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原文: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一生之中非常的喜歡海棠花,甚至在擔(dān)心花兒在夜里也會睡去,因此燃上高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表達(dá)了作者的愛花惜花之情。
《東欄梨花》原文: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詩人借梨花盛開而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促,體現(xiàn)了蘇軾淡看人生挫折,并從失意中尋得解脫的心境,表達(dá)了他清正坦蕩的風(fēng)骨。
《花影》原文: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明著是寫花影在隨著日光與月光的變化而顯現(xiàn),暗里卻在抒發(fā)自己在朝廷中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蘇軾當(dāng)時因與朝廷變法中許多人的政見不和而自請外放,他是在用諷喻的手法,將“花影”比作朝廷中盤踞高位的小人,用日月之光暗指皇上與朝政更替。正直的朝臣無論怎樣努力,也把他們清掃不去。
《贈劉景文》原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任杭州太守時,向朝廷力薦好友劉景文,并使其得到小的升遷,時年劉已有58歲。詩人在描寫“荷盡”、“菊殘”蕭瑟秋景的同時,也展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他看來,秋天雖然蕭瑟但也是收獲的季節(jié),一年之中最美好的風(fēng)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深秋景色。
詩人這樣寫,是在勉勵好友,人到壯年,雖已青春不在,但也處在人生成熟的黃金時期,要樂觀向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