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尚酒,歲時節(jié)令,歡聚之時,必有佳釀相隨。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在這場特殊的“成人禮”,一碗寓意狀元及第、金榜題名的“狀元紅”適逢其時。“十年寒窗終有報,春風得意笑諸難”,讓我們?yōu)槿f千高三學子壯行,干了這碗狀元紅,祝愿他們明朝前程萬里紅!
狀元紅,是紹興黃酒的一種,與之相對,還有一壇“女兒紅”,古時江南,誰家有了小孩,就會在釀上一壇酒,仔細裝壇封口,深埋在后院老杏樹或者桂花樹下,待到子女考取功名或是嫁娶之日開壇饗宴。 黃酒為中國最為古老的酒種,是除啤酒、葡萄酒外的第三大世界古酒。紹興黃酒是黃酒的源頭所在,為中國黃酒之最,被譽“中國黃酒之冠”。紹興黃酒的歷史悠久,有文字可循就能追溯到春秋時期,一縷酒香,已飄過2500余年滄?!?span lang="EN-US">
曹操劉備“青梅煮酒”,把酒論世,以酒探心;李白“乘斗酒詩百篇”,禮約天下事;更有甚者,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嗜酒如命一絲不掛,赤身飲酒更是常態(tài)……
紹興是一代文豪魯迅的故鄉(xiāng),魯迅對黃酒有著特別的感情,與朋友小酌,暢談天下事,或自斟自飲,遣心中感懷。
他的作品中也常出現(xiàn)黃酒的身影,“ 溫兩碗黃酒,要一碟茴香豆 。”《孔乙己》的書扉里還夾雜著當年“咸亨酒館”的一抹酒香,經(jīng)久不散……
紹興的酒,酒未醉人,人已自醉。 喝黃酒,紹興人講究“細嘗慢品”他們稱之為“咪”,取一只淺淺的土陶碗,倒一碗底,再有一盤下酒菜,一晃就是一晌午,街邊小店、烏篷船內(nèi)常見這樣的“老紹興”。
獨飲有獨飲的風味,一人,一盞,一清酒,把酒當歌,在獨酌中與長夜對話。 眾人共飲則另有一番感觸 ,劃著拳行著酒令,吆喝著——“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中國人的交情且從一碗老酒開始或是愈見深厚。 父輩們吆五喝六,仰頭豪飲,小孩子嬉鬧在旁,邊嚼花生米,邊將“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的“酒禮”諳熟于心…… 慶生的“滿月酒”,婚宴上的“交杯酒”垂老之時的“壽酒”……紹興人與黃酒的緣分貫穿一生,喧囂過后,日子也被酒香浸透,清冽出甘醇。 “水為酒之血”,好水是釀出佳釀的先決條件,而鑒湖水就是紹興酒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清潔甘冽的鑒湖水,使得釀出的紹興黃酒也愈顯純正而香味馥郁,有言道,“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 作為釀酒原料的糯米選取也不容忽視,糯米以當年產(chǎn)的上等優(yōu)質(zhì)糯米為佳。米粒要求潔白、飽滿、氣味良好、不含雜質(zhì),細細篩選,嚴格把關(guān)。 紹興黃酒有時有食,不到時間不釀酒,不到時間不開缸。 立冬開釀,是紹興傳統(tǒng)的釀酒風俗,此時到第二年立春,最適合做黃酒,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能讓酒在低溫發(fā)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這是一代代釀酒師傅們無數(shù)次實踐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 冬至后的第一天是“九九”開始,九九八十一天后就是驚蟄。這時剛好酒醅發(fā)酵成熟,可以壓榨煎酒、封壇入庫。 長期酒液浸潤的陳壇,多產(chǎn)自歷史悠久的陶壇名鎮(zhèn)諸暨。老酒配老壇,用荷葉封壇,又能為酒帶上一些高雅的清香。 澄明的黃,醇和的甜,帶著釀酒匠人的精神,香飄萬里……
“春耕、夏生、秋收、冬釀”,符合農(nóng)耕文明的四時勞作規(guī)律。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做酒藥,八月做麥曲,九月做酒釀,立冬才開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