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是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著《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
《老子》是除《圣經(jīng)》外,外文發(fā)行量最大的名著,充滿了樸素的辨證法。
以下對其主要思想簡單例析。
【無為而治】
圣人處無為(不強迫命令)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尚賢(不推崇功名),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不重財),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不使欲望過度),使民心不亂。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妄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國無不治)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戰(zhàn)事)好遠(得報應(yīng))。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信言(誠信之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積私利),既以(盡力)為人己愈有,既以與(施于)人己愈多。
身教重言教,
循規(guī)乃正道。
潛心積功德,
安定紛爭少。
【若水情懷】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海納百川)。是以圣人欲上民(統(tǒng)治人民),必以言下之(對人民謙下);欲先(引領(lǐng))民,必以身后之(把自身放置在人民后面)。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不感到沉重),處前而民不害(不感到妨礙)。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樂意推戴而不厭煩)。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在攻擊堅強的時候沒有比水更好的了)。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都知道),莫能行(難實行)。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學(xué)水隨遇安,
居下不妄攀。
柔弱勝剛強,
胸襟海樣廣。
【知止為上】
圣人去甚(極端),去奢(奢侈的),去泰(過度)。
持而盈(過滿)之,不如其已(知止); 揣(煅打)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成)身退,天之道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飄風(fēng)(狂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破舊反能立新),少則多,多則惑。
不自見(自以為能看見),故明;不自是(自以為是),故彰(是非昭彰);不算伐(不求自己的榮耀),故有功(大功告成);不自矜,故長(為天下王)。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禍莫大于不知足。
花無百日香,
知止方為上。
不自矜故長,
善進善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