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言文有個特點,就是對古人說的話越是言簡意賅,今人翻譯起來往往越是困難。一是因為解釋的空間太大了,比如《易經(jīng)》的各條爻詞,好像怎么解釋都是對的,幾乎每個人的解釋都不盡相同;二是不知道古人說這話時的語境,導致后人的解釋往往只能瞎猜。
“君子不器”就是典型例子。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第2.12節(jié),子曰:“君子不器?!比木土鶄€字,上下節(jié)之間也沒有關(guān)聯(lián)。所以,今人要想準確地知道孔子說這句話時的語境,究竟想表達什么意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有時就算是文字長一點,理解起來同樣歧義很大。在《公冶長篇》第5.5節(jié),子貢和老師孔子有一段精彩的對話。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唬骸昂纹饕??”曰:“瑚璉也?!?/p>
翻譯成白話。子貢是孔子非常喜歡的學生,有一天他得意地問老師:“我是怎么樣一個人呢?”老師說:“你啊,好比一個器具?!弊迂暠疽詾槟艿玫嚼蠋煹某浞挚隙ɑ虮頁P,沒想到老師說他像個器具,于是又問:“是什么器具呢?”老師說:“像個瑚璉?!?/p>
瑚璉是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夏朝叫“瑚”,殷朝叫“璉”。就這么一段對話,后人理解孔子評價子貢的觀點時,分歧就大了。有人認為,瑚璉是古代祭祀時不可缺少的器具,孔子以瑚璉比子貢,認為子貢是足于擔任國家社稷之大器,具有超過一般人的突出才能,足堪重用,對子貢的評價之高獨一無二。
但也有人認為,孔子對子貢的評價只是一般般而已,在孔子眼中子貢還停留在器具的層面,還沒有達到君子的要求。因為孔子說過“君子不器”。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應(yīng)該擔負起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nèi)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wù),對外能夠應(yīng)對四方??鬃诱J為君子應(yīng)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個方面,要有通觀全局、領(lǐng)導全局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孔子說子貢像瑚璉,看起來評價還真不是怎么的高。
現(xiàn)在來看“君子不器”應(yīng)當怎么理解,最少可以有四種解釋。一是君子不應(yīng)當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二是君子不應(yīng)當像器具那樣,不會變通;三是君子不應(yīng)當像器具那樣,任人擺布;四是君子應(yīng)當像器具那樣,充分發(fā)揮自己所長。
通過這個例子,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讀古文尤其是讀四書五經(jīng)時,不要太在意于原文原意怎么講,而在意于自己讀后怎么想。要打開思維空間來讀經(jīng)典,思辨讀經(jīng)典,才能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更好地消化吸收。
讀人文類的書籍,很多時候不必有標準答案,因為生活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當然,為了應(yīng)付考試除外。對我說的這句話,也應(yīng)該如是對待。
二0一九年四月十一日于書院
備注:本文于2019年5月3日發(fā)表于《梅州日報》讀書版“思辨讀四書五經(jīng)”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