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Black hole)這個名詞,是1968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惠勒在一個報告里面提出的。
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范圍,該勢力范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它們自身不發(fā)光,吸入所有一切,什么都逃不出來。洞是如何形成的?關于黑洞我們也許有著千千萬萬的疑問,黑洞里的黑暗和神秘莫測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和關注,外星探索網(wǎng)黑洞專題,帶您一起探索黑洞的秘密。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解釋稱,“空虛的”的空間充滿虛粒子反粒子對。它們被一同創(chuàng)生,相互離開,然后再回到一起并且湮滅。如果黑洞存在,帶有負能量的虛粒子落到黑洞里可能會變成實粒子或者反實粒子。這種情形下,它不再需要和它的伴侶相互湮滅了。它被拋棄的伴侶可以落到黑洞中去?;蛘哂捎谒哂姓芰浚部梢宰鳛閷嵙W踊蚍磳嵙W訌暮诙吹泥徑幼?。
2010年11月,美國宇航局揭開了一則吊足媒體胃口的“秘密”——該局最近發(fā)現(xiàn)的“異常物體”不是此前盛傳的UFO(不明飛行物或稱飛碟),也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附近一個年僅30歲的黑洞。
由全球200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過去逾兩年時間通過各地天文望遠鏡組成的望遠鏡網(wǎng)絡,記圖像的數(shù)據(jù)。將于美國紐約時間4月10日上午9時(北京時間10日21時),在全球多個城市同步直播全球新聞發(fā)布會,公開人類天文史上首張黑洞圖片。
EHT項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員共同達成的重大國際合作計劃,黑洞自身不發(fā)光,難以直接探測,大大小小的望遠鏡對于直接觀測遙遠黑洞力不能逮。科學家們便只能夠“曲線救國”,采用一些間接方式來探測黑洞——比如觀察吸積盤和噴流。通過“甚長基線干涉技術”和全球多個射電天文臺的協(xié)作,構建一個口徑等同于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用于黑洞探測。
要想觀測遙遠的黑洞,依靠目前地球上任何單個望遠鏡遠遠不夠。
在過去10多年時間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們聯(lián)合了其他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開展了“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全球各地8個射電望遠鏡同時對黑洞展開觀測。
2017年拍的照片,為什么現(xiàn)在才公布?
答:黑洞照片“拍”起來難,“洗”出來也難。虛擬的大望遠鏡陣列并非直接拍出了黑洞的圖像,而是給出了許多數(shù)據(jù),必須經(jīng)歷復雜的計算機處理過程。其中還有些缺失或模糊的部分,需要科學家們拼圖。
此外,在2017年4月的聯(lián)合觀測以后,研究團隊還進行了一些數(shù)據(jù)收集和校準的工作。
照片最直接的意義就在于人類第一次直接確認了黑洞的存在,此前有很多間接證據(jù)證明黑洞的存在,但不排除還有一絲是其他星體的可能性,這次的發(fā)現(xiàn)就能直接說明黑洞的存在。
今晚不眠,我們將成為世界上首批看到黑洞真面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