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和五味子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它們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功效是完全不同的。一起來了解一下五倍子和五味子的區(qū)別。
處方:苦參30克,徐長卿20克,苦參30克,蛇床子30克,黃連15克,黃芩5克,黃柏15克,血竭10克,五味子15克。
分析:這是一張痔瘡外洗方,方中以苦參為主藥,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祛風殺蟲止癢,主治腸下血、痔漏、脫肛;徐長卿、蛇床子燥濕止癢、收斂止血;黃芩、黃連、黃柏清熱燥濕消腫;血竭活血止血。方中有爭議的是五味子,根據(jù)處方的立意應該用五倍子比較適宜。因為五倍子能澀腸固脫、解毒療瘡,配合方中諸藥,全方共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固脫止血的功效。
五味子屬木蘭科植物,藥用部位是干燥成熟果實,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一般的用量在3~6克。五倍子是漆樹科植物葉子上由五倍子蚜寄生的蟲癭經(jīng)蒸或略煮后干燥品,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的功效,一般的用量在3~6克,外用適量。
點評:五倍子其實不是植物的種子,但又與植物關(guān)系密切。五倍子蚜必須寄生在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等植物的枝葉上才能夠產(chǎn)生蟲癭。五味子與五倍子不但名稱相似,功能也有相似之處。二藥同為收斂之品,均具斂汗、斂肺、澀腸止瀉、固精、止遺等功能。唯五味子,既善收斂,又善滋補,對全身有強壯作用;五倍子則功專收澀,長于降火而無滋補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