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祭:讀屈原列傳
五月節(jié),大伙兒都容易聯(lián)想到愛國詩人屈原,據(jù)聞一多先生考證,五月節(jié)早在屈原之前的吳越地區(qū)就存在,但是,自從屈原選擇了五月五日跳江之后,五月五日就成了屈原的專屬的日子,五月節(jié)便成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專屬日子!五月節(jié)呢,是不適合祝別人快樂的,因為它背負了太多沉重的東西。對于屈原的史料呢?主要來自司馬遷大叔的《史記·屈原列傳》,后來的《古文觀止》也把這篇文章選錄,成為經(jīng)典的八股文之一。屈原很牛逼的,司馬遷大叔這么總結(jié)屈原的三大能耐:一是見多識廣、記憶力強,二是掌握治理國家的道理,三是很會溝通交流外交能力很強。書上是這么描述的:“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俺讀屈原列傳,俺覺得屈原是一位十足的憤青,他本來很受長官的重用,由于長官聽信小人讒言疏遠了屈原,屈原同志很是憋屈鬧心,但是,屈帥哥又很自傲,不愿意在長官面前以理據(jù)爭。好家伙,就因為長官聽了別人的話你就心里不痛快了,不但不痛快,還到處抱怨發(fā)牢騷,甚至把這些抱怨寫成了詩。
不過屈原發(fā)牢騷是絕對有好處的,他一發(fā)牢騷就寫出了千古絕唱:《離騷》!《離騷》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那是不能再高了。今天有“文人騷客”,為什么叫騷客,就是從《離騷》來的。還有“風騷”,呵呵,就是《國風》和《離騷》,足見《離騷》在文學上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騷。離騷這兩個字什么意思呢?離是罹的通假字,離騷就是經(jīng)歷遭遇了不痛快的事情而發(fā)發(fā)牢騷這么一層意思。屈原寫離騷是發(fā)牢騷這可不是俺杜撰的,那明擺著是司馬遷大叔說的:“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鼻l(fā)的牢騷堪稱最高境界,司馬遷大叔點評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彼抉R遷大叔講《國風》雖然多寫男女關(guān)系,但不過分?!缎⊙拧冯m然多有譏諷指責之意,但絕對不是唯恐天下不亂?!峨x騷》呢,可以說是二者兼而有之了。司馬遷大叔對屈原的評價非常之高:“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弊阋娝抉R遷大叔對這位憤青高看一眼。
《史記·屈原列傳》原文有這句話:“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笔裁匆馑寄兀看蟾乓馑际牵禾焓侨说脑?,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和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天不喊地不叫父母的。這段司馬遷大叔說的很有道理。您看一個人混得不好的時候,是不是經(jīng)常會叫“我的天?。 薄拔业膵屟?!”哈哈,別說您沒有過?
后來,楚懷王由于缺少了屈帥哥的輔佐,又被張儀糊弄,氣急敗壞就與秦國開戰(zhàn),結(jié)果是漢中被秦國占領(lǐng)了。但是,當時秦國還不具備統(tǒng)一的能耐,所以秦國想講和,要把漢中還給楚國,與楚國講和。可是那個楚懷王腦子進水了,跟秦國耍性子,說“我楚國不要這塊土地,我就要一個人,誰呢?張儀,我得把張儀弄死,我心里才痛快。”這不,司馬遷大叔這么寫:“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朋友們看啊,楚懷王這不是有病嘛,您國家利益不要,跟一個個人較什么勁。后面還沒有弄死張儀,反被張儀耍弄了一回。您說這不是有病嗎?不要漢中而要張儀,最后又把張儀給放回去,這不是個大笑柄嘛。為什么楚懷王會患這種低級錯誤呢?就是因為身邊沒有人輔佐他,沒有一個正直有本事的人輔佐他,因為當時屈原已經(jīng)不在楚懷王的身邊啊。有這種豬一般的帶頭人,楚國不被滅掉才怪。悲催!
后來呢,秦國又忽悠楚懷王,要和楚懷王聯(lián)姻,叫楚懷王入秦,屈原不同意??墒牵淹跤幸粋€叫子蘭的小兒子跳出來說話,他說:“老爸,咱惹誰也不能惹秦國啊,您不去,那秦國不是不痛快了嗎,不能駁秦國的面子啊,您可不能不去啊。”這就叫“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也叫“坑爹”!“坑爹”就是打那個時候來的。結(jié)果呢就是沒有結(jié)果,楚懷王死在秦國了。還好啦,尸體還能運回楚國安葬啊。
屈原其實很留戀官場啊,雖被流放,他還想著楚國想著懷王,幻想有朝一日懷王醒悟,招他回去。這只是意淫。至始至終沒有發(fā)生。為什么楚懷王一直都沒有招回屈原呢?因為“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背淹踔壹椴环郑趺磿厍?。最后懷王也被扣留死在了秦國,成為天下的笑柄,這就是不了解人不會用人所帶來的禍害。
屈原后來被流放到汨羅江,在五月五日這一天來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邊一邊走,一邊口中念念有詞。那時的屈原他是面容憔悴,身體干瘦啊。接下來有一段屈原和漁夫的精彩對話,對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漁夫看見屈原,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會來到這里?”屈原回答了一句擲地有聲的曠世名言,他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也就是說:“全天下的人都糊涂了,只有我清醒;全天下人都喝多了,只有我沒喝。因此被放逐?!睗O夫也說:“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與時俱進,跟隨世道的變化而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喝醉,為什么不吃點大魚大肉,喝點百威二鍋頭?您為什么非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zhì),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又說出了另一句曠世名言,他說:“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币馑际钦f:“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塵。誰能讓自己干干凈凈的身子,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大魚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屈原作了《懷沙賦》。然后抱了一塊大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臨死之前跟打漁的師父兩個人的對話,這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蛘哒f世界觀是相同的,都表示清是清濁是濁,但是方法論不一樣。屈原是不與現(xiàn)實妥協(xié),不管別人怎么樣,我,一定要做一個干干凈凈的人,清者。打漁師父的想法是,雖然世界是渾濁的,要與時俱進,要與現(xiàn)實有所妥協(xié)。屈原您不對世界妥協(xié),沒錯,俺承認您情操很高尚,但您因為不跟世界妥協(xié),不被世界容納,您的一身本事就使不上,沒有用武之地。打漁師父說的是您隨波逐流,就能被世界所接納,您可以在世界接納您之后發(fā)揮您的能力發(fā)揮您的本事,為世界做貢獻,雖然未必能夠達到您的理想狀態(tài),但是,總比沒有奉獻要強吧。
屈原不僅是一個十足的憤青,俺覺得他還是一個大傻帽,滿腔的愛國情懷,空懷蓋世的才情,卻不想到其他地方尋求發(fā)展,始終郁郁不得志,不是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但這就是屈原,一個亂世背景下的悲劇英雄。俺不理解他為什么愿意一生吊死在一棵樹上?他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赤膽忠心,一心為楚國,卻遭到奸佞之人的誹謗與楚懷王的質(zhì)疑。盡管如此,他仍舊是如白玉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垢水而不污。總結(jié)屈原的悲劇,我覺得是他的不妥協(xié),不主動爭取,任人擺布。我覺得屈原雖然是一個飽學有才之人,但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早年太得志,屬于官二代,沒經(jīng)過挫折,一旦失意,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世界的確是極其扭曲的,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懷才不遇之人;有太多的受人誣陷抵毀從此失意的有識之士;世之不公,比比皆是。因此屈原呼天搶地怨天尤人的詩詞引發(fā)古今無數(shù)中國知識分子的共鳴,也成就了他千古英名?!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都是華夏中國,效忠于哪個國家不都是一樣嗎?非得是楚國嗎?愚蠢!司馬遷大叔最后不是也奇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很顯然,屈原先生與當時流行的就業(yè)理念“朝秦幕楚”是相違背的,所以他是清者。2000多年過去了,“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始終是中華民族震撼歷史的最強音!
高源明老師作品《屈子行吟圖》
附《史記·屈原列傳》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健?/span>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比绯?,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兑住吩唬骸熬筒皇?,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蓖踔幻?,豈足福哉!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乃作懷沙之賦。其辭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靜幽墨。冤結(jié)紆軫兮,離愍之長鞠;撫情效志兮,俛詘以自抑。
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畫職墨兮,前度未改;內(nèi)直質(zhì)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處兮,蒙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變白而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夫黨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
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誹駿疑桀兮,固庸態(tài)也。文質(zhì)疏內(nèi)兮,眾不知吾之異采;材樸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古固有不并兮,豈知其故也?湯禹久遠兮,邈不可慕也。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強;離閔而不遷兮,愿志之有象。進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含憂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亂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修路幽拂兮,道遠忽兮。曾唫恒悲兮,永嘆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懷情抱質(zhì)兮,獨無匹兮。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人生稟命兮,各有所錯兮。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兮,愿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
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馀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span>
五月節(jié),我們都在干什么?
五月節(jié)除了屈原之外,俺還是會了解一些常識的,比如:吃粽子,掛艾葉,賽龍舟。
粽子
古人生活條件總體比較艱苦,主要是解決溫飽這個基本問題。通常在過節(jié)的時候就會改善飲食、補充點營養(yǎng)。中醫(yī)很講究健康的飲食方式,因為飲食營養(yǎng)和脾胃的機能對于健康長壽具有重要的意義。吃粽子是五月節(jié)最具代表性的吃的習俗了。粽子,以竹葉或蘆葦葉等裹米蒸煮使熟。三角狀,古代用黍米。今天多用糯米。黍米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益脾和胃、安神助眠、止瀉、烏發(fā)。主治咳逆、煩渴、霍亂、止泄、除熱、胃痛、不思飲食、肺虛咳嗽、燙傷等。粽子外包裝可以有竹葉、葦葉或荷葉。竹葉具有清熱除煩利尿解毒的能耐,葦葉能夠清熱生津除煩止渴,荷葉可以清熱利濕和胃寧神。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粽子雖然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吃的時候一定要講究飲食科學,您看,粽子里頭充滿了鳥蛋、香菇、板栗、一大塊三層肉、香腸、干貝、鮑魚….. 什么都可以加的,其所含的熱量和脂肪很高,而且,糯米粘性很大不容易消化,容易滯脾礙胃,因此,吃的時候要細口慢咽,適量食用。心腦血管病的患者、老老人和小小孩以及平時腸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應(yīng)該謹慎地吃。還有,吃粽子的時間也要稍加注意,有些人早上吃粽子容易胃痛,晚上吃容易消化不良。當然,這一些都是相對的,只要您不過量不吃太快,吃粽子是很爽很可口的一件美差。
艾葉菖蒲
五月節(jié)的期間,百姓通常會把艾葉和(或)者菖蒲用紅線綁成一小捆,掛在門口,可以辟邪。其實主要得益于這兩物的藥用價值。艾葉具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的能耐??捎糜谕卵?,衄血,崩漏,月經(jīng)過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經(jīng)寒不調(diào),宮冷不孕;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jīng)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菖蒲性味苦辛溫。具有化痰開竅健脾利濕能耐??捎糜诎d癇,驚悸健忘,神志不清,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等。艾葉和菖蒲都是具有防病療疾的良藥,五月節(jié)前后,生長旺盛,是藥性最佳的時候。難怪古人對它們推崇備至。
賽龍舟
中醫(yī)講究健康生活,除了包括健康飲食之外,還有體育運動。賽龍舟就是五月節(jié)最具特色的競技運動的習俗,今天仍然非常流行。五月節(jié)龍舟競賽最初的功能是通過熱鬧祈求農(nóng)業(yè)豐收、驅(qū)逐瘟疫,以求國泰民安。賽龍舟本是一項眾人參與的集體體育運動,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在于強健體魄,同時娛樂民眾。聰明的祖宗在節(jié)日里不忘強身健體,體現(xiàn)的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的熱愛生活的精神。在現(xiàn)在,五月節(jié)賽龍舟融參與、表演、觀賞為一體,更具有節(jié)日情趣和觀賞性。每次看見九龍江賽龍舟都很是熱鬧:河堤上喊聲震天彩旗飄揚,選手們爭先恐后萬眾奔騰,這是多么激昂的生命意識啊。
我愛你,五月節(jié)!
我敬您,屈原!
端午節(jié)了,您若喜歡屈原,自可默默喜歡,不必嘲笑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民眾讀不懂《離騷》。
俺專搞中醫(yī),熱衷于經(jīng)方的學習與運用,自是默默自個兒接受張仲景的熏陶,并且默默地影響周圍的愿意受我感染的年青大夫,不會去嘲笑有些中醫(yī)不讀《傷寒論》。
中國讀書人常常過于自命清高,如屈平。偶非屈平,卻喜飲酒,自然很是欣賞尼采描述過的酒神精神,在民眾狂歡中醉步踉蹌、融入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