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原名夷光,是春秋末年越國浙江諸暨苧羅山施姓樵夫的女兒,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父親賣柴,母親浣紗。她家境貧寒,但天生麗質(zhì),傾國傾城。
閃亮登場
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夫婦和大夫范蠡入?yún)菫槿速|(zhì)。釋歸后,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向勾踐獻滅吳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
國相范蠡奉命巡行全國,挑選美女。他來到浙江諸暨苧蘿村,遇到西施。范蠡眼前一亮,驚呼:“正是此女矣!”
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返京途中,百姓爭相圍觀,結(jié)果造成交通嚴(yán)重堵塞。護送西施的國相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后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若干”。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一傳十,十傳百,人們?nèi)绯彼阌縼?。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人竟付款三五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數(shù)日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shù)。進京后,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后代的“美女經(jīng)濟”開了先河。
以美報國
范蠡將西施帶回會稽,準(zhǔn)備獻給吳王夫差。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rèn)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能歌善舞,三是體態(tài)優(yōu)美?!蔽魇┲痪邆淞说谝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于是,范蠡花了三年時間,對西施進行系統(tǒng)訓(xùn)練,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西施發(fā)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翩起舞,婀娜迷人,由一位浣紗女演變成修養(yǎng)有素的絕世美人。然而,西施的美貌,很快就讓她投身到殘酷的政治斗爭中。
西施經(jīng)過專業(yè)化妝師的精心打扮,身著華麗的宮廷盛裝,被獻給吳王夫差。吳王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筑大池,池中設(shè)青龍舟,與西施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筑“響屐廊”,用數(shù)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舞動起來,鈴聲與木屐聲,和著大缸的回響,“叮叮嗒嗒”交織在一起,加上西施的美貌和優(yōu)美的舞姿,迷倒了吳王。使夫差如醉如癡,沉湎女色,不理朝政。伍子胥與其他忠臣求見,往往被拒之門外,惟奸臣太宰伯嚭常侍左右。因此他所能聽到的,皆阿諛奉承之聲。
西施被越國派往吳國,既肩負(fù)著讓吳王夫差荒淫腐敗沉湎色欲,同時又身負(fù)有刺探吳國政治軍事機密的使命,因此,被后世贊之為巾幗英雄、愛國女杰。
西施既然與夫差形影不離,對于吳國的政治斗爭、軍事機密,也就無所不知,且伺機向越國傳遞她所得到的情報,以致被今天一些精于考證的史學(xué)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的頭號色情間諜。她挑撥
戛然終止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吳國首都姑蘇城被奔襲而來的越國大軍攻破。吳國滅亡。春秋時期的大美女、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似乎隨著灰飛煙滅的吳國沒入了黑暗的歷史之中。
吳國滅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去了?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過的?后世評價歷史人物的眼光常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注意他們最為輝煌的時刻,忽視了他們落寞或者平靜的歲月。西施就受到了這樣的“忽視”。西施留在歷史舞臺上的時光似乎只有曇花般的幾年,更多的人生軌跡被人為忽略了。當(dāng)我們想努力還原一個完整的西施時,會發(fā)現(xiàn)異常艱難,更會發(fā)現(xiàn)太多的謎團和思考。
西施的傳奇經(jīng)歷,正史不載,故越國滅吳后,西施的下落,只能從其他史籍中尋得蹤跡。比西施稍晚的墨子記載的西施命運,是十分悲慘的。墨子約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離西施所處的時代很近。他對西施的記載,是最早的歷史記錄。《墨子.親士》篇記有:“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薄吧颉焙汀俺痢痹谙惹毓盼闹型ㄓ?。后人引后漢趙曄的《吳越春秋》的逸篇對應(yīng),有“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傍|夷”是裝尸體的皮囊?!对浇^書》稱:“西施亡吳國后,復(fù)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薄稏|周列國志》稱:“勾踐班師回越,攜西施以歸。
東漢范曄所著《吳越春秋》稱:“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而去?!兵|夷,是皮革制成的口袋。當(dāng)年夫差派人送屬鏤劍,令伍子胥自殺,伍子胥于自刎之前對好友說:“我死后,你一定要在我墳頭種上梓樹,等樹長大后好做棺材;再挖出我的雙眼,掛在吳都東門上,我要看著越人入都滅吳!”夫差聞之大怒,把伍子胥的尸體裝進皮袋,投入江中,拍掌笑曰:“這下你可就什么都看不到啦!”越國處死西施的手段,與其相似,也是將她裝入皮袋,投入江中,令其在江濤中漂流直到沉沒。至于是將她縊死后裝進皮袋,還是活活塞進皮袋投入江中,范曄未作交代。
有學(xué)者認(rèn)為,勾踐早在范蠡將西施從苧蘿山載回都城時,就垂涎她的美色,但為了雪恥滅吳,只好強忍色欲,忍痛割愛!而吳國已滅,夫差已死,大仇已報,也就可以大張旗鼓地把西施接回,供自己享受。假設(shè)西施被送往吳國時十八歲,吳滅后不過三十多歲。西施身為夫差的寵妃,整天吃各種滋補養(yǎng)顏的高級補品,一定保養(yǎng)得很好,美色不減當(dāng)年。西施既是越國派往吳國做地下工作的愛國美人,又是越國的戰(zhàn)利品,不管從哪個方面說,都應(yīng)把她接回祖國。
如此,西施的歸來,非常明顯的威脅到了
后世評價
唐朝詩人王維的《西施詠》曰:“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當(dāng)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絕句一首:“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绷_隱作了一首《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晚唐詩人皮日休作《館娃宮懷古》五首。其中第五首是:“響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綺羅身。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現(xiàn)代詩人張志真作《西施美》:“范蠡審美世間無,管莊名篇早記述。若問西施有多美,夢露戴妃總不如?!?br>
西施傳說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
西施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美的象征。西施傳說的發(fā)端地——浙江省中北部的諸暨,曾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古都。
西施傳說產(chǎn)生于春秋末期,起源于民間口頭講述,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墨子》和《孟子》等,經(jīng)歷代口耳相傳,流傳范圍擴大,內(nèi)容不斷豐富。西施傳說以吳越爭戰(zhàn)為歷史背景,以西施一生傳奇經(jīng)歷為主干,以人物傳說(如“東施效顰”)、地名傳說(如“白魚潭”)、物產(chǎn)傳說(如“香榧眼”)、風(fēng)俗傳說(如“三江口水燈”)等為枝葉,從不同角度歌頌了西施的美麗、善良和“為國甘獻身”的奉獻精神。
西施傳說歷史悠久,自發(fā)端流傳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傳承歷史。其傳播地域廣泛,不但流傳諸暨全境,輻射江浙乃至全國,甚至遠(yuǎn)播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地區(qū)和世界各地華人區(qū)。西施傳說內(nèi)容豐富,涉及人物、地名、物產(chǎn)、風(fēng)俗等,幾乎涵蓋了民間文學(xué)的所有領(lǐng)域,除以民間文學(xué)口耳相外,傳說還以曲藝、戲劇等多種形式加以傳承流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