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分靜樁,動樁,樁能提現(xiàn)在套路中我們稱之為動樁,如何在套路中體現(xiàn)出樁的特點呢?我們可以從拳的虛實轉換,動作發(fā)力,拳架的松沉中可以窺探一二
拿熟悉的太極來說,太極的起式,收式以及定勢,就能體會到無極樁的妙用,起式體驗身體緩緩下落帶給腳跟的沉重感,這種沉重就是跟勁,定勢也是如此,但定勢更隨意,在運動中的沉落,隨著后坐圓檔,力沉腳跟,上輕下實,松沉有度,太極的韻味才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收式有點不同,雖然也能感覺腳跟的厚重,但里面有上下的互掙力,這個力是由于氣沉丹田帶給地面的反作用力,所以站樁帶給拳的沉,腳底生根是非常好處的!
以前私下跟好友交流說過“樁不等拳,拳要等樁”,啥意思呢?過去形意拳要先站三年樁之說,充分說明樁的重要性!拿我來說,我習練太極也十幾年了,沒有真正體會到松沉,打的拳發(fā)飄,發(fā)的力不整,站樁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是操變?yōu)槿?!是命中注定要等站樁!而“樁不等拳”好理解,不管你會不會打拳,站樁都可以先行,把身體站出松透來,站出健康!為以后學拳,打拳打下好基礎!而樁在套路中的發(fā)力更有說服力。接下來咱們嘮嘮它們之間的關系
太極拳的發(fā)力要提現(xiàn)松活彈抖,仔細想想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而堅持站樁好像問題不是那么難了,舉例說明一下,比較有特點的掩手肱拳,身備五張弓轉胯蹬地彈出,這里面有個最關鍵的地方,大家容易忽視,就是發(fā)力時腰胯滯后,也就是胯不同步,轉胯不靈,這時候我們想到三體式,三體式求整出功效果非常好,如果經(jīng)常站三體式,能夠初步達到手足相通,再打掩手肱拳你就會發(fā)現(xiàn)胯怎么會自己向前走了,這就是整勁的奧妙,也間接地栓釋了五張弓的涵義!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在太極散手套路中有個動作叫雙合拿,這個動作如果會做話的確舒服,但對脊椎,腰胯要求很高,它要求肩胯相合,俗稱龍虎大勁,如果我們經(jīng)常站渾圓樁,并能夠體會到換勁,筋骨之力,并且肩胯松的也比較好,那么做這個動作,不但能表現(xiàn)出發(fā)力的透,還能提現(xiàn)出換勁后帶來的松!
所以一套拳能把樁的東西放進去確實效果不錯,你打一遍要比得上平時的三遍,這叫事半功倍!如果用心去體會連續(xù)打,進步會更加神速!
動樁體現(xiàn)在拳中,不管入門不入門都可以去嘗試,當然入門了,效果肯定是相當?shù)暮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