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以小見大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通過母親為要出遠門的兒子一針一線縫制衣服的生活細節(jié),贊頌了偉大而永恒的母愛,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從其表現(xiàn)手法看,是典型的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以平凡細微的景物、事情(包括細節(jié))來反映重大的主題,所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明代周履靖在《騷壇秘語》中說:“凡作絕句,如臨窗觀景,立處雖窄,眼界自寬。題廣者取遠景,寸山尺水,愈覺其遙;取近景,一草一禽,皆有生意。”可見,以小見大是我國古代詩歌尤其是絕句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以小見大。詩人以“野草花”、“夕陽”、“堂前燕”等細小景物,反映出一個深刻的主旨:封建權(quán)貴權(quán)傾一時,但終究逃脫不了衰亡的命運。又如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也是以小見大。詩人截取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寫信、捎信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展現(xiàn)了寫信人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詩歌鑒賞難點之“動靜結(jié)合
動靜結(jié)合
動靜結(jié)合——在中國古代詩歌里,詩人們?yōu)榱藙?chuàng)設(shè)意境,特別注意動態(tài)描寫,動靜結(jié)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推”“敲”選用,“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的形容詞用作使動動詞,都是動態(tài)描寫的一些典范,在動詞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為動靜結(jié)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描寫動態(tài)與靜態(tài),并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這里的“動”含動與聲: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為聲,“動”為動),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動靜結(jié)合的寫景手法,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例:簡析下面詩歌的寫作技巧。
山 居 秋 暝王 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技巧指要] 王維不愧描寫山水的高手,動靜結(jié)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如《山居秋暝》,對景物的刻畫細致入微,既有自然風(fēng)景圖,又有田園生活圖。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動人的意境。第二聯(lián)寫物,“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是所見,寫的是月光透過松枝灑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動景,是所聞,動靜融為一體,構(gòu)成一副清幽可愛的風(fēng)景畫。第三聯(lián)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見聞交錯,“喧”幽互襯,頗具藝術(shù)感染力。
比如: 鹿 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前兩句寫黃昏時候,山林不見人影,寂寥、空闊。偶爾聽到幾點人說話的聲音,非但沒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顯得山之靜。后兩句明暗對比:一縷夕陽射進蔚然深秀的樹林,落日余暉打在一塊青青的苔蘚上。這里為聲襯靜,用了襯托,也用了對比。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動襯靜)
詩歌鑒賞難點之“以樂寫哀”
樂景可以抒哀情
——中國古典詩歌鑒賞之六
□ 廖燦英
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 ?/font>
——這是明末清初大學(xué)者王夫之的著名論斷。[1]
——這是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反襯手法運用的極致。
——這是詩歌理論中情景關(guān)系的一種精辟概括。
請看千年傳誦不衰的送別名篇、盛唐大文豪王摩詰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潤濕)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妙哉!前二句的景物溫暖清新,真乃大好春色呀。可是詩人卻實在高興不起來,他因故人即將遠去而惆悵、因好友不幸遭遇而不安。這就是以樂景抒哀情,更突出了別友的悲傷之情和關(guān)切之心。[2]
如果說王維這首名詩抒寫了幽幽別情,那么杜甫一首《絕句》卻表達了不盡鄉(xiāng)思:“江碧鳥逾(通“愈”)白,山青花欲然(通“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你看前兩句的“景”顯然是美麗的春景:兩組顏色——“碧”和“白”、“青”和“燃”(既然“燃”起來了,當(dāng)然是紅色啰,然而卻又比“紅色”的內(nèi)涵更豐富吧),對比多么鮮明;兩組意象——“江”與“山”、“鳥”與“花”,反襯何等有力。一明一暗,有冷有暖,亦動亦靜,這春色多美??墒呛髢删涞?#8220;情”卻又是傷感的鄉(xiāng)情:時光啊,一春又一春地逝去;可我呢,卻仍在天涯漂泊!而全詩的中心又恰好落在這后兩句上。至此我們可以明白:前面的美妙之景就是為了突出后面的傷感之情。[3]
至于中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則又在其《南園(其一)》中運用“以樂寫哀”之法,委婉地表達了其志難酬的隱隱愁思:“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蓱z日暮嫣(嬌美)香落,嫁與春風(fēng)不用媒。”詩中“小白長紅”是指“白花少,紅花多”。園中春花的艷麗和“日暮嫣香落”的結(jié)局,形成強烈對比。詩從借以抒發(fā)自己如“越女”一般正值青春年華,卻因避父諱而不能為朝廷所用,豈不如鮮花盛開而無人欣賞?“如此下去,我還有何人生價值?”悲戚之情不禁自然流露出來,使得全詩悲劇氣氛特濃。“嫁與春風(fēng)不用媒”,說得倒輕松,其實花兒又何嘗愿意離開本枝,隨風(fēng)飄零?人比花,花比人;花之艷,人之愁:境界頓出。高,實在是高!真可視為樂景寫哀之極品。[4]
矛盾在對立中統(tǒng)一,哀情在樂景中抒發(fā):這是人生的哲理,也是詩歌的辯證法。
樂景可以抒哀情?! ?/font>
詩歌鑒賞難點之“互文”
互文,也稱“互言、互辭、互文見義”,是指因?qū)ε?、押韻、平仄、字?shù)的限制,或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yīng)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互相補充,互相滲透,理解時又應(yīng)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手法?;ノ男揶o的運用,由于讓同句或鄰句的前后詞語互相呼應(yīng),互相交錯,意義上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使得句式整齊,語言凝煉,內(nèi)涵互補,能收到筆墨經(jīng)濟,以少勝多,表意委婉,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下面試舉幾例,以幫助同學(xué)們加深理解。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迢迢”與“皎皎”互補見義。詩的上句省了“皎皎”,下句省了“迢迢”,即“迢迢”的不僅指牽牛星,也指河漢女,“皎皎”的不僅指河漢女,也指牽牛星。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牽牛星與織女星啊,多么遙遠而明亮!”互文的運用,使詩句節(jié)奏整齊,語言簡潔。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北朝民歌《木蘭詩》)“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對舉互文,詩句的意思是“到東西南北的集市上購買駿馬、鞍韉、嚼子、韁繩和長鞭”,詩以互文手法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前準備工作的緊張有序,忙而不亂,既渲染出家庭氣氛的緊張熱烈,也寫出了木蘭替父從軍的義無反顧與內(nèi)心的激動喜悅。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北朝民歌《木蘭詩》)“將軍”與“壯士”是對舉互文,詩的上句省了“壯士”,詩的下句省了“將軍”,即“百戰(zhàn)死”的不僅有將軍,也有壯士,“十年歸”的不僅有壯士,也有將軍。兩句詩合起來的意思是將軍和壯士從軍十年,經(jīng)歷了千百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疆場了,有的勝利歸來。既寫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同時反襯出木蘭得勝回朝的喜悅,流露出對木蘭機智勇敢、奮勇殺敵、颯爽英姿的贊美。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北朝民歌《木蘭詩》)“開”與“坐”是對舉見義,詩的上句省了“坐”,詩的下句省了“開”,即不只是開“東閣門”,還開了“西閣門”,也不只是坐了“西閣床”,還坐了“東閣床”。兩句詩合起來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以互文手法表達出木蘭回家后的激動喜悅心情與對故鄉(xiāng)對家庭的喜愛,能收到筆墨經(jīng)濟,以少勝多,表意含蓄的的藝術(shù)效果。
“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黃花。”(北朝民歌《木蘭詩》)“當(dāng)窗”與“對鏡”為互文。詩的上句省了“對鏡”,詩的下句省了“當(dāng)窗”,即當(dāng)窗不只是“理云鬢”,還“帖黃花”,對鏡不只是“帖黃花”,還“理云鬢”。兩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向著窗戶,對著鏡子,梳理云一樣的秀發(fā),把黃花帖在臉上”。木蘭雖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天子對她“賞賜百千強”,但她坦然辭官謝賞,一心只想回歸故里,依舊過自己樸實的農(nóng)家女生活。木蘭回到久違的故鄉(xiāng),回到昔日的閨房,迫不及待地坐在窗戶邊,對著鏡子,梳理起自己瀑布似的一頭秀發(fā),并喜不自禁地貼上心愛的花黃?;ノ男揶o的運用,寫出了木蘭的愛美之心、對農(nóng)家女生活的懷戀、對和平安寧生活的熱愛。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東西”與“左右”為互補見義,詩的上句省了“左右”,詩的下句省了“東西”,即東西不只是“植松柏”,還“種梧桐”,左右不只是“種梧桐”,還“植松柏”。兩句詩合起來的意思是在東西左右(即四周)種上了松柏、梧桐。松柏是堅挺,傲岸,堅貞,富有生命力的象征,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詩中以互文修辭,既表現(xiàn)出劉蘭芝與焦仲卿兩人愛情的堅貞高潔,又顯示出他們婚姻結(jié)局的悲戚哀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罚?#8220;日月”與“星漢”互文見義。詩的上句省了“星漢”,詩的下句省了“日月”,即不斷運行的不只是“日月”,還有“星漢”,燦爛奪目的不只是“星漢”,還有“日月”。兩句詩合起來的意思是“不斷運行轉(zhuǎn)動、燦爛奪目的日月、星漢都如同出于滄海之中一般”,寫出了大海浩瀚無垠,包涵一切,吞吐日月星辰的壯闊氣勢,形象地表達出詩人雄視天下,一統(tǒng)江山的闊大胸襟與宏偉抱負?;ノ男揶o的運用,使得詩句句式整齊,語言凝煉,內(nèi)涵互補,能收到筆墨經(jīng)濟,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效果。
互文又叫互文見義,是古典詩詞中的一種句法特點,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修辭,是為了講究對偶和對仗,把處于同一情境中的兩種事物放在兩句詩詞中出現(xiàn),以造成合于平仄、互相映襯、意境優(yōu)美、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
詩歌鑒賞難點之“虛實相生”
江城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是蘇軾悼念亡妻王弗之作。上片先寫入夢前的思念,再寫設(shè)想相逢的情景;下片先寫夢中相見的悲喜,再寫夢醒后的感慨??梢?,該詞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由實而虛,由虛而實,虛實相生。
虛與實是古人品評詩文時常用的概念,二者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dāng)前為實,未來為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正面描寫為實,側(cè)面描寫為虛……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zhuǎn)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比如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前兩句寫唐軍奮勇殺敵,五千將士悲壯地戰(zhàn)死沙場,是實寫;后兩句寫閨中妻子不知征夫已經(jīng)戰(zhàn)死,仍在夢中盼他早日歸來團聚,是虛寫。虛實結(jié)合,虛實相映,深刻地反映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痛和深重災(zāi)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