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是一種以口頭敘述為主的、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介于備課和講課之間的一種簡單易行且具有較強的參與性與合作性的教研活動。在說課過程中,要善于反思,依賴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態(tài)度與方法,對所設計和實施的課進行自我解剖。要通過反思,把預設與產生的效果結合起來分析,體現(xiàn)靈活多變的教材處理技巧,科學有效的課堂調動方法,扎實可信的課堂練習反饋策略,容易落實的課堂教學延伸辦法等等,從而促進教師之間的橫向交流,發(fā)揮說課的最大效益,促進教師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課程改革,成也教師,敗也教師”,“校長要想自己是帥,教師就要個個是將!” 因此,教師的發(fā)展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中。那么,如何來促進教師朝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盡快成熟起來呢?在一次給教師系統(tǒng)性的《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專題講座及一次指導教師寫參賽錄像課后說課時,通過對“說課”與“教學反思”的比較分析,思維的碰撞,讓我對“說課”的“說法”有了新的思考,感悟到“反思性說課”的必要性和新要求,尤其是它在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說課早在 1987年就誕生了。它是介于備課和講課之間的一種簡單易行且具有較強的參與性與合作性的教研活動。說課,通常做法是:一說教材,說出本課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編者意圖及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二說教法,講出自己選擇何種教學方法、手段及其理論根據;三說學法,談本課擬教給學生什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優(yōu)秀學生積極思維和有效激發(fā)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四說課堂教學程序,怎樣處理教材、教法和學生實際之間的關系,說出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堂結構及板書設計、練習設計等。通俗的講,說課就是告訴對象自己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它既能促進教師學習實踐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還能促進教改、教研的深入開展和教師自身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但是,縱觀和橫向分析比較教師們的說課,總感覺是缺乏了一點什么——反思。大家說的基本上只是自己的設計思路,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意圖及基本理論依據,而對這樣設計所達到的效果及改進方法卻反思得太少太少,有的甚至沒有。
怎樣才能使說課對象淋漓盡致的“看透”你,通過你的“說”,既能展示你的水平,又能真正的了解并且吸收你的精華,達到最佳的交流、學習、快速成長的教研效果呢?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學中的反思依賴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態(tài)度與方法,是教學主體自我解剖的過程。因此,本人認為,教師的說課,不但要掌握說課的技巧,還要多融進一些反思,即進行“反思性說課”,這樣才能促進教師之間的橫向交流,發(fā)揮你說課的最大效益,從而你的課才可能變成活生生的課,優(yōu)質高效的課。
說課的基本技能和方式方法多種多樣,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說”。要說清為什么這樣教,有什么理論依據、這樣教有哪些好處,這是說課的基礎,特別還要說清在重點難點內容解決過程中,是通過怎樣的師生互動形式與教學輔助手段來完成的。如果能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更會讓聽課者感受到生動的時代脈搏。在說的過程中,可以說理、說實驗、說演變、說現(xiàn)象、說本質、說事實、說規(guī)律,正面說、反面說、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說、陳述說、問語說。但無論怎樣的方法,最主要的是要突出自己的個性與特色,要能體現(xiàn)靈活多變的教材處理技巧,科學有效的課堂調動方法,扎實可信的課堂練習反饋策略,容易落實的課堂教學延伸辦法等,把預設與產生的效果結合起來分析。比如,在說到重難點的處理上,自己預設了哪些問題,可在教學實際中,發(fā)現(xiàn)第一套方案不行,于是更換了第二套方案等。這樣靈活的處理課堂的技藝,如果你不通過反思性的分析,以理智的思考分析甚至是批判把它說出來,誰會知道你的“靈活”?又如,哪個環(huán)節(jié)自己上下來,感覺不夠滿意,如果怎樣處理,可能效果會更好些等等。這樣,既可以讓說課對象明白你的設計思路,又能看出你的駕馭及處理技能,達到很好的“說課”效果,促進教師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總之,反思性說課,除了有清晰的說課思路,還要敢于對自己的課進行自我解剖,把設計意圖與達到的效果、改進辦法結合起來分析。通過用心的設計,細心的反思,精心的表達,相信教師專業(yè)能力一定提高很快。因此,反思性說課應當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金鑰匙”,讓我們自覺、努力去探尋這把“金鑰匙”,開啟自己走向成功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