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jié)的時候帶孩子去廣場上玩,廣場上有很多小孩子,他們都拿著好看的氣球,戴著精致的帽子,開心地和爸爸媽媽玩耍著,其中一個孩子在一邊哭鬧,和大家的歡快顯得格格不入。我注意聽了一下,原來是孩子也想要媽媽給他買圣誕禮物,可媽媽說家里有很多了,回家再玩。孩子看見大家都有禮物,就一直不依不饒地哭,媽媽最后終于忍不住了,大聲呵斥著孩子:“你再鬧,我就把你自己扔在這兒”,顯然這句話沒有讓孩子害怕,接著媽媽又威脅道:“你再哭一聲,你看我回家不打死你”!
看著孩子滿臉的委屈卻不敢哭出來,我心里充滿了疼惜,一個還不懂事的孩子, 想要跟大家一樣有屬于自己的禮物難道有錯嗎?僅僅是因為孩子哭鬧就揚言要打死孩子,是不是真的有些太狠心了呢?
毀掉孩子只需要做一件事:威脅
從小被威脅的孩子,更容易對父母撒謊,隱瞞,欺騙,長大以后逐漸演變成懦弱, 孤獨,壓抑的性格。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才會用恐嚇威脅來讓孩子聽話。其實對于性格還沒健全的孩子們來說,威脅真的不是一個好辦法,長期受到恐嚇,孩子會被恐懼嚇到,對父母,對老師的話不敢提出任何質疑。想要孩子乖乖聽話,父母不妨換一種方式。
間接告訴孩子自己很失望
別看孩子小,他的心思也是很細膩的,如果父母的臉色變得失望或者傷心了,孩子一定會察覺到,接著媽媽可以跟孩子說,你這樣做,媽媽真的很失望。孩子看見媽媽對自己失望的表情,一定很慚愧,就會盡自己所能不讓媽媽失望。這樣含蓄的辦法難道不比直接威脅,恐嚇有用嗎?
直接告訴孩子該怎樣做
孩子雖然很敏感,但畢竟是孩子,媽媽不停的威脅,喊叫,孩子只是覺得害怕,但并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孩子哭鬧著不吃飯,媽媽與其說:“你不吃飯,我就不要你了”,不如問孩子:“告訴我你不想吃飯的原因,我看看能不能幫你解決”。這樣事情的結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