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玩微距的朋友對1:1拍微距知多少?(最大光圈問題)-尼康品牌-蜂鳥攝影論壇
玩微距的朋友 對 1 :1 拍微距知多少?!…
1

遵從版主的建議,將今年春發(fā)的帖子轉到尼康專區(qū)來,望共同探討

現(xiàn)將若干 有關帖剪輯如下,望有興趣的朋友談談…探討啊!

微距頭沒有恒定光圈? 收藏
世紀阿土仔
泡菜
泡網分:5.5
交易分:0
帖 數(shù):232-10
圖 數(shù):0/4-0
字 數(shù):22K-0K
注 冊:2002年11月 在使用SP90頭時,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該頭在微距對焦時最大光圈會變小,有時變成3.5有時變成4.0,怎么回事,是與相機有關嗎?

如何設置固定2.8光圈去拍攝???

確實如此,在1:1比例下的光圈最大好象是3.5.在1:2的時候才能到2.8的.


光圈一點都沒有改變,但是由于像距變大,需要增加曝光。尼康相機直接在機身上顯示合適的光圈,所以不需要補償,但是你讀到的光圈就變了!


老頑童正解光圈沒變,是等效光圈值變了,如果用佳能機機,它會告訴你目前光圈還是2.8,不過測光時它會自動給你降快門速度,而用尼康機機,它就會直接顯示等效光圈值.
再補充一下:你那個頭在任何狀態(tài)下物理光圈沒變,不過在微距拍攝狀態(tài)下,由于像距變大,通光量減少了,因此其等效光圈值就減小了.


一個普通的鏡頭如50/1.8,在機身與鏡頭間加上接圈,拍攝距離近了,標示光圈仍1.8,實際光圈小于1.8。

通光量改變了,1:1的時候就相當于5。6光圈

在微距1:1時最好曝光過1檔到2檔.我的適馬105MM微距頭在1:1時光圈只有F5.6

俺的觀點是分清標稱F值和有效F值兩個概念:
焦距與等效光圈直徑的比值是標稱F值
像距與等效光圈直徑的比值是有效F值
平時因為物像距的比值很大,所以可以用焦距代替像距,也就是用標稱F值代替有效F值。但微距時就不能代替了。實際上,大多數(shù)的微距頭在1:1時,有效F值都比標稱F值小2檔左右,包括佳能百微這樣的內調焦微距頭也如此(別認為它的鏡頭不伸長有效F值就不變化了)。

不過我想說,除了很極端的情形,沒有什么人用 F2.8 拍微距的。因為景深太淺。

其實微距頭用大于 F8 光圈的概率很小,大光圈除了能夠使取景器明亮一點外沒有什么意義。

俺為啥要提4*5座機,如果你使用過你就明白了。
一只普通的4*5標頭,150/5.6,它在無限遠合焦時,皮腔的長度是150mm;如果把皮腔延長到300mm,那么它的和焦點所拍到的物體,與底片的成像是等大的,也就是1:1的放大比;這時候,如果按照入射光曝光,是要欠曝的;根據皮腔延長后的曝光公式,曝光值應該正好是相差一檔。如果有機背測光表,你會發(fā)現(xiàn)實際通光量收縮了一檔;而一般135相機實際上就相當于機背測光,即使你把光圈設定到f2.8,但是因為鏡身延長的關系(等同于皮腔延長),實際通光量降低了一檔,相機自動將有效光圈識別為f4。
這就是為什么一個f2.8的微距鏡頭,在1:1拍攝時,你在機內只能看到顯示f4。



精品 主題:衍射和有效光圈數(shù)(引文)-答微距鏡頭光圈值的變化 收藏
macrobug
資深泡菜
泡網分:13.5
交易分:0
帖 數(shù):3001-234
圖 數(shù):0/6-0
字 數(shù):264K-7K
注 冊:2001年01月 這段引文來自中文版的John Shaw’s, Close-up in Nature:《近距攝影技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9。


引用這段文字起因是這個帖子:適105/2.8微距頭在1:1時最大光圈是多少?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非常迷惑。讓我們看看John Shaw這位公認的微距攝影師是如何回答的。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是f-制光圈和t-制光圈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中文版的譯文作的不是非常完美,有些話看著可能有些別扭,是由于英文直譯中文的結果,建議有條件的朋友直接看英文。瀏覽數(shù):3695  回帖數(shù):5  
macrobug
資深泡菜
泡網分:13.5
交易分:0
帖 數(shù):3001-234
圖 數(shù):0/6-0
字 數(shù):264K-7K
注 冊:2001年01月 《衍射和有效光圈數(shù)》
節(jié)選自John Shaw’s, Close-up in Nature,中譯本

當你在近拍系統(tǒng)中增加延伸筒來獲得放大倍率的同時,你將損失一定的景深。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光學事實,所以通過縮小光圈到它的最小位置來重新獲得失去的景深就顯得有意義。當放大倍率接近1×時,這樣做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當在較大的放大倍率時,你會發(fā)現(xiàn)在獲得景深的同時又失去了照片的清晰度。此時你碰到了衍射的問題。

衍射是處理光線在鏡頭的光圈葉片周圍的彎曲路徑時遇到的一個物理問題。如果你用一個小孔或最小的光圈離開膠片平面一定的距離,你肯定會遇到麻煩。注意,這里我說的是孔洞離開膠片平面一定的距離,也就是說,當使用較長的延伸筒而且放大倍率較高時,你會經常遇到這個問題,光圈孔離膠片越遠,圖像的分辨率損失就越大。

F-制光圈只有鏡頭聚焦于無限遠處的才是f-制光圈。一個f-制光圈是鏡頭焦距和光圈直徑的比率,它與實際通過鏡頭的光線多少無關。

我們稱光線的實際通過量為傳輸光圈或t-制光圈。當你把鏡頭向遠離膠片平面的方向移動時,鏡頭上標的f-光圈與t-光圈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是必須要被考慮的。

考慮這個問題的另一種角度是關于損失在延伸筒中的光圈級數(shù)。假設使用一個對稱的鏡頭,在1×的情況下拍攝,兩級光圈損失在延伸筒中。如果你的鏡頭設置在刻度f/16,兩檔光圈的損失相對于放慢了兩級光圈或者通過鏡頭的有效光圈數(shù)為f/32。當然,TTL測光裝置會自動考慮到這種光線的變化。

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把鏡頭從相機上取下,并且從前面和后面觀察它們時,光圈孔徑沒有什么不同,則稱鏡頭是對稱的。當你從自己鏡頭的后面觀察時,會發(fā)現(xiàn)今天已經幾乎沒有對稱的鏡頭了。微距鏡頭非常接近對稱鏡頭,速度更快的鏡頭不再速度慢的老式鏡頭一樣呈對稱性了。

取一把尺子,在鏡頭的前后兩端分別測量光圈的直徑。如果測量值是相同的,那么它們是對稱的,否則就不是對稱的,這時以PMF為單位計算鏡頭的不對稱度。PMF是從后部觀察到的光圈孔徑(出光口直徑)與從前部觀察到的光圈孔徑(進光口直徑)之比:

PMF=出光口直徑/進光口直徑

現(xiàn)在讓我們回到有效f光圈數(shù),看一下PMF如何影響它的。對稱鏡頭的PMF值為1。對于對稱鏡頭,我們用一個公式可以計算出實際使用中的有效f光圈數(shù):

有效f光圈數(shù)=標定的f光圈數(shù)×(放大倍率+1)

假設,標定的f制光圈為f/16,那么放大倍率為1時,實際有效的f光圈數(shù)時多少呢?

有效f光圈數(shù)=16×(1+1)=32

可以肯定的是,在對稱鏡頭的延伸筒上將消耗兩檔光圈來達到1×的放大倍率,這是因為有效的f光圈已經變?yōu)?2了。那么對于非對稱鏡頭又是如何呢?我測量了自己的一只180mmF2.8鏡頭,PMF值大約是0.5。當這個PMF因素添加到有效f光圈數(shù)公式中時,新的公式如下:

有效f光圈數(shù)=標定的f光圈數(shù)×【(放大倍率/PMF)+1】

對于180mm鏡頭,以實物大小拍攝,標定光圈為f/16,此時又如何呢?

有效f光圈數(shù)=16×【(1/0.5)+1】=48

這時損失超過3檔光圈,而不是對稱鏡頭的2檔光圈。但考慮一下放大倍率變大時發(fā)生了什么,我試著用最小的f制光圈,刻度為f/32。讓我們看看3×放大倍率時的情況:

有效的f制光圈=32×【(3/0.5)+1】=224

這大約比標定的f/32要小5.5檔。即使一個真正的對稱鏡頭,在這樣的放大倍率時,也將損失4檔光圈,所以標定的f/32變成了有效的f/128。

所有這一切導致了分辨率的損失或者記錄細節(jié)能力的損失。野外工作通常需要使用有較長的焦距的鏡頭以獲得盡可能多的工作距離,但焦距越長延伸筒的尺寸越長。并且所需的延伸筒越多,你的衍射問題就越嚴重。當我們進入高的放大倍數(shù)時,一般總是忘記自己并不是在正常的f-光圈下工作,現(xiàn)在的小光圈已經成為有效果的微孔。正如我前面所說的,衍射是一個由于小光圈孔洞遠離膠片平面所造成的問題。作為一個通用的準則,在使用直延伸筒并且放大倍率超過真實尺寸時,避免使用任何一個小于標記為f/16的光圈。

這里有幾個方案,但不是所有的都對野外工作很適用。當放大倍率超過1×時,應該倒置鏡頭,因為這需要較小的延伸筒來達到任何給定的圖像尺寸。較小的延伸筒意味著較小的衍射,因為f-制光圈沒有改變許多。然而,對于野外工作,我不認為把鏡頭倒置是一個好方案。

一些物體沒有重要的細節(jié),因此分辨率的損失從景深角度講沒有造成多大影響。平滑表面的物體也許會使衍射問題變得毫無意義。

我認為野外工作時最好的方案是,通過采用某些不需要很長延伸筒的途徑以獲得放大倍率來避免整個問題。它將解決大多數(shù)衍射問題,保證取景器中的圖像盡可能的明亮清晰,并且使用最快的快門速度可以消除一些倒易率失效問題。那么,最神奇的答案是什么?利用疊加鏡頭是一種方案(我相信這是最好的一種),另外一種是使用增倍鏡。我自己在野外工作時,對于放大倍率為實物大小的,一般采用直延伸筒,對于放大倍率在1×和2×之間的,再加上一個兩片組屈光鏡作為放大器,而對于超過2×的,我就采用鏡頭疊加。

[macrobug 編輯于 2002-05-10 09:49 ]

Macrobug:f制光圈與T制光圈不是這樣的關系,它們二者的關系只靠鏡頭的透射率T來發(fā)生:T制光圈=F制光圈/T^(1/2)。

俺以為,還是從有效光圈來理解比較合適,因為有效光圈涉及照度問題。微距鏡頭就是等效于一個普通鏡頭+內置皮腔,也受到照度公式的限制。

前兩天做鏡頭對比時也覺得奇怪, 105Micro-Nikkor在較近時成了F3, 而不是更遠時的F2.8,
可AFS XGP同樣的物距時一直保持是F2.8. 另外拍極近物體是105M變成了F5或更小, 而XGP
加上TC-14E和Canon 500D Diopter后始終還是f2.8... 看來俺要出105M進1228了


其實不用那么復雜,一般來說,有效光圈=光圈×(1+放大倍率)。因為1:1微距鏡頭放大倍率比較大。所以在最近對焦距離,也就是實現(xiàn)1:1的時候。
通光量實際光圈大約比顯示光圈小兩倍,但因為微距頭是特殊制作的,所以不影響景深,微距頭景深非常淺。焦平面非常明顯。
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最大光圈f/2.8的鏡頭,我卻只能開到f5.6?放心,這只是個誤會
【相同鏡頭下C幅機與全幅機景深、焦距的討論(附圖)】
APS-C畫幅與全畫幅的區(qū)別
數(shù)碼單反機的成像面積與鏡頭的關系_器材及技術
解讀相機鏡頭中的那些名詞 — 焦距、焦段、光圈、景深
攝影師這些舉例,這些參數(shù),你看懂了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