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之所以有科普諸神的想法,大概是由于近些年來所謂的洪荒吧,這也屬于民間創(chuàng)造的一類,對于這些筆者看來是沒有錯的,甚至還鼓勵這種行為,不過這也不能代表惡意歪曲是對的,所以筆者就來科普一下諸神吧。
五斗米教是中國早期歷史上較早的出名的宗教了,創(chuàng)始人為張道陵。張道林客居四川,學(xué)道于鶴鳴山,自稱有太上老君的“口授”,于是結(jié)合原始的宗教信仰,創(chuàng)立了教派。因為入教要納五斗米,所以叫五斗米教。
最初五斗米教主要的道術(shù)是禱祝和剋鬼,以鬼神符篆聚眾,以符水為人治病,是屬于道教的符篆派。
設(shè)有祭酒和鬼吏。祭酒的主要工作就是傳授老子的道德經(jīng),鬼吏主要管為病人請禱。而請禱的方法,就是將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寫成文書,一式三份,“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魏書 二公孫陶四張傳)
這所謂的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五斗米教宣稱這三官能為人祈福、赦罪、解厄。
這三官的信仰主要來自于五斗米教融入了原始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對于三官的來歷是有很多種說法的
在民間最流傳的說法是,他們是兄弟三人,父親叫陳郎,是個美男子。龍王爺?shù)娜齻€閨女自愿嫁給陳郎,各生了一個兒子“俱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老大是正月十五生的、元始天尊封他為上元一品九氣天官賜福紫微大帝:老是七月十五生的,被封為中元二品七氣地官赦罪清虛大帝;老三是十月十五生的,被封為下元三品五氣水官解厄洞陰大帝。
因道教將三官大帝的誕辰日編造成在三元日,即上元農(nóng)歷正月五日、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日,故三官大帝又作“三元大帝”。
其余還有五行說,周幽王諫臣說等。
三官屬于道教中的大神,可還不屬于最高級別,但是其職責卻十分的厲害。如求功名利祿、延年益壽可拜紫微大帝;想要獲罪赦免的話可拜洞陰大帝;想要消災(zāi)免禍可拜清虛大帝。不同欲望的人都可以在三官這里找到寄托。所以三官才能得到廣泛的擁護。
歷代的帝王推崇三官,規(guī)定了一些禁忌在唐朝,每逢他們的生日,朝廷往往下令禁止殺生;宋朝時,政府甚至規(guī)定在他們的生日那天停止對死刑犯人的審訊和執(zhí)行。
三官之中最受推崇的就是天官了。天官能賜福,民間就將它視為“福神”。在清代天官的信仰是最普遍的。年畫中往往是身穿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綹長須,一副雍容華貴的氣派。
在過去的民間農(nóng)歷新年的時候,很多都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長壽。
近代,人們又把天官和員外郎,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
在舊時的農(nóng)歷新年,人們多數(shù)在中堂掛上三星圖。表示著“三星在戶”象征多福、多壽、喜慶滿門。
全國各地也建有不少的三官廟、三元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廣州的三元宮了。最初是由東晉的南海太守鮑靚修建的。
改革開放以來,三元宮的香火極甚。上元節(jié)這一天拜祭的人,最高的時候能多達二三十萬。
這種求神的盛況在許多地方也是存在的,也算比較復(fù)雜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吧。在這種朝拜的隊伍中,還有不少的無神論者和高文化層次者。這里應(yīng)該是一種潛在的傳統(tǒng)心理。
蕭水
己亥年壬申月丁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