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原稱昏禮,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時舉行婚禮?;瓒Y在五禮之中屬于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后的人生第二里程碑。中國自古就有”三里不同俗,五里一易風“的說法,意為不同的地區(qū),結婚的風俗有很大差別。
又是一年結婚季節(jié),了解一下咱大河南各地婚俗很有必要哦。
鄭州:擇吉送好飾新房,正午以前拜花堂
鄭州成婚有“擇吉送好飾新房,紅喜高懸滿廳堂;親迎新娘不回頭,正午以前拜花堂;大宴賓朋謝四方,三天回門看岳丈”之說。
婚日早晨,新郎要率領迎親隊伍親迎新娘。娘家人一般關門拒婿,新娘女友攔門為難新郎討要紅包、藏新鞋等。
“不回頭”是說“結婚不走回頭路”,去娘家迎親和回酒店典禮的路線不能完全重復。送新婚賀禮,忌送“刀、剪”之類利器,有“一刀兩斷”之嫌;忌送“鐘(終)、梨(離)、傘(散)、白布、藥、緞子”等不吉慶的物品。
新婚當天,若下雨,不要幫忙給新人打傘(散)。新郎發(fā)型不宜梳成中分,夏天婚禮不宜穿短袖襯衫(半截袖),民間認為口彩不好?;槿?,娘家人不要突然提出暫時辦不到的、不好辦的要求。娘家親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于男方親友離席,俗語“客走主家安”。
開封:帶上隨身飯,婚禮鬧公婆
開封的婚嫁習俗通常不找同姓,不找同村,除少數自由戀愛結合外,大部分人先由說媒人“說媒”,經雙方“訪媒”結合。
迎娶當天,男方要殺豬備禮,意為“離娘肉”,意在感謝丈母娘對于女兒的養(yǎng)育之恩。而女方這邊,需必備一種獨特的飯食嫁妝――隨身飯。隨身飯已由娘家人事先備好,主要有肉、菜、饃、面條和餃子等,一般豬肉稱“隨身肉”、面條稱“隨身面”、餃子稱“隨身餃”,餃子的數量視乎新娘的年齡而定,女方捏餃子是為了捏住親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擾使自家女兒受氣,東西各裝在飯碗里,放入食盒,抬至夫家后供新娘加熱用。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長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親朋好友會趁機上前“糟”男方來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畫個大花臉,把伴郎抹成黑臉包公,鬧個歡樂氣氛。
洛陽:擇日定“好”,成婚最熱鬧
在洛陽,男方經媒人去女方提親,女方則到男方相家,雙方同意,交換庚帖,即為議婚。訂婚即是古代的納吉和納征,交換庚帖后,男方要給女方送聘禮,俗稱“四色禮”,多為女方所用衣物、點心等。女方贈送筆墨、文具等,意為盼婿成才。
迎娶當日,新娘上轎(車)時雙腳不能著地,由新郎將新娘抱起放在轎(車)中。至男家門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攙扶下,踏鋪地紅氈進入大門,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紙和糖、花生、棗、銅錢、硬幣等物,小孩們掙搶,以示熱鬧。結婚儀式必須在中午12時前舉行,12時后則視為不吉利。
安陽:舊俗沿六禮,新事新氣象
安陽的婚禮趣事多表現在鬧房中,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說,賓友長幼都可參加,趣事越多越顯喜慶氣氛。
舊時多以耍笑新娘為趣,現時鬧房多各種游戲,如讓新婚夫婦對吃吊蘋果,新娘點煙,新婚夫婦談戀愛經過,或請新娘歌舞等,耍鬧至深夜。此刻,婆家備酒菜4樣,燒餅8個,飲交杯酒,喝子孫湯,夫嫂掃床鋪被唱喜歌,如唱“左一輪,右一輪,閨女小子一大群……”。
掃鋪畢,再由夫家小妹二人送尿盆(抬著尿盆不能離地),意示姑嫂和睦,新娘送給小妹喜封,表示感謝。洞房花燭夜設星宿燈,徹夜通明。新房雙枕裝竹筷一雙,被褥內裝人參果(花生)、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此俗今鄉(xiāng)間仍有。
鶴壁:父母之命,媒約之言
鶴壁的結婚豐富講究“父母之命,媒約之言 ”及門當戶對大致程序為說媒、傳啟、請期、迎親幾個步驟。迎親在婚娶過程中最為隆重。
新娘坐花轎,新郎坐藍轎,一路上鞭炮不斷,響器班吹吹打打,十分熱鬧。新娘到家后,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進入洞房。
此時婚宴開席,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盡情暢飲,年輕人直至通宵。并伴有下輩和年比新郎小的鬧洞房之習。
焦作:訂婚要給訂禮,雙方家人吃飯
婚禮當天去接新娘,越早福氣越多。新娘弟弟或者侄子“把轎門”,男方要準備紅包給把轎門的?!鞍艳I門的”還拿著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鑰匙,一串鑰匙,一個紅包。
新娘進嫁去之后,儀式上,新娘要“改口”喊男方父母“爸、媽”,要給“改口費”。然后入洞房。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臉盆水給新娘,新娘可洗手, 然后給其紅包。之后大家鬧玩,基本是拉著新郎打油,給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臉上涂抹煤黑,然后開飯,大吃酒席。
三天后,女婿回門,娘家擺桌請客。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去女方家里,禮品必須是雙數。
濮陽:帶著木箱去成親
帶木箱子,是一個古老的習俗,意為女方的私房存放,男方不可妄動。家庭遇到困難時,女方會把箱內值錢的東西賣掉養(yǎng)家。女方同時還會帶著木盆,用來裝水的,意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連盆子都給男方了,說明她不會再回去了。這是一種很古老的習俗,與過去濮陽人過日子節(jié)約有關,現在生活水平提高,老習俗已經忘卻,但有些地方還在延續(xù)。
許昌:迎親“搜”嫁,兄長端斗
婚禮當天,迎親的人數是單數,接到新娘后剛好湊成雙數,以求好事成雙?;厝サ穆飞希H的人要“搜查”嫁妝,女方提前包有油饃、火燒、雞蛋等食品放在里面,增加喜慶氣氛。
迎親車仗到家門口,要繞著迎親的車轎放鞭炮,另一人用鐵絲提著一個燒得通紅的犁鏵緊跟其后,并向犁鏵上澆醋,稱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諧音。男方也要給新娘下轎禮,地上放有一塊紅紙貼面的石頭,叫“接腳石”,腳踩在接腳石上,有“腳踏石(實)地”之意。
新娘下來后,點燃兩堆谷桿,新娘要從中間穿過,傳說谷桿火能夠辟邪。新郎的兄長或本門兄長端一個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糧食,糧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掛紅棗,也有糧食上插一桿稱,稱上掛九枚銅錢。這叫“兄長端斗,越端越有”。
漯河:拜花堂,打花臉
漯河青年從戀愛到結婚一般都要經過五個階段:提親、相親、戀愛、訂親、結婚?;檠缟希吕傻母改敢蚩腿司淳?,祝客人吃飽喝好。有好事者趁此機會將早已準備好的顏料往新郎的父母臉上抹,這叫“打花臉”。
酒過三巡,新郎新娘開始向賓客敬酒。宴會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湯或雞蛋湯,表示宴席結束。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下廚房做飯;吃了早飯,然后同夫婿一道回娘家,叫“三日回門”?;亻T以后一切轉入正常,開始過甜蜜的生活。
商丘:婚宴要喝王八湯,新人萬年福祿長
商丘的結婚風俗,在新人行拜禮時,可以用鞋油、鍋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臉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長久。
吃喜酒是重要的部分,五六十年代基本是沒有送親人,所以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說。七八十年代吃喜酒已經比較普遍,但喜酒比較簡單,有二十四個盤兒,而現在喜酒是越來越豐盛,各種肉食都已經上桌,比如“王八湯”就是象征新人千年和美萬年福祿。
周口:“萬里挑一”禮金多
由媒人介紹男女雙方認識。男方口袋里面必須有香煙3包以上,另外給媒人一包到了女方村莊見人就發(fā),能間接的提高成功率。如果男方認可女方,第二天和女孩子上集,讓家人見面,同時把見面禮給女孩,之后開始下禮。
禮分干禮和濕禮。干禮為全現金,濕禮為物品。注意,看好不看隔年好就是今年見的面,一般都是本年結婚。結婚前,每逢收小麥中秋,男方要帶禮物到女方家里看望未來岳母,同時,男方負責買好所有家具,陪女方上幾次集,去找下婚禮當天的錄象、拍照、婚紗事宜。婚禮當天,男方要給女上方車禮、離娘費。女方到男方家里,先給未來公婆端洗臉水,費用不等。
南陽:婚嫁中的“發(fā)嫁歌”
談到南陽的婚俗,不能不說已經失落的“夜娶”?!耙谷ⅰ笔枪糯盎瓒Y”和搶婚習俗的再現。究其原因,清光緒《新修南陽縣志》記載:“居民逼其虐勢,不敢白晝婚娶”。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檉),受封于南陽時,看到誰家有喜事就率人強搶新娘。
為了使新婦免遭蹂躪,百姓只好“靈活”地把娶親改在夜晚。根據南陽傳統(tǒng),新娘在出門時,即使心情高興,也要裝出哭相,因此舊時南陽各地都編有很長的煽情《發(fā)嫁歌》并流行民間:“太陽出來一點紅,千金姑娘上樓棚。千金姑娘樓棚跨,一溜金蓮到婆家。在家是個賢惠女,出門賢惠還是她...”
信陽:“龍湯”“子孫湯”,新人必要嘗
在信陽淮濱、固始、息縣等地,迎親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縣城關則在午夜。是日,男家洞房、中堂、門、窗及樹干張貼大紅“囍”字,有正貼和倒貼,倒貼者取“喜到”之意。新娘則請兒女雙全的婦女“開臉”,用兩根線絞除臉上汗毛。
光山縣迎親時,新郎喝“龍湯”(一條整魚或雞肉燒制),用筷子一撥,喝口水后放下,掏出“封子”賞錢。新娘啟轎,轎門上用紅線系一塊精肉疙瘩(為的是打發(fā)邪惡)。到男家后,由男家迎親、牽親的婦女各2名和1名遞錫壺的少女(俗稱伴姑)等人打開轎門,新娘接錫壺后下轎,意即承當媳婦。
新娘進喜堂的步子越慢越好。拜堂后入洞房,先由新娘略吮一口棗子湯(子孫湯),接著端來一碗用雞制作的鳳湯,新娘只用筷子撥動一下,夾塊肉擲于床下,為的是喂虎狼怪物,使生子好養(yǎng)。
其余新鄉(xiāng)、駐馬店、平頂山、三門峽、濟源等地,結婚習俗與其他城市大同小異,就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