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墳顧名思義,是指埋葬祖先的墳?zāi)?span>,既可以指多個祖先墳?zāi)?,也可以特指某一個祖先的墳?zāi)埂?/span>百度百科言其出自元代無名氏的 《延安府》第一折:“俺去那祖墳里燒一陌紙去,若要富,敬上祖?!?span>這種說法并不正確,隨意檢索文獻,至少在唐代就有“祖墳”這一詞,如駱賓王的《駱丞集》卷二有“今濟南王氏祖墳梓桂生枝葉”。祖墳既然是祖先的墳?zāi)?,那么在廣義上講,只要是祖先的墳?zāi)?,都可以稱之為祖墳(這句話好像是廢話)。
宗族對墳?zāi)箻O為重視,表現(xiàn)在族譜上,不僅將墳地單獨列為一卷,而且在每一個故去的族人名后,都會有埋葬地點。所以,從宗族的角度來說,祖墳通常都是從始遷祖或者一世祖開始,然后形成一片固定的家族陵園。不過,因為宗族的特殊性,在經(jīng)歷若干代、人數(shù)增多之后,會分成若干房(北方有些地區(qū)也稱門),而每房一般都會選擇不同的居住點,又從房祖開始,形成新的家族陵園;而每房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可能還會分出若干支系,又會形成新的家族陵園,再細分就是每個家庭。所以,如果按照家族陵園為參照物,那么一個宗族的祖墳通常是分房之前的若干代祖先的墳?zāi)梗浜竺糠靠赡軙苑孔鎵災(zāi)篂樽鎵灒ㄓ绕涫钱?dāng)這一房遷出以后)。
家譜中的墳?zāi)箞D
也就是說,祖墳是相對的,并沒有明確的哪一代祖先,一個家庭父祖墳?zāi)箍梢允亲鎵灒粋€房支的房祖或支祖的墳?zāi)挂部梢苑Q祖墳,而一個宗族始遷祖更可以是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