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在弗里德里?!ね皇赖慕y(tǒng)治下,普魯士逐漸形成了嚴謹、有紀律的普魯士精神,又訓練出了一支擁有這一精神的強大軍隊。這支軍隊在其子弗里德里希二世(又被稱為腓特烈大帝)的帶領(lǐng)下,不斷開疆拓土,威震歐洲。
很多人喜歡把弗里德里希二世和后來的一代梟雄拿破侖相提并論。比如弗里德里希二世身材矮小,傳說他只有165cm,比拿破侖還要矮一些,但和拿破侖一樣,他出色的軍事能力在歐陸聞名。有趣的是,拿破侖打敗普魯士進入柏林后,曾親自來到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墓前祭奠,并說:“如果他活著,那我們根本無法進入柏林?!?/p>
那么,弗里德里希二世到底有什么功績,導致連拿破侖這樣的人都如此欽佩呢?下面,讓我們來看下弗里德里希二世傳奇的一生。
腓特烈大帝
我曾經(jīng)提到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是個士兵國王,他對子女的教育也很斯巴達。小弗里德里希自幼聰明伶俐,3 歲時就愛做敲軍鼓的游戲,6 歲與伙伴們玩耍時就自任一隊之長,到12 歲時就熟知指揮的戰(zhàn)術(shù),儼然是個天生的軍事家。父王對此感到由衷的高興,更加著力培養(yǎng),給兒子置備各種武器,讓他參加炮兵作戰(zhàn)演習 ,向他灌輸軍事和國家管理知識。
然而,性情暴烈的老國王“恨鐵不成鋼”,以至于過于嚴厲,重武輕文達到極端的程度,結(jié)果弗里德里希二世雖然小時候受到了其父嚴格的軍事教育,但是當時的他卻十分叛逆,喜歡法國文化、藝術(shù)和詩歌,這可能受到了其母親索菲亞的影響。索菲亞出身于漢諾威宮廷,是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的妹妹,長期受到法國文化的熏陶,她將這種文化上的熏陶傳給了弗里德里希二世,這導致弗里德里希二世終其一生都是法國文化的愛好者,特別是喜歡法國的巴洛克文化和啟蒙文化。
腓特烈大帝在無憂宮音樂會上
在愛情方面,弗里德里希二世也受到了其母親的影響,這導致他對父親安排的婚姻感到十分不滿。由于母親的夸獎,他喜歡上了自己的英國表妹,而父親為了抵制英國的勢力,讓她娶奧地利的公主。于是,他準備和基友凱特一起逃跑到英國,不料,事情敗露,他的父親惱羞成怒,要處死王儲,結(jié)果無數(shù)人為小王子求情,不僅有國內(nèi)的將軍,還有各國公使,甚至還有神羅皇帝查理六世。
于是,老國王便將矛頭轉(zhuǎn)向了弗里德里希的基友凱特,弗里德里希為此痛不欲生,整整哭泣了兩個小時,嘴里還不住地為基友凱特求情,愿意為基友凱特去死。當然,這更堅定了老國王殺死凱特的決心,據(jù)說凱特臨死前表示自己不后悔自己為王子獻出生命。看見基友人頭落地,他學會了隱忍,還表示完全順從父王安排的婚事。其父轉(zhuǎn)怒為喜,不僅放了兒子,而且還及時為他完婚。
后來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參加了一些戰(zhàn)爭,得到了鍛煉。1740 年5 月,威廉國王因病逝世,28歲的弗里德里希繼位普魯士國王,是為弗里德里希二世。繼位后,弗里德里希二世就得到了一個機會:奧皇查理六世(就是為他求情的那個國王)此時也去世了,由于查理六世死后無嗣,其長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父位。
弗里德里希二世借口勃蘭登堡伯爵和西里西亞伯爵在1537年簽訂的條約有效,對西里西亞擁有繼承權(quán),希望瑪利亞·特蕾西亞將西里西亞奉上。但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拒不承認這項條約,瑪利亞·特蕾西亞自然拒絕了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無理要求,普魯士于是不宣而戰(zhàn),攻入了西里西亞,第一次西里西亞戰(zhàn)爭由此爆發(fā)。
西里西亞戰(zhàn)爭
莫爾維茨會戰(zhàn)后,普魯士取得勝利,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等國紛紛加入普魯士的陣營,英國則和奧地利結(jié)盟,借此打擊法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由此開始(所以前后兩次西里西亞戰(zhàn)爭屬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在這次戰(zhàn)爭中,由于弗里德里希二世擁有強大的軍事才能,再加上普軍采用改進了的步兵“斜楔戰(zhàn)術(shù)”,普軍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能在戰(zhàn)場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第一次西里西亞戰(zhàn)爭(1740—1742年)和第二次西里西亞戰(zhàn)爭(1744—1745年)后,西里西亞被普魯士控制。
在當時,西里西亞紡織業(yè)發(fā)達,每年的稅收要占整個普魯士所有歲入的四分之一,從此,普魯士躋身歐陸強國之一,德意志地區(qū)也逐步形成了普奧兩強的局面。并且,普魯士在整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1740—1748年)”結(jié)束前就退出了戰(zhàn)爭,使本國得以進行休養(yǎng)生息。
但是,歐洲兩大強國英法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并以各自為核心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奧地利為奪回西里西亞,放棄了傳統(tǒng)盟友英國,選擇了法國作為自己的盟友。普魯士為了自己的大國夢,則選擇英國作為自己的盟友。此外,由于法國國王寵幸情婦,俄、奧兩國都是女皇,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譏諷三國是“三條裙子”統(tǒng)治的國家,這導致了三國對普魯士的怨恨。歐洲烏云密布,一場大戰(zhàn)似乎馬上就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