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動漫片《鄭義門》登陸央視后,“江南第一家”迅速進入群眾視野。鄭義門是一個從南宋初年延續(xù)至今的大家族,870年來,這個家族一直因道德風貌出色而著稱,代代出清官,朝朝皆良民,只有佳話連篇,從無丑行記錄,創(chuàng)下了3000人同住15世而禮法井然的“東方奇跡”。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族,竟然得到元順帝賜名、明太祖賜匾?它的家規(guī)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一、兄弟同心美名傳,帝王賜封“江南第一家”
鄭氏以孝義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葉,十五世同居共食(360余年),時稱義門鄭氏,故“鄭義門”屢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親賜封“江南第一家”。不過說起來,這些鄭氏先人得此殊榮的過程,可是險之又險哪。
話說元朝至正年間,元順帝既兇殘又昏聵,義旗四舉,局勢動蕩。元順帝眼看皇帝寶座搖搖欲墜驚慌起來,他一面派兵鎮(zhèn)壓各路義軍,一面施展他的欺騙手段,派一員大官,前去浙江金華府浦江縣鄭義門鄭家查看“鴉鵲同巢,貓狗同窩,兄弟同心”的奏聞,想宣揚鄭義門鄭家的太平景象,來挽回民心鞏固統(tǒng)治。
于是這個欽差大臣領旨來到浙江,在浦江鄭義門村頭望見村口有一棵千年巨樟,樹上筑著一個很大的鳥巢,群群鴉鵲,盤旋其間。他點頭稱贊道:“一點不假,果然鴉鵲同巢,真太平景象也!”接著,他又巡視了鄭家“貓狗同窩”和“兄弟同心”的情況,查看了鄭家兄弟同勞共享、錢財公開的賬冊,感覺十分滿意。于是他突然宣讀圣旨,“今聞爾曹忠孝信義俱全,特賜雪梨兩枚,以褒其德。欽此!”并且說道:“皇恩浩蕩,這兩個梨應該平均分食,以顯示你們的忠義?!?o:p>
宋濂畫像
兩個梨,幾百號人,怎么分?鄭氏一家急壞了,只好求教于當?shù)氐拿麕熕五?。宋濂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他們才有了主意。當下鄭氏忙將雪梨放進石臼搗爛,并燒沸了一鍋水,將開水沖人搗爛的梨汁中,再用小碗一一盛起,一人一小碗,恰好不多也不少。然后,一家大小舉碗齊飲。欽差滿意而歸,回京都后向元順帝奏明實情。元順帝一時興起,提筆寫了“天下第一家”五個大字,并賜國寶“紫鴉杯”一只,派員前往鄭義門表彰恩賜。
不料賜字之后國相問起:“聞得萬歲為江南鄭氏賜字,可有此事?”元順帝道:“有?!薄澳膸讉€字?”“天下第一家?!薄澳敲词ド蠈儆诘趲准??”“???!”元順帝怔住了,他咬了咬牙做了個手勢,派人殺盡浦江鄭義門鄭氏一家。
兵馬來到鄭義門一年傻眼了,門首的巨匾上寫的不是“天下第一家”,而是“江南第一家”,只好滿頭霧水地回去復命。元順帝一聽回報,對旁邊的國相拍案高叫道:“我原來是寫'江南第一家’的,我沒有錯,起先是與愛卿說著玩的……”隨即大笑一陣,此事就作罷了。
原來,鄭氏一家人剛將“天下第一家”描制于匾上,宋濂就趕來說:“鄭氏一家大禍至矣!”眾人驚疑,宋濂解釋道:“歷代帝王從來沒有將庶民豐碑立于自己之上,而都以'天下老子第一’自居。說明白一點,難道帝王之家還不是'天下第一家’嗎?皇帝說錯了話,辦錯了事,從來都不會公開認錯,必用秘密的辦法處置知情人……如今只有用'以江換天’的辦法,也許能化險為夷……”
明太祖朱元璋
就這樣,使鄭氏一家得免滅門之禍。鄭氏家族在明朝初年,步入鼎峰。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
二、一套完整家訓創(chuàng)造的家族管理神話
家族管理一向是個難題,像我們熟知的《紅樓夢》,賈府就是因為管理過于失敗,導致經(jīng)濟和政治上的雙輸,從而最后一步步走向敗落的。
鄭義門鼎盛時期,家族成員達三千余人,但卻井然有序,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這當中,靠的就是它一套完整的家訓。
鄭氏同住的五世祖鄭德彰主持家政的時候,正式提出要以大同思想為靈魂,高舉孝義旗幟,遵循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論共財同食。同時,他又“痛其子孫之失學”,在離家一里許的東明山創(chuàng)建東明精舍,廣延宿儒名師執(zhí)教,規(guī)定年滿16歲的族人必須就讀其中,使鄭氏人的治學走向系統(tǒng)化正規(guī)化。六世祖鄭文融在宋濂的幫助下,完成了五世祖鄭德彰沒有來得及完成的《鄭氏規(guī)范》。
《鄭氏規(guī)范》是在鄭氏幾代人治家實踐基礎上,整理制定出來的一部典型的以德治家的“家族憲法”。它融道德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生產(chǎn)管理、生活學習等制度及獎懲措施為一體,共有58條準則。后來,經(jīng)七世祖、八世祖又補續(xù)了110條,變成了168條。
有了規(guī)矩,自成方圓。《鄭氏規(guī)范》問世后不久,鄭氏家族便步入了鼎盛時期。大家庭里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統(tǒng)治成員有18種職務26人,分別為宗子、家長等。各種職務互相牽制,形成一個網(wǎng)絡式的多層管理結構:8歲的孩子入家塾,16歲入大學(即東明精舍),成年男子從事稼穡、畜牧、園藝、運輸。婦女則從事紡織和其它內(nèi)部事務。收成上繳祠堂。60歲以上的人可以退休,免去勞作,由大家共同贍養(yǎng)。人們每天黎明即起,鐘響四下,洗漱;鐘響八下,全體成員到祠堂聆聽訓誡;然后,男進同心堂,女進安貞堂,三千多人同時進膳竟悄無聲息;飯后集體出工。
三、孝義冠天下,古風傳千年
在“江南第一家”大門門樓邊,可見到“忠、信、孝、悌、禮、義、廉、恥、耕、讀”10字。前8個字屬“文化圈”,后2個字系實踐范圍。前8個字中的6個字,都屬一般性的公德要求,唯有第3字“孝”和第4字“悌”,很有個性,且具體而微。孝義、孝友、孝悌,雖有一字之易,其中的孝字相同,若細究一下,和鄭氏大家庭的起源、鞏固、傳揚都有內(nèi)在聯(lián)系。
鄭義門有一位先人叫鄭綺,他侍奉親人純真孝順感通上天。他的父親蒙受誣陷導致死罪,鄭綺號陶大哭跑去探視,刑獄的官吏不許他探視,他就用額頭撞擊監(jiān)獄的大門,血流滿臉,并且歷數(shù)父子大義,上書請求代替父親受刑,郡守錢端禮察訪弄清楚了他父親的冤情,冤案終于大白,父親獲得釋放。
鄭綺母親張氏因為患由風濕引起的手足攣屈的病癥,手足不能夠伸直,鄭綺每天侍候在床邊,服侍母親的飲食和吃藥,每每大小便時,一定的抱著母親到廁所如對待小孩一樣。三十年如一日,始終沒有怠慢不敬。因為母親久病煩燥口渴,想喝溪水泉水,當時正逢大旱,水源都斷了。鄭綺開鑿小溪幾丈,沒有得到一滴水,于是仰天大哭,超過三天三夜,溪水忽然涌出,一會兒充滿一丈多,溪水清冽甘美像甜酒,并且有荷花的香氣,十多天才改變了。人們都認為鄭綺的孝心感動了天地而導致的結果。所以命名為“孝感泉”。
孝感泉
但為了“義”,也有鄭家先人毅然舍棄了“孝”。鄭氏家族到了第五世祖鄭沖應時,正是宋元交替之際,社會動亂使統(tǒng)治者千方百計尋找治理國家的良方。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元朝丞相脫脫逼迫曾在南宋朝廷任刑部員外郎一職的義門鄭氏第六世祖鄭臣保歸降元朝任官,遭鄭臣保斷然拒絕。他大義凜然地說:“古人云: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侍二君,我怎么能當你們元朝的官員呢?”為避免他們再來糾纏報復,鄭臣保當即攜帶家眷從杭州灣劃小船遠走他鄉(xiāng),在高麗瑞山的看月島過著清苦的生活。
史實記載,“靖難之變”時跟隨建文帝的共有22人,其中有一個翰林待詔叫鄭洽的就是浦江鄭義門人。當時情況非常危急,眾臣提議:“忠臣出于孝義之家,浦江鄭氏義門孝義家可居?!编嵡⒕蛯实壅f:“臣蒙高皇隆恩無以為報,今正其時也?!苯ㄎ牡壅f好,大家就約定左右緊隨3個人,以師徒相稱,其余的都化裝改名逃出京城,乘船一路南下,往浦江而來,曾隱匿于鄭宅一口相通的枯井內(nèi)幸免于難。之后,鄭洽又隨帝出奔,繼續(xù)護衛(wèi)建文帝逃亡到南方,浪跡天涯,后其母親妻兒都四處討飯?zhí)与y,連愛子鄭安治也在戰(zhàn)場陣亡。鄭洽冒著殺頭滅族危險收容一位被逼下野皇帝的義舉,成為“江南第一家”整個鄭氏家族“舍身取義”精神的真實寫照!
四、解讀鄭義門家訓的智慧密碼
鄭義門孝義傳家近千年,絕非僥幸所致,完全是《鄭氏規(guī)范》約束的結果?!多嵤弦?guī)范》倡導正直、奉公、憐憫、寬容,它包含的生活態(tài)度、道德修養(yǎng)、學識涵養(yǎng),是成就美名的“智慧密碼”,而且至今仍然適用于現(xiàn)代家庭乃至整個社會。
《鄭氏規(guī)范》168條,不但實實在在刻在石碑上,還流淌在鄭氏子孫的血液里。它善治家,強調(diào)家長以身作則,“一言不可妄發(fā),一行不可妄為”;它尚節(jié)儉,“當以儉素是繩是準”,規(guī)定除了祭祀用的酒器用銀子制造外,不得用銀子制造其他任何器具;它重教育,“子孫自八歲入小學,十二歲出就外傅,十六歲入大學”,若年至二十一歲還未能在學業(yè)上有所成就的,令其學習治家理財;它還特別重視兄弟間相互善待、鄉(xiāng)鄰間和睦共處,《鄭氏規(guī)范》第97條載“街坊鄰里有缺食的,可根據(jù)我們自己的力量撥出稻谷借給他們。秋收后仍然以稻谷歸還,勿收利息?!?o:p>
幫助鄉(xiāng)鄰度災荒
宋元交替時,社會動蕩,盜賊四起,民不聊生,德珪命其弟德璋以計誘之,捕獲賊首,押送官府治罪,后又建立聯(lián)防,壘大石為城,抗御賊盜,使鄉(xiāng)民得以安生。當時由于離亂加上災荒,糧食極缺,百姓饑餓待斃,鄭德珪讓饑民來家同食,救活了許多村民。
鄭德璋因秉性剛直得罪鄉(xiāng)紳盧氏,被誣告后押解揚州問罪,鄭德珪以己身攬“罪責”,毅然代弟去揚州。同時,當?shù)妈鞍l(fā)覺兄代受罪后,一路追隨至揚州,要求“問罪自己”,可惜的是這時德珪已死于獄中。
鄭德璋像
鄭氏家族的辛勤和好義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鄭淮是鄭氏的始遷祖,宋靖康年間,社會動亂饑民遍野,鄭淮除傾其家的"游資"賑濟外,又賣掉良田1000多畝,用義賑濟鄉(xiāng)鄰饑民??少F的是,自鄭淮后,家道一度中落,陷入衣食不繼的困頓之境。及至其孫鄭綺主持家政時,家道還沒有恢復過來,仍是辛勤持家,耕讀不倦。有黃姓人(傳說是黃宗羲),慕其高義,攜百金相贈,欲解其困,但鄭綺堅辭不受,靠著自己家族的努力重振家業(yè)。
《鄭氏規(guī)范》最叫人贊嘆的,是它十分尊崇清廉,“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黷,以忝家法。”而對于膽敢貪墨者,則制定了極為嚴厲的處罰,如第88條規(guī)定“子孫出仕,有以贓墨聞者,生則于《譜圖》上削去其名,死則不許入祠堂。”意思是說,子孫在出任官員期間,如有因為貪污受賄而臭名遠揚讓公堂知曉者,生前則在《譜圖》上削去其名字,死后則不許入祠堂。這對一個家族來說,堪稱“極刑”。在這樣的高壓震懾下,鄭氏子弟也確實不辱家風,留下許多事跡為人所稱頌。
鄭銖于元代的宣政院職司宣揚一國政教,具體管理江南寺院。照磨一職,是管理檔案。鄭銖雖然只是管理員(管勾),但由于他手上的檔案都是關系和尚們的身份、等級、津貼等切身利益,最容易與和尚勾通作弊,因此前幾任照磨作偽犯科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他到任后,各寺院的和尚同樣紛紛向鄭銖送來許多錢幣,鄭銖嚴詞拒收,和尚們還以為自己的錢送得太少了,于是送錢的數(shù)目越來越大,屢遭拒退。在宣政院推選廉政官吏的時候,全院異口同聲齊推鄭銖為真“廉吏”。遂任命他為持檄文行部兩浙,仍一毫無所取。眾和尚說:“凡受檄來者,都想得重賄,否則,禍立見。在他們回去時,無不積錢數(shù)萬,獨
從宋到清,鄭氏家族出仕為官的達173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禮部尚書,但無一人因貪墨而被罷官。在家為民的,也以德修身安分守己,鄭家人在史上從無不良記錄。
結語:在崇尚“家國”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統(tǒng)中,鄭氏家規(guī)承襲的倫理文化、責任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具體投射和濃縮。鄭氏族人在時代變幻中始終恪守家族精神,展現(xiàn)著炎黃子孫對民族文化幾千年如一日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