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老弟從遠方來,一起吃了午飯,老弟道出了他的行為準則,十二個字:“想得到,做得到,說得出,寫得出”。這十二個字俺琢磨了許久許久,大概意思是說要善于把想得到轉(zhuǎn)化成做得到,這是知行合一,把想法落實下去,是執(zhí)行能力的表現(xiàn);把做得到轉(zhuǎn)化成說得出,這是表達能力,您為什么這么做,把前因后果說得清清楚楚,讓跟隨者能夠?qū)W到一點點東西;把說得出轉(zhuǎn)化成寫得出,這是邏輯組織能力,把它變成文字留給后人點評。時刻要堅持反思,要多讀,要多寫,要多交流。
二十多年來,俺一直是枯燥而有規(guī)律的生活著。2016年5月,俺注冊了公眾號“經(jīng)方才叔”,也因此寫了不少東西,主要是一些學習的體會和總結(jié),本來只是娛樂下自己、自己重視一下自己,沒有想到發(fā)貼后居然還有人會捧場,于是便輕飄飄了起來,書房的天花板竟也因此掉了些皮,客觀來說,俺的敲敲寫寫是很不認真的,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有些經(jīng)典依據(jù)也湊合著用,記得多少寫多少,因此,俺也始終明白,明白了自己其實還差得很遠很遠。
俺寫微文有個習慣,通熟易懂。由于讀過一些些中醫(yī)的四字駢文書籍,也因此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字,其實中醫(yī)本身就是很精彩,所有的中醫(yī)知識都可以寫得很好看,俺希望自己能夠做到。其實俺也不知道自己寫的算什么,四不像,難登高雅之堂,但,俺卻要一直寫下去。
中醫(yī)的療效離不開準確的辨證論治。如何提高辨證論治的準確性?北宋許叔微先生最先提出以八綱辨治傷寒,這種方法最為實用,也被后代的很多中醫(yī)所推崇,的確,善于使用八綱辨證與六經(jīng)辨證的組合拳進行診斷,誤診誤治的概率明顯降低,有效性大大的提高。胡希恕先生把這套組合拳發(fā)揮到極致。
許叔微讀傷寒論,側(cè)重于八綱辨證的運用。八綱辨證重中之重是陰和陽,只有先辨清楚陰陽,才能進一步辨別表里寒熱虛實。許叔微提出陽證統(tǒng)熱證和實證,典型的陽熱證對應的方劑是白虎湯,典型的陽實證對應的方劑是承氣湯;陰證統(tǒng)寒證和虛證,典型的方證就是四逆湯證和理中湯證。
許叔微先生特別強調(diào)首先辨別表里虛實,有表實,有表虛,有里實,有里虛,有表里俱實,有表里俱虛,先把這六種弄明白了,然后再開方子,就差不多了。表證指的是太陽經(jīng)證,可以發(fā)汗。里實熱證甭管病程長短,都可以攻下。具體運用表虛證用桂枝湯,表實證用麻黃湯,里虛證用四逆湯、理中湯類。里實證用承氣湯類。凡此種種,都建立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之上。
臨證如果沒有運用可靠的方法進行準確辨證,想得到的就容易想當然,做得到的就容易患錯誤,說得出的就是天花亂墜,寫得出的就是夸夸其談紙上談兵,正所謂自圓其說。比如一看到年輕人全身浮腫,不辨證,先入為主,認為全身水腫是陽虛,為什么年紀輕輕會陽虛?那肯定是酒色過度導致精氣內(nèi)虛啦,那么治療非陰陽雙補不可,那就是金匱腎氣丸證啦。這不是辨證論治,這純粹是臆想!
今天才叔要讀的醫(yī)案是《醉花窗醫(yī)案》第23例濕熱內(nèi)蘊實而誤補。
才叔讀《醉花窗醫(yī)案》
23濕熱內(nèi)蘊、實而誤補
話說某一年的春天,王堉參加朝廷組織的統(tǒng)考,有一個姓張的同學,王堉先告訴我們得病的原因,就是老天下了幾天雨,張同學經(jīng)常出門不帶傘,也就是經(jīng)常性濕身了。并且張同學還喜歡喝茶,這里喝茶俺覺得沒什么壞處呀,也許張同學是喝得太沒有節(jié)制了,簡直是大水牛吧。
那一年的六月初,張同學出現(xiàn)毛病了,小便不通,尿得很少,尿很少那么水分和毒素就排不出去,沒過幾天手腳就逐漸的腫起來,而且發(fā)展至咳嗽氣喘不能平臥,我們可以想象,水腫的人,一平臥,回心血量增加,勢必出現(xiàn)憋悶氣喘咳嗽。
當時在北京,張同學有一個同縣的老鄉(xiāng),是個商人,懂得一些醫(yī)術,一個生意人兼職看病,很不專業(yè)。這個半醫(yī)告訴張同學說:你這個病是陽虛水腫,就是因為你年少酒色過度,精氣內(nèi)虛,身體過度透支了引起的,非吃金匱腎氣丸不可。
張同學信以為真,就買金匱腎氣丸來吃,結(jié)果吃不到一兩,水腫更加嚴重,喘促更加厲害,連轉(zhuǎn)個身都氣喘吁吁,需要別人幫助,自己甚至認為無藥可救了。這雖然不一定是金匱腎氣丸所害的,但是至少病情被耽誤了。
有同鄉(xiāng)推薦找王堉看看,王堉也就去看了,首先號脈:六脈俱伏,六部脈都起不來了。眼睛腫腫的閉不合了。
王堉說:這的確是水腫病沒錯,可是不是陽虛,病因病機是濕熱相搏,廢水不得從小便而排出去,而停留于皮膚之間,所以出現(xiàn)水腫。俺前頭講過,辨證不準確,開出的方子肯定治不好病。這個病是實證,實證用補法去治療,怎么可能好呢?再說了,即使真的是虛證,古人講過,急則治其標。治療也要先消水瀉腫,然后再補虛,這才是正確的方法?,F(xiàn)如今只是一味地補虛而不祛水,不去疏通而反倒壅塞之。這是不辨證導致的錯誤的治療。
王堉首先治其標,讓家屬買舟車神佑丸(藥物:二丑、大黃、甘遂、大戟、芫花、青皮、桔紅、檳榔)吃,只吃了四錢,小便就出來了,而且如泉涌,尿了很多,過了兩天水腫都消了,水腫一消,也不會氣喘了。
腫消了之后,王堉繼續(xù)讓張同學吃桔半枳術丸(藥物:桔皮、半夏、炒枳實、白術),總共吃了半斤之后,病就全好了。
橘半枳術丸是《醫(yī)學入門》的方子,即枳術丸加橘皮、半夏組成。藥用橘皮、半夏、枳實、白術。功能健脾化痰,理氣消痞。主治脾虛傷食,停痰積飲,胸脘痞滿,泛惡欲嘔等癥。枳術丸源于《金匱要略》枳術湯,原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因水飲所作的證候。
金宋時期,有一個超級牛人叫張元素,又叫張潔古,為什么說他是牛人呢?他在很年青的時候,剛剛學醫(yī)不久,就治好了當時的大醫(yī)劉完素的傷寒病,因此名聲大噪,年青時就和全國名老中醫(yī)劉完素并駕齊驅(qū)。
張元素秉承《黃帝內(nèi)經(jīng)》“飲食自倍,脾胃乃傷”的觀點,用藥注重顧護脾胃,不輕易使用峻藥猛藥,提出“先補脾胃之弱,而后化其所傷”,參考枳術湯搞出了枳術丸,由白術二兩、枳實一兩組成,用于治療脾虛氣滯導致的食積。脾虛需要補,食滯必須消,如果只是健脾而不去消滯,那么已滯之積就不得去;如果只是消滯而不健脾,即使積滯暫去,猶有再積的可能,積滯一久,必然導致胃氣不通而出現(xiàn)痞證。所以用白術來健脾,枳實來消滯,雙管齊下,有消有補。
張元素和李東垣都是很注重保護脾胃之氣,張元素將此方枳實、白術用量比例變?yōu)?/span>1:2,并改湯劑為丸劑,用于飲食所傷導致的痞證。李東垣對枳術丸的組方原理進行了詳盡地說明:“白術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氣強實,不復傷也”,“以白術苦甘溫,其甘溫補脾胃之元氣,其苦味除胃中之濕熱,……枳實味苦寒,瀉心下痞悶,消化胃中所傷”。李東垣治療心下痞,他認為,如果都用理氣藥疏導,將會加重痞滿,則痞益甚,所以他把補脾的白術用至行氣之枳實量的二倍,既可健脾行氣除痞滿,又不會傷害中焦氣機。枳術湯是俺用于治療心下痞的常用方之一,之二就是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也是響當當?shù)慕?jīng)方,是根據(jù)內(nèi)經(jīng)辛以散之、苦以瀉之的理論所創(chuàng)寒熱互結(jié)型痞證的治法,是辛開苦降法的典型代表方劑,原來是為了治療少陽誤下形成的痞證,能耐和胃降逆開結(jié)除痞。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這條文說明啥呢,說太陽病傷寒證,由于一拖再拖,邪氣內(nèi)傳構(gòu)成少陽病樞機不和的小柴胡湯證,又經(jīng)誤下,一錯再錯,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不同情況:一是誤下后正氣尚能抗邪,少陽病柴胡湯證仍在者復與小柴胡湯,喝小柴胡湯后出現(xiàn)了蒸蒸而振的現(xiàn)象,這是好現(xiàn)象,誤下正氣受挫,湯藥協(xié)助正氣奮力抗邪,正勝邪卻,所以發(fā)熱汗出而解。第二種變證是誤下形成結(jié)胸證,證見心下滿而硬痛,此為病人素有水飲,誤下邪熱內(nèi)陷,水熱互結(jié)于胸所致,用大陷胸湯來治療。第三種是誤下后形成少陽病的變證痞證,證見心下滿而不痛,此為誤下中焦受損而虛,邪熱乘虛內(nèi)傳,寒熱之氣壅塞中焦,脾胃升降錯亂,氣機痞塞所致。這已經(jīng)與少陽病樞機不和證無關,所以說小柴胡湯不中用了,必須用半夏瀉心湯寒熱并調(diào)消補兼施和中消痞。
《金匱要略》有“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孫思邈老仙說:“(半夏)瀉心湯治老小下利,水谷不消,腸中雷鳴,心下痞滿,干嘔不安?!睆膶O老仙的話我們可以看出半夏瀉心湯證有心下痞滿,嘔而腸鳴下利。它的病機是邪熱內(nèi)陷,脾胃升降失調(diào)。由于邪熱內(nèi)陷,導致心下痞滿;胃氣上逆而見干嘔吐逆;脾失健運則引起腸鳴下利。所以用寒熱相間消補兼施和中消痞的半夏瀉心湯來搞定它。
原文:
23 濕熱內(nèi)蘊實而誤補
庚戌春,余以選拔赴廷試,有同年張君,久雨之后,兼嗜茶飲,六月初患小便不通,數(shù)日而手足漸腫,漸至喘咳不能臥。有其同縣人商于京,頗知醫(yī),告之曰:此陽虛水腫病也。少年酒色過度,精氣內(nèi)虛,非金匱腎氣丸不可。張信之,服未一兩,腫愈甚,喘亦增,轉(zhuǎn)側(cè)需人,自以為不可救藥矣。
有同鄉(xiāng)薦余往視,六脈俱伏,目睜睜不得合,乃曰:此謂水腫信不謬,而陽則不虛,蓋由濕熱相搏,水不由小便去,泛于皮膚,故作腫耳。實證而補之,焉有好處!且病即虛,而古人云,急則治其標。先消水瀉腫,后補其虛,乃為正路。今以補虛為瀉水,非通之,乃塞之也。命市舟車神佑丸(方:二丑大黃甘遂大戟芫花青皮桔紅檳榔)服之,四錢而小便泉涌,越兩日而腫消喘定,又命服桔半枳術丸(方:桔皮半夏炒枳實白術)半斤,而全愈矣。
gym289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