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香山,漫山遍野的紅葉如火似錦,讓所有觀賞的游客流連駐足,陶醉于其中。
雖然距離“霜降”還有幾日,但北方秋的腳步早已邁進了霜露的旺期。此刻,正是香山一年一度最具奇觀、最富魅力的時節(jié),自然也是中外游客潮水般云集的季節(jié)。
驅(qū)車駛出八達嶺高速公路。前方的幾座峰巒便是久負盛名的香山。寺廟古塔的輪廓,層林盡染的蒼翠,滿山遍野的紅葉,迎面而來,浩浩蕩蕩、沸沸揚揚……。離香山越來越近了,映入眼簾的畫面就像是一幅重彩濃抹的油彩畫,儼然是出自哪位畫家的丹青妙筆;近景呈現(xiàn)的是凝重而粗纊,遠景呈現(xiàn)的則是綺麗而爛漫;讓我從中體味了 “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這句先人吟誦過的詩句。
隨人流沿著林蔭道拾階而上,路邊的枝葉不時地與我摩肩接踵,甚是親密。我放慢了腳步,細看這枝頭葉紅,其實也并非全樹通紅,這葉片的紅色準確地說是淺絳色。每株樹大致是自下而上呈紅、黃、綠的幾種顏色。斑斕中的每片葉子明眸般凝視著往來的游客。隨意拐進一片林子,這里卻是靜穆的紅色世界。漫步于樹木之間,緩緩地清理著心境,耳邊便有了風吹枝葉沙沙作響的清脆之聲。仔細聽來,這聲音分明是一曲優(yōu)美的旋律,一首生命的贊歌。
靜靜的觀賞中,覺得這香山紅葉的形狀與我想象中的不同。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了。懵然無知的我一直以為這香山紅葉就是楓樹的葉子。
其實不然。香山紅葉的種類不知有多少,但構(gòu)成香山紅葉主色調(diào)的是一種叫“黃櫨”的樹。這樹的名稱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北京的朋友告訴我,這香山的黃櫨樹栽種于乾隆年間,經(jīng)過漫長的風雨歲月,逐漸形成現(xiàn)在十余萬株的規(guī)模。黃櫨樹屬漆科樹,落葉灌木。相傳古代皇帝的龍袍就是用這黃櫨樹提煉的色素染成。黃櫨樹的葉子經(jīng)過霜打露襲以后,紅得比楓葉更妍麗、更醇厚、更耐看。
此時,我恍然了。這香山紅葉雖然馳名中外,但是真正知道這紅葉“母株”黃櫨樹的究竟有多少人?文人墨客多青睞于楓樹葉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是這黃櫨樹的葉片把這著名的香山染得通紅?此刻,黃櫨樹的形姿,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對黃櫨樹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吊椅在索道上款款而行。層林在視野下不斷變換著色彩。忽而綠,綠的是那樣的深沉幽雅;忽而黃,黃的是那樣的熱烈奔放;忽而紅,紅的是那樣的驚心動魄……一時山風拂面,馥郁飄香,身臨其境,讓人的感覺就一個“爽”字。及至峰頂,香山風光盡攬懷中。十多萬株黃櫨樹迎暉飲露,葉煥丹紅,極為壯觀。那千萬支似朝霞,如火焰,似旗海,如錦緞的紅葉,把巨龍般的山川映得通紅,把這塊天地映得通紅,也把這山的靈氣秀色蘊貯于這紅色之中。憑高遠望,莽莽蒼蒼的山色真得讓人頓生豪邁之情。
摘一片紅葉,旋著葉莖,翻轉(zhuǎn)于手指間。紅葉脈脈的清香撲面。這小小的葉片滿載著秋的燦爛,滿載著風雨一年的收獲,滿載著來年充滿生命的希望和幻想。從這小小的葉片上,讓人感覺得到,只有經(jīng)歷風霜洗禮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才是真正的美麗。
尋一處平地歇息,其實我的身體連同思緒早已醉倒在這斑斕的色彩之中。凝視片片紅葉,回味恍然悟出的道理,腦海里縈繞著黃櫨樹的品格,猜想著黃櫨樹的性情。這黃櫨樹出生不凡,底蘊不淺,不事張揚,甘于奉獻。春夏季節(jié),它默默無聞,把自己融入到滿山的蒼翠之中,呈現(xiàn)給大自然的是一片綠色的禮贊;當暴風雨狂掃大地之際,它用層層的葉片,抵御著風雨對大山的侵襲,經(jīng)歷了一次次生死的考驗;當盛夏的驕陽噴火之際,它用小小的葉片,撐起了無數(shù)的綠傘,擋住炙熱的陽光,護衛(wèi)著青山的尊嚴;霜重露濃的時節(jié),它把自己的葉片染得火紅,裝飾打扮著山川大地,把最美好的景色獻給人間;寒冬來臨的時候,它把片片紅葉化作肥沃的泥土,回報著養(yǎng)育自己的大自然……
就要離開香山了?;仡^再望這滿山的紅葉以及與紅葉血脈相承的黃櫨樹,胸中涌動的是飽攬紅葉后的激情和依依惜別的深情。此時,真的想大聲呼喊:我喜歡香山紅葉的豐饒與醇厚!我贊美這香山紅葉的母親——黃櫨樹的平和與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