。
《唐詩三百首注疏》中的李商隱《錦瑟》與《無題》
民國二十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在這種情況下,李商隱的仕途顯然無法順利,只是短期地?fù)?dān)任過低級官職,這樣的生活看不到希望,因為不管是哪邊得勢,李商隱從來沒有機(jī)會晉升。
大中五年,李商隱經(jīng)歷了另一次重大打擊,那就是他的妻子王氏病逝了。從李商隱的詩文中可以看出,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再加上李商隱多年在外,夫妻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聚少離多。可以想象,李商隱對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在的,而且,他仕途不順,收入甚微,對妻子的愧疚之情無疑又厚了一分。
弘一法師手書李商隱詩句,此詩李商隱作于桂州
大中九年,李商隱擔(dān)任鹽鐵推官,雖然品階低,但待遇比較豐厚。李商隱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兩到三年,罷職后回到故鄉(xiāng)滎陽閑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隱在滎陽病故。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社會本就動蕩不安,而他本人又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說不清,道不明,受盡夾板氣,雖苦苦掙扎,卻始終無法擺脫人際關(guān)系這張無形的羅網(wǎng)。詩詞創(chuàng)作上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詩人,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占廿二首,數(shù)量位列第四。其詩風(fēng)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jié)構(gòu)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就詩歌風(fēng)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雖是“一生襟抱未曾開”,但大概老天爺也不忍心負(fù)他的才情吧,所以雖然政壇上,他不能留下姓名,但是在文學(xué)史上,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