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豫園國際茶文化藝術(shù)節(jié)開幕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泡一杯西湖龍井春茶,欣賞茶葉緩緩舒展、舞姿曼妙,細嗅草木芬香……在“國茶潮飲 尋味東方”第26屆上海豫園國際茶文化藝術(shù)節(jié)開幕論壇暨揭開茶的健康奧秘高峰論壇上,多位茶學專家現(xiàn)場傳授茶文化,揭秘各種茶的沖泡奧秘。
茶是中國的國飲,飲茶與健康的生活密不可分?!侗静菥V目》里講茶:“苦、甘,微寒,無毒?!瓬仫媱t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喝茶一分鐘解渴、一小時休閑、一年頭健康、一輩子長壽。”論壇上,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博士后周繼紅揭秘道:茶葉含有茶多酚,口感澀,是天然抗氧化劑,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茶氨酸是鮮爽味,也是免疫力提升劑,具有神經(jīng)保護作用;口感苦的成分是咖啡堿,提神醒腦益思,能強心利尿、消除疲勞;茶多糖則是酸性糖蛋白,能夠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同時,茶中還含有維生素C、B族維生素、鐵、氟、鋅等微量元素。
圖說:魏新林講解中國茶文化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人每年人均消費茶葉量1.5公斤。“你真的了解中國茶嗎?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上海交大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創(chuàng)新中心創(chuàng)始人之一魏新林教授介紹,目前,中國茶葉主要有綠茶、烏龍茶、紅茶、黃茶、黑茶、白茶六類,沖泡方法大有講究。
常見綠茶有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蒙頂甘露等。這類茶比較細嫩,水溫以80-85度為宜,茶水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泡出來的茶,湯色青翠碧綠而透明清澈,最好現(xiàn)泡現(xiàn)飲。若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zhì)容易被破壞,茶湯變黃,芳香物質(zhì)會揮發(fā)散失。瓷杯沖泡時,先用四分之一的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沖水飲用,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fā)黃。
烏龍茶亦稱青茶,是半發(fā)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yè)的紫砂壺或蓋碗杯,并且一定要用沸水;茶葉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蓋。泡烏龍茶時,第一泡要倒掉,然后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可沖泡多次,品質(zhì)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其代表名茶是滇紅、祁紅、宜紅等。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工夫紅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沖泡1-2次。紅茶最好用蓋碗和紫砂,用蓋碗能泡出它的原味的口感,各方面層次分明,所以在試茶樣時,都是用蓋碗,方便聞香,能夠準確的評出一泡茶的優(yōu)缺點,但保溫性沒有紫砂好。
黃茶屬于輕發(fā)酵茶,包括蒙頂黃芽、君山銀針、溈山毛尖等。其茶質(zhì)細嫩,水溫太高會把茶葉燙熟,所以沖泡溫度最好在85-90度之間為宜。沖泡黃茶按照茶具容量放入四分之一黃茶茶葉。第一泡的最佳沖泡時間為30秒,第二泡延伸至60秒,第三泡再延伸至大概2分鐘。這么泡出來的茶湯口感更佳。用玻璃杯或瓷杯,尤以玻璃杯泡君山銀針為最佳。
黑茶是后發(fā)酵茶,儲存時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nèi),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以安化黑茶為代表的黑茶,沖泡時用100度沸水。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20秒快速洗茶后,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志,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后續(xù)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黑茶一般用專業(yè)的茶具來泡,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白茶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及新白茶5種。白茶沖泡要選擇一芽二葉初展,干茶翠綠鮮活略帶金黃色,外形細秀、勻整的優(yōu)質(zhì)白茶。白茶沖泡選用上好的水,水溫掌握在85-90度為宜,選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比例蓋碗沖泡。你可以通過玻璃杯欣賞白茶在水中漫舞,品其味、聞其香。
另悉,即日起,茶文化節(jié)還在豫園推出“茶會匠人市集”,將持續(xù)至4月30日。該市集是由竹編茶空間作為主基調(diào),由知明建筑設計師顧憶匠心設計。攤位采用竹編內(nèi)結(jié)構(gòu),白天呈現(xiàn)售販功能,夜晚燈火映襯下凸顯茶劇場感。市集上,街頭藝人圍繞茶文化主題即興創(chuàng)作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