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的體質(zhì)除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外,有痰濕的也不在少數(shù),這樣的人,伸出舌頭來,往往都是又厚又膩,而痰濕本身作為一種病理產(chǎn)物,同時也是一種致病物質(zhì),痰濕隨著身體的氣機升降隨之而到處跑,跑到哪里,哪里就會生病。
比如:痰濕在脾胃,就會肚子大,常常腹脹,日久還會形成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問題;在心肺,便會引起咳嗽、哮喘、導(dǎo)致胸悶、心悸等等;游走到四肢經(jīng)絡(luò)、皮下組織,還會生成脂肪瘤、引起痛風(fēng)、關(guān)節(jié)疼痛;甚至,還可能會引發(fā)子宮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帶下病、濕疹等多種問題,所以這就有了“痰濕生百病一說”。
那痰濕到底是什么?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痰濕其實就像輸水管道里的油污一樣,黏黏糊糊的,非常容易阻塞管道,所以堵在哪里,哪里就會不通。
那這也正是為什么,很多人都自我感覺身體很虛,常常疲勞、乏力、不想動,可吃了大量的補藥卻不管用的原因所在。就是因為,如果你體內(nèi)有痰濕,而痰濕之邪又堵塞了經(jīng)絡(luò)、臟腑或者血管,就會使吃進去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運輸以及轉(zhuǎn)化,所以吃再多的好東西也只能是于事無補,甚至越補越堵,上火越厲害,那你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屬于這種情況 呢?
所以,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就必須要先祛濕化痰,怎么辦?
有這樣3味藥的小方,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而這個方子也非常的有名,叫做:三子養(yǎng)親湯
顧名思義,就是由三種不同的種子所組成的,分別是:炒白芥子、炒蘇子、和炒萊菔子。
其中,蘇子就是紫蘇的種子,它可以降肺氣。蘇子一下去,那些黏在肺里面的痰濁很容易就往下掉,掉到哪里?掉到大腸。
那這時候,萊菔子就派上用場了,它其實就是蘿卜的種子。
大家都知道,蘿卜有通氣、下氣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吃多了消化不好肚子脹脹的,吃根蘿卜,所以,萊菔子的作用就是把腸道通開,這樣降下來的痰濁就可以通過大便排出去了。
最后,白芥子是干什么用的呢?白芥子是芥菜的種子,它的味道特別辛辣,所以對于一些,痰濕隱藏的比較深,用這個白芥子就可以給它搜刮出來。
因此說,整體上,這個方子的調(diào)理思路,還是考慮非常周到的,首先,白芥子作為開路先鋒,把痰濁搜刮出來,然后在蘇子的作用下,由肺再降到大腸,最后再通過萊菔子,徹底排出體外。這樣,從上到下的痰濁就都被考慮到了。
而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里,也曾經(jīng)這樣評價這個方子:“凡老人苦于痰氣喘嗽,胸滿懶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藥,反耗真氣...........靜中處三子養(yǎng)親治之,隨試隨效?!?/p>
所以,冬天來了,很多老人都脾肺虛弱,很容易咳痰、吐痰,而你如果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常煮這樣的一碗茶,對于老人來說,是非常好的。因為三子都是帶點溫性的,所以對于一些體寒的人,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