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關源于中國,是中國道教修煉的特有名詞,最早出自道德經(jīng)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道教內(nèi)煉中的一個突破關口,道教內(nèi)煉首先突破方能進入正式,后來用在室內(nèi)建筑名稱上,意指通過此過道才算進入正室,玄關之意由此而來。現(xiàn)在泛指廳堂的外門,也就是居室入口的一個區(qū)域。專指住宅室內(nèi)與室外之間的一個過渡空間,也就是進入室內(nèi)換鞋、更衣或從室內(nèi)去室外的緩沖空間,也有人把它叫做斗室、過廳、門廳。在住宅中玄關雖然面積不大,但使用頻率較高,是進出住宅的必經(jīng)之處。
以上是各類百科給出的玄關的釋義。
去繁存簡,在今天我們的居室設計里來講,玄關的重要作用就是室內(nèi)與室外之間的一個過渡緩沖。
那這個空間最理想的狀態(tài)下(指空間大小及戶型位置都能滿足使用)最好有些什么功能:(按重要順序排列)
進門脫鞋,出門穿鞋;(常使用的應季的鞋子)掛東西(臟了的外套,圍巾,包包,帽子等等)臨時收納(快遞,買的菜、水果等等)收納(一次性鞋套或者拖鞋,換季的鞋子,雨傘等等)儲物空間(在空間能夠滿足的情況下,不方便拿進室內(nèi)的東西,都可以直接放在玄關,方便隨用隨取。例如:嬰兒車,釣具,球拍,高爾夫球袋等等)
有些戶型蠻好的,在原戶型設計的時候考慮了這樣的過渡空間,像這樣:
這個過渡空間預留的比較大,好好規(guī)劃一下是肯定能夠滿足所需要的功能的。
但很多戶型的玄關位就比較麻煩了,比如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由此可見有無玄關跟戶型大小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很多大戶型也存在沒有玄關的問題,而且這類戶型玄關的設計并不能獨立的去考慮它,很多時間要和客餐廳一起設計。
那我們可以具體的來分析一下在實際案例中的玄關設計
先看看原始戶型圖
典型的沒有玄關,連進門的過道都沒有。進門就是客餐廳,入戶門直接對著臥室門,然而我們可以并不局限于玄關的形式,更注重玄關的功能性。客戶的訴求是進門需要鞋柜,整個空間的儲物有點少,看能不能增加儲物空間。
那么我們在考慮這個空間的時候,會怎么樣分析這個戶型的玄關設置呢?
首先進門是肯定需要設置鞋柜的;入戶門正對臥室門,這樣肯定不太好,有可能開門的時候臥室門沒有關,稍微有點尷尬家里人口比較多,需要6人位的餐桌,那原本的客餐廳設計(橫廳,原電視墻位在戶型的右手邊墻)餐廳會比較擁擠,那可不可以考慮換一個方向呢?讓客餐廳的空間互動性更強,空間可以互借。電視墻換了方向,開間增大,餐廳與廚房之間的空間更寬敞一點,可以考慮把鞋柜于儲物柜結合起來。這樣更整體,儲物量更大。于是在反復斟酌及與業(yè)主的溝通之后有了下面的方案:
平面布局圖
把玄關進行了一個拆分,進門正對的半隔斷解決了入戶門正對臥室門的問題,同時在里面上對電視墻進行了一個區(qū)域的劃分,讓整個空間更有層次感。下半部分的柜子也可以收納一些小的東西。
進門的右手邊根據(jù)客戶的訴求做的一面照片墻,記錄一家人的生活。沒有做掛東西的區(qū)域。業(yè)主覺得自己家人沒有這個習慣,不過有建議后期如果覺得不方便可以增加掛鉤之內(nèi)的,這一塊的靈活性比較大。
進門的左手邊做了一整排的柜子,厚度控制在350。左邊鞋柜,右邊儲物柜。鞋柜中空,方便換鞋的時候可以隨手放一些小東西,也方便換鞋的時候可以手撐一下(因為空間與習慣的問題最后決定不需要換鞋凳)
臥室門由于做了柜子的原因,最后做的單推門
效果圖如下
這里噗通只是給大家舉的一個栗子啦,拋磚引玉。每家的戶型、需求/生活習慣不一樣,具體的玄關設計肯定會有差異化,而且風格的不一樣多少也會影響玄關的設計。這里主要是給大家講一講玄關這個容易被忽略的空間。
上面從收納講了玄關應該具備的一些功能。除了收納功能,在具體的玄關設計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起到阻擋視線的作用,藏起一些不想讓客人或者路過的人一眼看到的東西,比如入戶門正對衛(wèi)生間門,正對臥室門,或者直接對著沙發(fā)等等情況。形象墻。(這個說法..........)開門看到的第一眼通常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玄關的設計也展現(xiàn)了主人的品味。
了解了玄關的功能,在深入剖析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看看自己的戶型。那你對玄關的設計以及功能的取舍就有比較清晰的概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