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含德之厚,比如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解:身體要蘊精養(yǎng)和才會健康,健康的人精力充沛,心氣平和,而精氣神枯竭的人,力不從心時就焦躁,疾病纏身時就苦惱,這個關(guān)于健康的道理,大概人人都明白。但怎么樣才能夠蘊精養(yǎng)和呢?就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了,至少不是人人都像老子那樣明白。所以老子大發(fā)慈悲,介紹一些他關(guān)于赤子的有趣發(fā)現(xiàn)。
赤子也就是從精神到肉體都沒有什么遮掩的嬰兒。嬰兒的筋骨超柔弱,但握著的手卻很牢固;嬰兒也不懂男女之事,但那小玩意兒時不時就挺著;嬰兒還整天哭叫,但嗓子絕不會嘶啞。這些現(xiàn)象,母親們很熟悉,護士們很熟悉,其他人大概也還算熟悉,其中有什么趣味?包含了什么樣“含德之厚”的道理?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成年人中,有些貨太熱心于男女之事了,食補、藥補,“偉哥”補,還有許許多多的秘方、偏方,聽說的食材和藥材都補過了,能找到的秘方偏方也都試遍了,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越來越不管用。也有些貨喜歡吆五喝六,擺出一副動員部眾的樣子,總覺得自己的主義就是真理,動輒咆哮、訓(xùn)斥,直到干澀了,嘶啞了,才能夠讓他的主義也歇歇。
成年人為什么要活得那么使勁,為什么就不能像嬰兒一樣蘊精養(yǎng)和呢?因為成年人的想法比頭發(fā)還多,“心使氣曰強”。先是使勁地想,然后使勁去做。有想法和作為當(dāng)然沒什么不好,但如果從一開始的想法就出于私欲小智,進一步的使勁又出于個人的意氣,強盛的自我期許全靠壯陽藥、興奮劑、意識根支撐著,那么除了“物壯則老”,還會有什么其他的結(jié)果?
所以老子總結(jié)說,真正的“和”不是不雄起,不是不號叫,而是不要“心使氣”,不要從一個別有用心的地方出發(fā),又強努著自己去實現(xiàn)這個別有用心。
附《詩譯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