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三國,群雄并起,正是天下英雄嶄露頭角的好時代,因此諸如蜀漢劉備、曹魏曹操、東吳孫氏迅速崛起;這三位諸侯幾乎將天下一分為三,各霸一方。尤其是蜀漢政權的劉備,從一個市井“織席販履”的小人物,靠著以關、張為代表的“五虎上將”,以及諸葛亮為代表的領兵統(tǒng)帥,硬是拼到最后,坐上了“漢中王”的寶座。
但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之后,蜀漢也處于將星凋零的下滑時代,原因當然是關羽、張飛等相繼離世;此時的蜀漢看似衰敗,其實還有一位威震三國的當世虎將“魏延”。魏延是劉備入川前收入麾下的“降將”,當時諸葛亮見到魏延就要“殺之”,原因是“腦后有反骨”,但終被劉備攔下。
這還只是諸葛亮殺魏延的“導火索”,再到后期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臨死不忘留下“遺計”將魏延誅殺。按照常理來講,魏延自從得到劉備的認可后,一路征戰(zhàn)四方,戰(zhàn)功卓著;甚至劉備遷入“成都”后,還將蜀漢門戶“漢中”交給魏延鎮(zhèn)守。當時張飛還在世,連張飛都認為鎮(zhèn)守“漢中”肯定非自己莫屬;結果劉備問應當如何鎮(zhèn)守漢中時,魏延回答“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p>
魏延這話說的甚是雄壯,很多觀點認為正是這句話使劉備將“鎮(zhèn)守漢中”的大任交給了魏延;其實不然,劉備識人一向很準,怎么可能因為魏延的一句“漂亮話”就賦予重任?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張飛固然勇冠三軍,無論聲望還是勇武都不輸魏延;但是“漢中”乃是蜀漢重中之重,鎮(zhèn)守漢中只有勇武是不夠的,還要有“謀略”,這點魏延就要比張飛合適的多。
事實證明劉備再次選擇對了,“漢中”在魏延手中十余年,曹魏大軍一直被擋在百里之外;這主要是魏延多年謀劃,依地形多筑城防,就是后來諸葛亮看了也無可挑剔,還在其基礎上又筑了三座相互策應的城防。這么看“魏延”絕對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材”,可為什么諸葛亮臨死也要除掉這位堪稱后期蜀漢的保障呢?
有觀點說諸葛亮能掐會算,第一次看見魏延“腦后有反骨”就斷定他日后必反,如果不是劉備,魏延早死多時!其實這種觀點根本站不住腳,一個堂堂三國軍事家,麾下帶甲百萬,怎么可能以“掐算”為行事標準?之所以諸葛亮當時要“殺”魏延,主要是因為他曾“背主投漢”;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也正是指其“背主”。至于“殺”魏延,不過是諸葛亮故作姿態(tài)嚇唬一下,好讓他有畏懼之心,死心塌地的為蜀漢效勞。
諸葛亮一定要殺魏延,這還要從“五次北伐”開始說起。這里必須要強調(diào)一下諸葛亮不斷北伐的目的,真的是要滅了曹魏,一統(tǒng)天下嗎?其實不然,自從關羽將“荊州”這座戰(zhàn)略要地丟失之后,蜀軍其實已經(jīng)出川無望;當初“隆中對”諸葛亮說的很清楚“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p>
這里說的就很清楚了“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這是蜀軍出川的先決條件,也只有“荊州”用兵成功,劉備在川中腹地才有可能“率軍出蜀”;而此時關羽已經(jīng)把“荊州”丟了,魏軍主力都放在防御蜀軍出川的咽喉要道,此時諸葛亮再出祁山其實已經(jīng)是徒勞無功。
其二,諸葛亮每次北伐幾乎都率傾國之兵,但即便如此也不過十余萬之眾;先不說諸葛亮難以出川,就算是蜀軍真的過了祁山,成功打進了曹魏腹地,十萬人可能占領偌大的曹魏疆域嗎?就算能打下曹魏,十萬蜀軍各地一分兵,恐怕最后守都守不住。因此,諸葛亮屢次出兵北伐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消滅曹魏,而是“以攻為守”,盡量延長“蜀漢政權”的存活時間而已;因為曹魏疆域多是平原,物產(chǎn)、人口等資源發(fā)展太快,如果天下太平,不出數(shù)年,曹魏實力肯定壯大到蜀軍難以抗衡的程度。
正因這多方原因,諸葛亮不得不屢次勞民傷財?shù)谋狈?,以此來拖慢曹魏的發(fā)展。但“魏延”的觀點卻與諸葛亮背道而馳,他的戰(zhàn)略方針就是“消滅曹魏”,因此有了頗具爭議的“子午谷”奇計。所謂的“子午谷奇計”是指“魏延”領一支萬人孤軍從“子午谷”直攻曹魏都城“長安”,并拿下“潼關”;然后諸葛亮率軍出“斜谷”進兵,最終兩軍會師于“潼關”。
很明顯,“魏延”的戰(zhàn)略目的就是要一舉消滅曹魏,但是根本沒想如果失敗了怎么辦,也沒想成功后怎么辦;魏延要將蜀漢最后的“家底”孤注一擲,諸葛亮肯定不答應。這就造成了魏延多次公開“污蔑諸葛亮膽怯,抱怨自己之才不能盡用”的怨恨之詞;諸葛亮活著尚可壓制“魏延”,那么依照魏延的態(tài)度,等諸葛亮死后勢必還會用“子午谷”之計。
如果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使用了“子午谷之計”,即使成功了,蜀軍肯定守不住這么大疆域,結果是被曹魏瘋狂反撲,十萬大軍盡滅的同時,“蜀漢政權”也就滅亡了;如果魏延失敗,“子午谷之計”本就是孤注一擲,那么蜀漢的家底也就賠光了,“蜀漢政權”一樣快速消亡。
再次強調(diào),北伐的目的是“盡量延長蜀漢政權的存活時間”,諸葛亮又怎么可能讓魏延孤注一擲的“縮短蜀漢政權的存活時間”?因此,諸葛亮必須除掉“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