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個視頻,一個小男孩為了上網(wǎng)吧玩游戲,竟然,和爺爺對戰(zhàn)!要錢!
這種被寵壞了的孩子一般都是愚蠢,自私,暴戾,并且自我感覺良好的,這樣的熊孩子背后勢必有一樣的熊家長。
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不僅使孩子身體虛弱,還養(yǎng)成了驕縱,凌弱的不良習(xí)氣
小孩子的無理取鬧是我們成人無法想象的,或許這也是內(nèi)心成長堅強的一粒種子吧,碰上梅雨天氣這粒種子就壞了,碰上陽光雨露那么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有什么樣的父母就可能出什么樣的孩子。家庭教育最是能起到“言傳身教”效果的教育了。你以為孩子不懂,卻不知早已把父母和長輩們做的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然后不自覺做出同樣的事情。
父母的言語對孩子成長影響也很重要。什么話在孩子面前不該說,什么話值得在孩子面前說,都得好好度量。有什么事大人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在談。
人生路,自己走,教孩子善良,是為人父母最好的遠見。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人。
這讓我想起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教孩子寫作業(yè),女孩子被罵的哭哭啼啼的,實在可憐。父母和孩子應(yīng)該是平等的,不要為了家庭作業(yè),去吵去罵。用你威嚴(yán)征服孩子,當(dāng)孩子不能承受,不堪壓力,就會選擇欺騙你。從而和你的愿望背道而馳。
不要想著別人孩子一百分,自己孩子九十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很多時候自己的基因,決定了孩子的能力,要怪怪自己沒學(xué)好,多生幾十年,就有資格教育了么?
分?jǐn)?shù)不是唯一的標(biāo)準(zhǔn),一味的看重分?jǐn)?shù),對孩子無形中是一種傷害。尤其孩子在場,不要問別人孩子考多少,自己孩子考多少,管好用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父母應(yīng)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愉快的心情。陪伴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安定去做,去學(xué)會獨立思考。學(xué)會放手,孩子的童年應(yīng)該是快樂的。
人本身就具有好奇心理,求知欲。一條直線,誰都會畫,能畫多遠。取決于目標(biāo)在哪里。父母應(yīng)該做好舵手,幫忙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