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武將,他被后人譽為兵仙。韓信在古代時期發(fā)明了背水一戰(zhàn),這種戰(zhàn)爭的打法除他之外,根本沒有人再用過,因為這樣做的風(fēng)險實在是太高了。可惜的是,歷史上的韓信,結(jié)局非常不好。
蕭何與呂后設(shè)計將韓信害死,這一點就是劉邦默認(rèn)的。《史記》中記載:淮陰侯韓信謀反關(guān)中,夷三族。可見這位漢朝的功臣落得什么樣的下場。楚漢相爭之際,韓信的作用就是壓制項羽,可是項羽死后,韓信的軍事才能對劉邦就夠成了威脅。
那么有兵仙美譽的韓信能不能打敗劉邦呢?也就是說韓信如果背叛劉邦,他的勝率有多大。其實韓信在打下齊國之后,他是有機會自立的,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來看,當(dāng)初很多人勸他這樣做,只不過韓信沒答應(yīng)。
在韓信的心中,劉邦是非常英明的,對韓信來說,劉邦給了自己非常重要的信任。讓他成為了將軍,這份恩情讓他看得比較重,所以他也就選擇了成為一個漢臣。可惜的是,當(dāng)漢朝建立之后沒多久,蕭何與呂后就設(shè)計害死了韓信。
漢朝建立之后,韓信在外擁兵,他是手握兵權(quán)的將軍,同時軍事才能還非常厲害,這樣一來,劉邦就不踏實了。劉邦也怕韓信背叛他,所以才出此下策,設(shè)計殺害了他。其實楚漢相爭之際,劉邦和項羽爭天下,韓信就有機會自立。
天下的形勢其實就是把握在韓信的手中,因為他選擇支持哪一個人,另外一個必然是走向了滅亡的深淵了。可是韓信沒有自立,他選擇投靠了劉邦。可是早在打敗齊國時期,韓信就有機會自立,但是韓信對大局的分析還是很厲害的。
無論是自己自立還是投靠劉邦或者項羽,自己的結(jié)局恐怕都不會好。原因就在于韓信沒有一個出色的謀士。相反項羽和劉邦都有出色的謀士。劉邦的謀士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張良了。
在打仗方面,劉邦根本不是韓信的對手。韓信要是真的有造反的想法,那劉邦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可是韓信明白,自己雖然軍事才能優(yōu)秀,但是沒有優(yōu)秀的謀士輔佐也是不行的。這一點他是比不過劉邦的。
試想一下,假如韓信背叛劉邦,那么史書就會改寫了,有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三國時期”。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說的就是劉邦這樣的人,可惜了韓信的一片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