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小兒腹瀉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夏季又是小兒腹瀉的高發(fā)季節(jié)。看著嬌嫩的小寶貝被腹瀉折磨,又不能隨意用抗生素治療,家長別提多心疼了!
那么小兒腹瀉該如何治療呢?別著急,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戆踩钟行У闹委煼椒?,希望所有的寶貝們都能腸胃棒棒,吃嘛嘛香!
小兒腹瀉,又稱腹瀉病,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一組疾病。多為嬰幼兒發(fā)病。中醫(yī)學認為,小兒脾胃功能非常薄弱,如喂養(yǎng)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不潔,過熱或受涼,都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失調(diào),從而引起腹瀉。
按摩方
【取穴】 百會、足三里、大椎、肩井、脾俞、胃俞、脾土、大腸、腎經(jīng)、內(nèi)八卦、肝經(jīng)、小天心、四橫紋、板門。
【操作方法】
(1)用拇指螺紋面旋推脾土400次。
(2)用拇指螺紋面來回直推大腸各200次。
(3)用拇指螺紋面旋推腎經(jīng)400次。
(4)用拇指指端順時針方向掐運內(nèi)八卦300次。
(5)用拇指螺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肝經(jīng)200次。
(6)用拇指的指端掐揉小天心100次。
(7)用拇指螺紋面按揉板門300次。
(8)用拇指指甲掐揉四橫紋30~50次。
(9)左手大拇指按壓住患兒大指根處,右手掐捏脾土并搖動患兒大指30~50次。
(10)用一手手掌逆時針揉腹部5~10分鐘。傷食、濕熱所引起的腹瀉要順時針摩腹。
(11)以一手掌根部按逆時針按揉臍300次。
(12)以拇指和食指、中指兩指相對用力拿捏肚角,左右各10次。
(13)用食指、中指指端重按脾俞、胃俞各50次。
(14)用食指、中指指端按揉龜尾300次。
(15)用拇指的橈側(cè)緣自下而上直推七節(jié)骨300次。傷食、濕熱所引起的腹瀉要自上而下推七節(jié)骨。
(16)用拇指指端按揉百會100次。
(17)用拇指的橈側(cè)緣頂住皮膚,食指、中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自下而上,向前推行,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共操作3~5遍。
(18)用拇指的指端按揉足三里30次。
刮痧
【取穴】 身柱、大腸俞、天樞、足三里。
【操作方法】
(1)用面刮法刮拭身柱。
(2)用面刮法刮拭大腸俞和天樞。
(3)用平面按揉法刮拭足三里。
敷貼
>>>> 敷貼方1
【材料】 吳茱萸30 克,蒼術20 克,丁香6 克,胡椒30 粒。
【制法】 將上藥用火焙干,研成干粉,混合均勻,裝瓶備用。
【用法】 用時取藥末1.5~2克,陳醋或植物油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
部,外以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 溫中,理氣。適用于脾虛或脾腎陽虛泄瀉。
>>>> 敷貼方2
【材料】 皮硝30克,肉桂粉5克。
【制法】 用蜜水調(diào)成膠狀。
【用法】 放在紗布上覆蓋腹部,每日1次。
【功效】 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適用于重癥泄瀉而引起的嚴重腹脹(中毒性腸麻痹)。
>>>> 敷貼方3
【材料】 生山梔適量,鹽少許。
【制法】 生山梔搗爛如泥,加少許食鹽混勻。
【用法】 外敷勞宮穴,用紗布包扎固定,每隔12小時換藥1次。
【功效】 祛濕除熱。適用于濕熱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