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祖父:爺爺。
稱外祖父:外公。
稱父親:爸爸。
稱夫之父:公公。
稱妻之父:岳父。
稱父之兄:伯伯/伯父。
稱父之弟:叔叔/叔父。
稱父之姐、妹:姑姑/姑媽/姑母。
稱母之兄、弟:舅舅/舅爺/舅父。
稱母之姐、妹:姨媽/姨娘/阿姨。
稱夫:老公。
稱同一血親下年長(zhǎng)于自己的男性:哥哥。
稱同一血親下年幼于自己的男性:弟弟。
稱同一血親下年長(zhǎng)于自己的女性:姐姐。
稱同一血親下年幼于自己的女性:妹妹。
稱己所出之男性:兒子。
稱己所出之女性:女兒。
稱兄、弟之子:侄兒。
稱兄、弟之女:姪女。
稱姐、妹之子:外甥。
稱姐、妹之女:外甥女。
稱子之子:孫子。
稱子之女:孫女。
稱女之子:外孫。
稱女之女:外孫女。
爸爸的前身是:阿爸。
公公的前身是:阿公。
姐姐的前身是:阿姊。
老公的前身是:漢子。
兒子的前身是:息子。
女兒的前身是:息女。
①.簡(jiǎn)稱不得更改全稱的含義!
②.借義稱不得替代本義稱!
③.依附稱的含義本身不具有可改動(dòng)性!
2.外公、外婆與姥爺、姥姥的區(qū)別。
古稱祖父為“公”,外祖父自然為“外公”。又公與婆自古相對(duì),因而稱外祖母為“外婆”!
而稱外祖父母為“姥爺、姥姥”是滿族人所獨(dú)有的稱呼!漢族及其他民族并無(wú)此稱!
3.爹與娘。
爹:——先音后意字,取:子為朝,父為夕,雙夕為祖父之意而用以稱祖父。后在某些地方因受羌人之誤而降指父親!
實(shí)際上稱父的是另一個(gè)已失傳的上古文字——(上父下夕)其修正音為dia(嗲),而其原始音為da(大)!今在某些地方即用“大”字來(lái)替代!
也有將dia用之于稱祖父的,此為dia爹相互混淆所致!亦有將da用之以稱伯父等,此為稱謂的再分配所致!
娘字的發(fā)展脈絡(luò):
新娘——姑娘——婆娘/娘子——娘/娘親。
4.爸與媽。
爸爸原為“阿爸”;媽媽原為“姆媽”。是中華民族最最最古老的稱呼。其歷史之久遠(yuǎn)與人類語(yǔ)言史同齡!
均為取音稱,即模擬嬰兒的發(fā)音而來(lái)!
其中的“媽”是人生的第一音,“爸”是人生的第二音!
5.姑爺與姑父的區(qū)別!
造稱規(guī)則:前段表明他是我的誰(shuí)?后段表明你是他的誰(shuí)?合起來(lái)表明你是我的誰(shuí)?
前段(姑):他是我的姑姑。
后段(爺、父):你是他的丈夫。
后段用字:
男性長(zhǎng)輩:父,爺,爹。
男性平輩:夫。
男性晚輩:婿。
女性長(zhǎng)輩:母,媽,娘。
女性平輩:妻(限己),婦(限弟)。
姑爺?shù)囊辏?/p>
⑴.具家族屬性:
⑵.具地域?qū)傩裕?/p>
5.稱呼的禁忌。
夫與婿:夫與婿同義,但不可通用!夫只能用于平輩之間。不可用于長(zhǎng)輩和晚輩。比如:女婿不可稱為女夫,這是越制。而姑父、姨父更不可以稱之為“姑夫、姨夫”,這是對(duì)長(zhǎng)輩的大不敬!
6.“息”字在稱呼中的含義。
7.兒女及兒子、女兒的來(lái)歷。
【兒崽/兒崽男女】
生之為兒,下之為崽!
狹義指兒子和女兒。廣義包含他們的配偶在內(nèi)!后又演化為:兒子崽女!
【兒子】
【女兒】
8.何為“媳婦”?
⑴.媳婦的來(lái)歷。
“媳婦”,取意于“息子之婦”!
造稱規(guī)則:前段表明他是我的誰(shuí)?后段表明你是他的誰(shuí)?合起來(lái)表明你是我的誰(shuí)?
前段(媳):他是我的息子(親生兒子)。
后段(婦):你是他的妻子(老婆)。
后段用字:
男性長(zhǎng)輩:父,爺,爹。
男性平輩:夫。
男性晚輩:婿。
女性長(zhǎng)輩:母,媽,娘。
女性平輩:妻(限己),婦(限弟)。
⑵.媳婦的演化過(guò)程:
息加女旁的用意:
三,使其具有疊加義,便于簡(jiǎn)寫。
四,使其具有假借義,便于借用于稱呼她人!免去一人須造一稱的麻煩!
說(shuō)明:
媳婦是媳的本詞,而息是媳的本字。本詞之中只能取本字之義。所以媳婦可以寫做息婦。
而婆媳卻不可以寫做“婆息”,因婆媳之媳取疊加義。
總之:只有媳具有疊加義和假借義,而息卻不具有疊加義和假借義!稱謂中的息只有唯一的一個(gè)含義:親生子女!
⑶.“媳”字三意的用法。
②.而當(dāng)“媳婦”簡(jiǎn)寫做“媳”時(shí),“媳”取疊加意:息子之婦(兒子的老婆)!
③.當(dāng)“媳婦(媳)”借用于稱呼他人時(shí)取“媳”字的假借義:嫁入者!
⑷.媳婦的衍生稱謂:
【媳婦兒/媳婦崽】
由媳婦一詞所衍生出來(lái)的一種讓公婆與媳婦之間更顯親近的附屬稱謂!
意為:待之于媳,如兒如崽,視同己出!
其意具有雙向性,除了從公婆層面而言是指:待媳如女,視同骨肉之外。
女婿兒/女婿崽取意完全相同!就岳父母層面而言是:待婿如子,視同己出!
⑸.北方人為什么用“兒子的老婆”稱呼自己的妻子?
由我國(guó)歷史上的特定時(shí)期(元朝)的特定民族(蒙古族)誤解所致!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對(duì)漢語(yǔ)漢字漢族文化的極度無(wú)知,讓他們將漢人的兄弟媳婦(兄弟:特指弟弟)、侄兒媳婦,孫崽媳婦等稱謂粗暴的理解成了:兄弟的老婆,侄兒的老婆,孫子的老婆……
⑹.非法稱呼!
由元朝時(shí)蒙古人曲解漢人的“兒子媳婦”所致!他們誤解了“媳婦”一詞的真正含義后,又將漢人的“兒子媳婦”誤做是與兄弟媳婦,侄兒媳婦,孫崽媳婦等一個(gè)類型的稱謂。
漢人的簡(jiǎn)化規(guī)律是:
兄弟媳婦——弟媳婦——弟媳。
侄兒媳婦——侄媳婦——侄媳。
孫崽媳婦——孫媳婦——孫媳。
蒙人曲解:
就是說(shuō):本人的錢只能是借給別人,而絕對(duì)不可以自己借錢給自己!
由于游牧民族缺少漢文明的熏陶,智商也達(dá)不到漢人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對(duì)于漢人的這些稱謂。除非是毫無(wú)難度的,他們勉強(qiáng)還能夠理解它的含義。稍微來(lái)那么一丁點(diǎn)的假借、引申。他們就云里霧里,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比如,弟媳婦,侄媳婦,孫媳婦卻實(shí)也可以這么說(shuō),就是弟弟的老婆,侄兒的老婆,孫子的老婆,但媳婦卻不可能是老婆的意思,而是兒子的老婆!
“媳婦”借義稱的造稱規(guī)則:——(以侄媳婦為例)!
——前段表明他是我的誰(shuí)?后段表明你是他的誰(shuí)?合起來(lái)表明你是我的誰(shuí)?
[侄兒媳婦——侄媳婦——侄媳]
前段(侄/侄兒):他是我的侄兒。
后段(媳/媳婦):你是嫁給他做他的妻子的女人。
后段用字:
男性長(zhǎng)輩:父,爺,爹。
男性平輩:夫。
男性晚輩:婿。
女性長(zhǎng)輩:母,媽,娘。
女性平輩:妻(限己),婦(限弟)。
媳婦的引申:
⑴.具家族屬性:
⑵.具地域?qū)傩裕?/p>
前加小字:——【小娘子】,【小媳婦】。具輕浮性,不提倡!
如:這是誰(shuí)家的小媳婦?。块L(zhǎng)的可真俊俏??!
9.稱謂本源!
爹稱本源:
奶稱本源:
父稱本源:
母稱本源:
——生恩之重,莫過(guò)于十月懷胎!
息稱本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