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七十古來稀”,而楊絳走過了一個世紀,能有如此高壽,也算是非常罕見的了。那楊絳有何高壽的秘訣呢?這是說不清也道不明的,不過,她幸福著自己的幸福,快樂著自己的快樂。錢鐘書曾經(jīng)這樣評價自己的愛妻楊絳,說楊絳是“最美的妻,最才的女”。丈夫的評價,恐怕算得上是對妻子最大的獎賞。想必,在今天的楊絳想起她丈夫的話來,也應該會笑靨如花,也應該是幸福無比的。
百歲老人的作品,不僅是從中領略這位學識大家人淡如菊的品行、溫潤如玉的氣質(zhì)和樸素無華的文風,更是感念于她和錢鐘書那令人羨慕的世紀愛情。
楊絳是幸福的,她可以從丈夫給她的贊賞體會一種幸福,她更有自己的方式,讓自己體會一種幸福。如今的楊絳雖然已年屆百歲,但她表示“雖然年老,不想懶懶散散,愿意每天有一點進步”,這是何等的心態(tài)呀!其實這就是一種幸福的心態(tài),她不在乎豐富的物質(zhì)與名利,她只在乎是否能夠擁有一份好的心情。楊絳每天用小楷抄寫錢鐘書的《槐聚詩存》,由此“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想必,楊絳這樣做,就是在以一種特別的方式而體驗著幸福。而能夠以這樣的一種方式體驗幸福的人,恐怕也只有文人能做到。
原來,每一個人,都是可以幸福的,如果說一個人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那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幸福的支點。我有一個朋友,他在某個大型閥門企業(yè)的人力資源部工作,負責企業(yè)里的各種組織活動、企業(yè)的宣傳,還兼做當?shù)孛駹I企業(yè)報的編輯工作。然而,他的月工資僅有兩千元左右(按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水平來看,朋友的工資不應低于五千元),我都在替他抱怨著,這樣的收入有何幸??裳浴H欢?,朋友并沒有抱怨,做好了本職工作且不說,每天還堅持寫下不少文字,每周還擠出時間來參加當?shù)氐囊粋€“讀書沙龍”活動,每天都能把喜悅掛在臉上。
每一個人的幸福方式會有所不同,可能有不少浮躁的人在這個社會里左沖右突,還難以找到自己的幸福。其實,幸福是有的,幸福是一種感覺,看不見,也摸不著,它沉淀在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如果還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幸福,那么,也只能說,自己的心還不曾沉淀下來,還受著世俗的、功利的、物質(zhì)的誘惑等。其實,物質(zhì)和名利又算得了什么,倘能以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那么,幸福也會像影子一樣伴隨在自己身邊。
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朋友其實是很幸福的,但他的幸福并不在自己的收入上,也不在自己對單位的貢獻之上,而是在自己的精神追求方面。如果我僅以物質(zhì)的眼光來衡量朋友是否幸福,那朋友幾乎就沒有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