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誰最中國』
蘇菜
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也是“南食”的兩大臺柱之一
式樣繁多,名目龐雜
從刀工精細的淮揚菜
到配色和諧的蘇幫菜
從玲瓏細巧的南京菜
到口味濃重的徐州菜
從枕水人家的魚味
到鄉(xiāng)土人家的野味
……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濃中帶淡,咸中帶甜
與暮春時節(jié)
江蘇的濃淡相宜、風景有致
天人呼應(yīng),妙不可言
是時候
去吃江蘇了
揚州,大約是中國最風雅的一座城市了,無數(shù)文人贈之以溢美詩詞,揚州則回世人以精致美食。
去“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揚州,不一定非要有“腰纏十萬貫”的闊綽,也不一定非得有“騎鶴下?lián)P州”的仙逸,但煙花三月,在最美的時節(jié)抵達揚州后,一定要像揚州人一樣,把一天里最愜意的時光,消磨在一頓早茶里:
挑一個靠窗的座位,要一壺好茶,以一碟什錦醬菜,提提漫不經(jīng)心的胃口,然后在團簇如花的各式面點里,一口一口體味揚州人注入食物里那份點化尋常的心思。
揚州三把刀,廚刀第一位。對刀工挑剔的食物,莫過于一盤燙干絲。
燙干絲的刀功,講究以快取勝,一把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幻化多種刀法才能完成。為保證口感,切好的豆腐干,要過三遍水,去掉豆腥味,才會有綿軟滑嫩的口感。這是揚州獨有的氣質(zhì),也是揚州推崇的雅致。
揚州最負盛名的美食,當屬獅子頭無疑,它不光考驗廚師的刀功,更考驗對火候的把握。一年四季,隨著時序的不同,配料也會不同,一個小小肉團,看起來平淡無奇,背后卻是揚州不可言說的精致。
蘇州的本土菜系,名曰“蘇幫菜”。
蘇幫菜以精致聞名天下,菜式隨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很多菜品,在有心的廚師與老饕的“合謀”之下,也有了它獨特的寓意。
去蘇州吃飯,也要像蘇州人一樣,菜不必多點,重要的在于“講究”。一桌菜里,有說不完的道道。蘇州人請外地朋友吃飯,一般以蝦作為頭道菜,意為歡迎,以魚作為最后一道菜,意為年年有余。
蘇式點心,也以其精巧而廣為人知,就拿刺猬包來說,小小的一只包子,必要剪夠108刀,才算是標準的。
一道菜,就是一種意境,幾盤菜,就是一桌宴席,濃縮了蘇州的人文,也體現(xiàn)了蘇州的精致。
南京,六朝古都,自古富庶又不缺文人士子,尋常的瓜果蔬菜,到了南京,被注入更多的審美情趣,在一顆顆文心、一把把廚刀精雕細琢下,菜品的食用功能已經(jīng)完全弱化,把蘇菜的極致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一盤盤做到極致的美食,刺激著食客的視覺,更能打開他們的味蕾,故而被稱為“看菜”。
玲瓏精巧的太湖船點,被譽為蘇菜中的陽春白雪。中國何其之大,糕點何其之多,但太湖船點卻可以獨步天下,不但兼具可食性與觀賞性,而且栩栩如生,味至美、形至真,可謂是美食與藝術(shù)的極致融合。
圖一
圖二
如果說揚州、蘇州、南京代表了蘇菜的精美,那么一路向北,到了烹飪鼻祖彭祖的故鄉(xiāng)徐州,才能嘗到屬于江蘇的另一種味道。徐州位于蘇北,與山東、河南接壤,飲食習慣粗獷豪氣,口味濃重,頗有一些北方的味道。
俗語云“南米北面”,徐州雖屬江蘇,但卻對面食情有獨鐘,其面食做法多種多樣,尤以烙饃最為著名,傳聞一斤面最少可以烙十張餅,其餅“薄如紙,輕如煙,火中能點著,吹氣飛上天”。徐州人對面食的喜愛,還體現(xiàn)在地鍋雞這一道菜里,鍋里是熱氣騰騰的燒雞,鍋沿上還要貼一圈面餅。
圖三
羹湯也是徐州的一種特色。徐州有兩碗湯,一個是sha湯,據(jù)傳是在彭祖“雉羹”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將雞肉、豬骨一股腦扔進鍋里,日夜熬煮,等到雞肉化于無形,滿滿盛上一碗,回味悠長。另一個是辣湯,看起來黑乎乎的,但是喝起來卻美味無比,冬季暖身、夏季增進食欲。另外還有羊肉湯,小米、黃豆磨成粉熬出來的熱粥……
冷拼、熱炒、湯頭、面食
不同的地域
造就了不同的蘇菜美食
從揚州到蘇州
從南京到徐州
蘇菜的系統(tǒng)多彩多樣、雅俗共生
它傳遞著江蘇的人文
更折射著江蘇人的生活態(tài)度
在這些美食里
我們追求味蕾的滿足
更應(yīng)追求美食背后
江蘇人所表達的
盡善盡美、仔細用心
- 特別鳴謝 -
首圖 | 夢瑤-瑤大哥 圖一、二 | 梳風
圖三 | 是_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