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前半句說:不可貪求過多!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長久獲利的事情。
后半句是說的安全,眾人爭執(zhí)、爭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煩或者招致禍患。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此句意思是,喜愛一個人而知道其缺點,厭惡而知道其優(yōu)點。這就是告誡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hù)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漢高祖劉邦曾經(jīng)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lǐng)的才能。
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士兵?”
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span>
劉邦說:“那對你來說呢?”
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span>
韓信后來被殺,不能說與他這種性格無關(guān)。而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畫出了可這種人的精神肖像。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么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因此,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對于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yè),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
而才子呢,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xué)習(xí),這也是容易失敗的。如項羽、李自成等,占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這里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jīng)驗和見識。
而經(jīng)驗和見識又將形成一個人的格局,從而改變?nèi)说囊簧?/span>要想不碰壁,你就必須尋找一位智者。而最近,我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了一個既知曉過去,又能放眼未來的“人生導(dǎo)師”,他就是——“轱轆島(ID:guludao)”的月島主,想要富,先關(guān)注!
從格局出發(fā),島主從不敷衍↓
轱轆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