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李氏,指李常,字公擇,宋仁宗(趙禎)皇祐年間進士。宋哲宗(趙煦)時官至御史中丞。
李常在年少時讀書于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僧舍。及第后,留在所抄之書9000余卷,山中人稱其藏書處為“李氏山房”。蘇東坡寫有《李君山房記》,詳敘本事。
廬山五老峰
李常著有文集、奏議60卷,詩傳10卷,及元佑會計錄30卷,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
這首詩的作者韓駒,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詩派詩人、詩論家,曾在許昌從學于蘇轍。寫詩講究韻律,錘字煉句,追求來歷典故,寫有一些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佳作,蘇轍稱贊他的詩似唐代儲光羲,遂有名于時。
宋徽宗(趙佶)政和元年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不久,因新黨舊黨之爭,被謫知分寧。后來累官著作郎、中書舍人等職。有《陵陽集》4卷,今存。
韓駒詩
這首詩是一首勸學詩。作者自幼好書,博古及今。這首詩回顧他的少年讀書生活:“憶吾童稚時,書亦甚所愛”。
作者從李常的“娛書齋”寫起,既切合題目,又點出“唯書有真樂,意味久猶在”。
接下去,寫作者自己勤奮讀書的樂趣:春去秋來,他“傳抄”不停;夜以繼日,他“諷誦”不止。
作者寫到癡迷讀書竟然到了忘了洗臉、忘了飲食滋味的程度。
這是一種現(xiàn)身說法,讀者讀起來尤其感到親切感人。
《韓駒詩文研究》
為強調(diào)讀書之樂,全詩三用“樂”字,又有幾處用“娛”、“愛”、“歡喜”等字,不僅營造出一種氛圍,還充分說明作者真是把讀書學習作為人生一大樂事。
《李氏娛書齋》:“欲樂誑凡夫,須臾皆變壞。惟書有真樂,意味久猶在。李君名家流,事業(yè)窺前輩。澹然無他娛,開卷與心會。憶吾童稚時,書亦甚所愛。傳抄春復秋,諷誦晝連晦。飲食忘辛鹹,汙垢失盥頮。爾來歡喜處,乃在文字外。卷藏二萬籖,棐幾靜相對。此樂君未知,狂言勿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