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鮑 青
本報通訊員 孫久生
在寧津縣北郊的劉營武鄉(xiāng),有一座名為“龐寨子”的村莊。據村民張?zhí)m貴老人介紹,小村本名“后安州寨”,因在晚清出了署理湖南巡撫的龐際云而改名“龐寨子”。
龐際云是晚清曾國藩幕府內的重要幕僚。兩人相交二十六年,龐際云更追隨曾國藩十余年。在曾國藩幕府中,龐際云如魚得水,迅速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能臣。
中法戰(zhàn)爭期間,龐際云在湖南募兵籌款,積極支持前線軍隊作戰(zhàn)。“可以說,清廷能在對法戰(zhàn)爭中取得一定戰(zhàn)果,和后方龐際云這樣的封疆大吏的積極支持分不開。”龐氏后人、龐寨子村民龐立生說。
結識曾國藩,選入翰林院
龐寨子村中央,殘留著一堵始建于晚清的院墻。院墻外側筑以青磚,內側用土坯加固,顯得寬厚結實。為了防止潮氣上涌,院墻還在底部鋪墊了幾層空心麥稈。“這種建筑風格當年在寧津地區(qū)非常普遍,這是那個年代百姓純樸的建筑智慧,用簡單的材料實現多樣的效果?!睆?zhí)m貴說。
這道殘存的院墻,屬于龐寨子村內龐氏莊園的一部分?!褒嬰H云兄弟共三人,龐際云排行最末,住在莊園西苑,而這道院墻則是東苑的一部分?!饼嬃⑸f。
龐際云的父親名叫龐朋,字君錫,以字行,是十里八鄉(xiāng)有名的私塾先生。龐君錫共有三子,分別名為際韶、際咸、際云?!跋鄠鼾嬰H云出生時,龐君錫正在他鄉(xiāng)坐館教書。當他聽說這個幼子降生,欣喜非常,對這個孩子寄予厚望?!睆?zhí)m貴說。
據《寧津縣志》記載,幼年的龐際云就展現出聰穎俊秀的特點。雖然沒有深厚的家學功底,但龐際云九歲就能背誦五經,十三歲則入邑庠讀書。很快,龐際云的名氣就傳遍了寧津一帶,甚至學政都對他頗為器重。父親龐君錫在歲試中考列優(yōu)等后,學政沒有恭喜他,反而特意囑咐他:“汝子當成大器,勿求近效,須于經書根底中求之?!?br> 此時的龐際云還用著原名龐震龍。據《直省同年全錄》記載:“龐震龍,改名際云,字省三,行三,癸未(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生,直隸河間府寧津縣廩生?!痹诠糯婆e考試中,成績名列一等的秀才被稱為廩生,可獲得官府的廩米津貼。按照清代制度,龐際云每月可從官府領取約四兩白銀的生活補貼。
道光二十三年,20歲的龐際云考中鄉(xiāng)試舉人。弱冠之年即榮登桂榜,這讓龐際云意氣風發(fā),對自己前途有無限期許。沒想到此后近十年,他屢屢科場受挫,一再名落孫山。在第二次赴京會試期間,龐際云認識了時年36歲、任文淵閣直閣事的曾國藩。兩人由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六年的交往,龐際云將這段友誼稱之為“負笈相從”,足見曾國藩對他的影響之深。
龐際云科場失意,曾國藩卻視其為大才,勉勵他繼續(xù)赴考,定能有所成就。
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即位不久的咸豐帝為了振興朝綱氣象,決定開設恩科,廣錄天下賢才。在發(fā)給內閣的諭令中,他表示“為政以得人為首務,我朝列圣御極建元,均于三年大比之外特開鄉(xiāng)會恩科,廣羅俊彥。今朕纘承大統(tǒng),宜遵成式,嘉會士林……”朝廷決定,該年在全國各省舉行鄉(xiāng)試恩科,次年再舉行會試恩科。
咸豐二年的會試恩科,龐際云終于沖破樊籠束縛,在殿試中高居二甲第三十一名。對于前三名進士,朝廷立即授予實職。排名靠前的其他進士,則收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
龐際云進入翰林院后,更是和曾國藩亦師亦友。曾國藩慷慨地向他傳授為官處世之道,而龐際云的縝密勤勉、精明強干,則給曾國藩留下深刻印象。
當年六月,朝廷令曾國藩擔任江西鄉(xiāng)試正考官。曾國藩行到安徽太湖縣小池驛時,接到故鄉(xiāng)母親病故的消息。按照清代制度,官員父母病故,必須離職丁憂守孝。所以曾國藩在痛徹心扉之際,也必須著手安排善后事宜。他寫信給人在京師的兒子曾紀澤,囑咐他尋找自己的故交來幫忙。他告訴曾紀澤:“開弓散訃,不可太濫,除同年同鄉(xiāng)門生外,惟門簿上有來往者散之……”最終的賓客名單,曾國藩叮囑兒子務必“請龐省三先生定”。交由龐際云來審核確定名單,足見曾國藩對他的信任。
受知曾氏,交往頻繁
咸豐三年,龐際云從翰林院入刑部擔任候補主事。三年之后,他遵從朝廷委派,到熱河省協助相關人員辦理礦務事宜。自清代乾隆中期之后,熱河就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產煤基地之一。龐際云到達熱河后,兢兢業(yè)業(yè)完成了朝廷交派的各項任務。因為不辭辛勞、踏實肯干,龐際云得到朝廷的通報褒獎。
京官的日子閑適卻又單調。龐際云雖然按部就班完成著本職工作,卻也感到一種有志難伸的苦悶。到了咸豐十年,改變的機會終于來臨。這一年,曾國藩率湘軍進入安徽境內。此時,曾國藩的幕府內聚集了一大批英才俊杰,卻仍覺得人手匱乏,辦起事來往往捉襟見肘。
曾國藩想到了故舊龐際云,他上疏奏請調用龐際云。已升任刑部員外郎的龐際云順勢離開北京,來到安徽曾國藩幕府中參贊軍事決策。軍事活動結束后,曾國藩再向朝廷請求將龐際云留在身邊負責營房事務。而龐際云在感動之余也投桃報李,在曾國藩幕府中“每出奇策,以定大功”。
這段時間,也是兩人交往最為密切的時期。龐際云除了負責幕僚事務,還擔任曾紀澤的家庭教師。曾國藩在日記中記載“紀澤兒讀書尚熟,《詩經》現讀至‘生民之什’,古詩讀至左太沖(西晉著名詩人左思)《詠史》,《綱鑒》講至漢高祖末年。所作史論,較前月所作意思略多……”他在日記中還特意夸獎“龐省三教書甚為得法”。
除了正常的事務處理外,軍務閑暇之時兩人也常在一起交流看法心得。在《曾國藩日記》中,曾國藩曾“早飯后因身體患病,謝不見客”,但聽到龐際云前來拜訪,他卻與之久談而不覺疲倦。
又如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國藩因“郁蒸(氣壓低,濕度大,感覺難受)之氣,難于治事”,他專門到求闕齋小坐,并邀請龐際云前來一談。談話結束之后,曾國藩就覺得神清氣爽,疲憊感一掃而空。
進入曾國藩幕府,是龐際云仕途的一大轉折。在京師為官期間,他雖然勤懇為政,卻始終難以嶄露頭角。到了曾國藩幕府中,他得以接觸當時最為新穎的洋務事宜。他幫助曾國藩辦理洋務企業(yè),同時調配軍餉、治理軍隊,得到曾國藩的充分信任。到了同治中后期,經過曾國藩舉薦,龐際云擔任江寧鹽運道。
龐際云任江寧鹽運道時,當地商人與灶戶的矛盾日益激烈,幾乎釀成大禍。商人憑借雄厚財力,對灶戶的鹽池巧取豪奪,引起灶戶集體反抗。當時正值戰(zhàn)亂之后,江蘇一帶滿目瘡痍,鹽業(yè)生產是促進經濟恢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平息矛盾糾紛,龐際云詳盡了解前因后果,并丈量商人和灶戶的鹽池,促其雙方握手言和。因為處理方法公正無私,因而“商民德之”。
在江寧鹽運道上,龐際云仔細了解歷來的鹽務積弊,撰寫了十卷本的《淮南鹽法紀略》。在他的治理下,兩淮鹽務一掃此前的頹敗,各項事務都有了蓬勃生機。
龐際云在整理完鹽務弊端后,開始著手恢復當地的文教事業(yè)。他先自捐俸祿,同時向揚州知縣、紳士發(fā)出捐款倡議,在當地建設育嬰堂。育嬰堂內有房屋近百間,專門收養(yǎng)因戰(zhàn)亂而無家可歸的嬰兒。在育嬰堂中,許多失去父母的嬰孩得以存活。
龐際云還召集當地文教人士,一起合作刊印《隋書》等經籍。他為當地許多書院添撥余存經費以作膏火之用,并為它們訂立辦學章程。自此,當地書籍刊刻日趨繁榮,書院之內誦讀之聲瑯瑯。
挽曾國藩,情真意切
同治七年,曾國藩擔任直隸總督,龐際云跟隨他到達天津,負責處理外交事宜。
次年,龐際云調任江蘇淮揚海道并加按察使銜。當時運河發(fā)生伏汛,大水漲到有七尺多高。按照規(guī)定,為了確保運河航運安全,此時就可以開閘放水。但這時也正是下游稻田生長的關鍵時節(jié),龐際云體恤民情,決定違反常規(guī)做法,先帶領河工奮力加固堤防。在堅持十幾天,等到下游早稻收獲完成、中稻大部分收獲后,龐際云才命令開閘泄水。史書褒獎龐際云愛民之時,也暗暗為他捏把汗,“時水已漲至丈余矣,使西風作,水必潰,患且莫測”。史書將最終的美好結局,歸因為龐際云“肫肫愛民邀天眷也”。
龐際云擔任淮揚海道,除了負責運河安全外,還兼顧整治葦蕩兩營軍務。葦蕩營專門負責防衛(wèi)海州、阜寧二處的葦蕩,平時采割蘆葦,以供修筑堤埽之需。因為久疏管理,導致葦蕩營士兵怠惰驕橫,經常不服從管理。龐際云一邊積極治理軍務,一邊致函后來的名臣沈葆楨請教治軍經驗。沈葆楨在《復龐省三觀察》中叮囑道:“整飭葦蕩營,須擇尤參劾,方能振聾發(fā)聵,不然,耳提面命,彼皆以為具文也。”在沈葆楨的提醒下,龐際云嚴厲彈劾幾個不聽軍令的將領,葦蕩營內情緒悚然,不敢再對他敷衍懈怠。
同治十年,故鄉(xiāng)76歲的父親病故,龐際云回鄉(xiāng)守孝。在悲痛之余,又聞聽身在南京的幕主曾國藩病故,龐際云更覺悲憤難抑。他奮筆疾書,撰寫一副挽聯以寄哀思,其文道:“都門為師弟,皖幕為賓主,江左為僚屬,畿輔為部民。廿六年負笈相從,默參理事,治心堅忍,常在無形處;濂溪之理趣,永叔之文章,武鄉(xiāng)之謹慎,謝傅之局量。數千載大成遙集,孰知返躬,克己戰(zhàn)兢,猶深絕筆時?!饼嬰H云深情回憶了自己和曾國藩的多年交往,并稱贊曾國藩兼具北宋理學名臣周敦頤的理學造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文章才華、一代賢相諸葛亮的謹慎勤勉、東晉大政治家謝安的寬厚度量?!霸邶嬰H云的心目中,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曾國藩的呵護和扶持,他的悲痛應是發(fā)自肺腑的?!饼嬃⑸f。
守孝期滿后,龐際云回到朝廷任職。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龐際云調任湖北按察使。上任之初,他就對屬下說:“獄為民命攸關。傳一人則合家震恐,延一日則生意消亡?!彼A陳湖北巡撫請求成立專門的清理積案局,一年內就結案9000余起。遇到有疑慮的案件,龐際云細心調查了解,為諸多冤案平反昭雪,深得百姓擁戴。
因為政績卓越,次年龐際云升任湖南布政使。當時湖南省內糧食短缺,米價高企,百姓為生計而惶惶不安。不久,在外征戰(zhàn)多年的湘軍士卒又復員返鄉(xiāng),更加劇了糧食市場的緊張局勢。一些湘軍士卒開始聚眾哄搶糧食,長沙治安形勢日趨惡化。龐際云一邊調集軍兵維護秩序,一邊從外省調撥糧食穩(wěn)定市場供求。經過他的努力,湖南局勢終于轉危為安。龐際云的優(yōu)秀表現,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光緒九年,法國為了占領越南而和清朝爆發(fā)戰(zhàn)爭。朝廷急調淮軍將領、時任湖南巡撫潘鼎新為廣西巡撫,率軍赴前線作戰(zhàn)。湖南巡撫空缺則由龐際云署理。
湖南雖不處于對法作戰(zhàn)第一線,卻肩負著為前線募集士兵、供應軍餉的重任。壓在龐際云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松。
募兵籌餉,支援抗法前線
龐際云署理湖南巡撫后,即開始忙碌于物資軍餉的籌備。他頻繁地呈遞奏折,報告湖南軍餉籌備情況、募兵進展程度。為了充實作戰(zhàn)經費,龐際云請求清理湖南厘金積案,以整頓吏治。清廷褒獎他“立法尚屬周密,著即督飭所屬”。經過他的積極整治,赴廣西的湘軍將士軍餉得到妥善解決。后來,他又奏請將鹽務緝私經費全數充餉。朝廷下旨褒獎道:“急公誠悃,深堪嘉尚?!?br> 整個中法戰(zhàn)爭期間,湖南兵勇和軍餉源源不斷接濟廣西前線。龐際云也因籌餉得力而受到朝廷嘉獎,表揚他“不分畛域,接濟邊軍”,賞加頭品頂戴。
為了更好地募兵籌餉,龐際云還積極搜羅在湘人才,或支援抗法前線,或充實幕僚隊伍。
龐際云上奏朝廷,舉薦前任陜甘總督楊岳斌,讓他出山幫扶軍務。楊岳斌是湘軍名將,曾屢立戰(zhàn)功,后以母親年老而請辭回鄉(xiāng)。龐際云舉薦他在籍募勇,聽候諭旨出師。不久,朝廷重新起用楊岳斌,將湖南現有八營兵力歸其統(tǒng)帶。中法戰(zhàn)爭期間,楊岳斌曾率水師援助臺灣巡撫劉銘傳,受到臺灣百姓的熱烈歡迎。
光緒八年時,湖南人瞿鴻禨以翰林院編修身份外放河南學政。不久,其父病故,他歸鄉(xiāng)丁憂。次年,剛升任浙江按察使的陳寶箴遭人構陷,被朝廷降三級調任。陳寶箴有苦難言,只能落寞回到故鄉(xiāng)長沙。瞿鴻禨的父親和陳寶箴同是咸豐元年的鄉(xiāng)試舉人,瞿鴻禨因此稱呼陳寶箴為“年伯”。瞿陳兩人關系密切、交往頻繁,龐際云就委托瞿鴻禨寫信給陳寶箴,勸說他赴巡撫衙門任事,以宏濟艱難。但心灰意冷的陳寶箴暫時不愿再涉足官場,就去信婉言謝絕。龐際云并不放棄努力,多次上疏朝廷,請求重新起用陳寶箴。不久,清廷同意將陳寶箴交龐際云差遣委用。
龐際云一邊不拘一格起用有能力有擔當的官員,一邊大力裁汰敷衍塞責的庸碌劣員。他接連彈劾湖南桂陽州知州盛賡心地糊涂,遇事敷衍;候補知州陳聞詔昏庸粗鄙,病體支離;候補府經歷胡炘行多詭秘,物議沸騰;前署石橋巡檢試用從九品徐殿宣放蕩自恣,聲名狼藉;永順府教授丁振聲年老昏憒,惟利是圖。在他的彈劾下,這些庸劣官員被立即革職,整個湖南官場風氣為之一新。
不過,令龐際云始料不及的是,一次移風易俗之舉,卻引起諸多官員的誣告彈劾。攻訐危機正朝他不斷襲來。
一心為公卻遭“莫須有”牽連
起先,龐際云為了支援抗法前線,曾取締了長沙附近的一些淫祠風俗。沒想到,移風易俗之舉卻遭到百姓的強烈反對。此事雖然最終平息,但龐際云在湖南的聲望受損,也令一些好事者看到了“倒龐”的好機會。
不久,就有官員奏稱,龐際云身為封疆大吏,在湖南日益驕蹇任性。在奏疏中,他指控龐際云貪婪于財,嗜好素深,頻繁收取賄賂。如龐際云審理各案,從不親力親為,只是讓臬司(按察使衙門)檢案送交長沙府知府,因而導致紀綱倒亂。他還指稱龐際云信任道員蔣啟勛,兩人合謀貪污緝私經費。另外,他還舉報龐際云為了滿足私欲,強迫湖南商人輸納錢財。有商人不愿交錢,龐際云就以報捐軍餉為由強制征繳。
奏疏呈遞后,清廷對此非常重視,令署理湖廣總督的卞寶第確切查明,據實具奏,不得稍涉瞻徇。卞寶第經過詳細調查,認定此番控告皆屬誣告,龐際云為官清廉,并不涉嫌貪腐納賄。
不久,又有人控告龐際云任用非人,貽誤軍事。其聲稱發(fā)生湖南兵丁滋事時,龐際云倉惶出示,措置乖方,不符合封疆大吏的任職要求。清廷認為如果所奏屬實,龐際云繼續(xù)擔任巡撫恐怕會貽誤地方。朝廷再讓卞寶第將此事確切查明,據實具奏,不得稍涉徇隱。不久,卞寶第奏稱:“遵查龐際云實無任何劣跡?!钡涍^數次誣告后,龐際云的聲名已稍稍受損,在朝廷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些御史認為這是彈劾他的好機會。
光緒十一年,御史黃自元上奏彈劾龐際云,認為他擔任湖南巡撫以來,諸事任用非人,而且徇私納賄。朝廷第三次讓卞寶第確查具奏。卞寶第也許對此心生疑竇,所以在回奏中除了力證龐際云清白外,也表示龐際云“惟誤聽人言,委令已革道員李光燎管帶營勇,實屬疏忽”。李光燎曾任職于湖南,更是久歷戰(zhàn)陣,有豐富的帶兵經驗,只是因作戰(zhàn)不利而被革職。龐際云在湖南募集兵勇,缺乏帶兵練兵之人,就不拘一格將練兵之任委托給李光燎。沒想到,一次權變之舉卻給自己帶來指責非議。
朝廷決定將龐際云交吏部議處。不久,吏部奏稱,龐際云應得降三級調用處分。光緒帝認為他在湖南辦事尚屬認真,所以加恩改為降五級留任。但龐際云實授湖南巡撫的希望卻也完全斷絕了。
不久,中法戰(zhàn)爭以雙方議和而結束。那些戰(zhàn)爭期間力主抗戰(zhàn)的大臣和將領大多遭到處分。先是湘軍將領王德榜、廣西巡撫潘鼎新被革職,接著龐際云所募集的六營兵力也悉數被裁撤。龐際云難免心灰意冷,就上疏告老還鄉(xiāng),卻未獲朝廷恩準。
當年三月,朝廷將湖南和廣東的布政使對調。廣東布政使龔易圖調任湖南布政使,龐際云則調任廣東布政使。
沒想到,龐際云仕途跌宕還在繼續(xù)。數月后,朝廷又將廣東和云南布政使對調。云南布政使沈镕經調任廣東布政使,龐際云則為云南布政使。
晚清時期,云南地區(qū)交通閉塞。從經濟繁榮的廣東調任云南,雖為平調卻實為貶謫。當時許多知交老友都勸說龐際云,云南地處邊陲,且四周有強鄰環(huán)伺,不如向朝廷告病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龐際云毅然道:“受恩深重,敢辭難乎?”他來到京師接受朝廷召見,接著就立即赴任云南。到達云南后,龐際云發(fā)現當地銅礦開采存在許多貪腐漏洞。他懲治貪腐官員,規(guī)范采礦流程,保障了礦工權益,充實了國庫積蓄。史稱“潛彌外患,地方賴以安靜”。
光緒十三年,龐際云因積勞成疾而病故于云南布政使任上。他的家人借措資金,將他的靈柩運回故鄉(xiāng),安葬在龐寨子村西。據張?zhí)m貴等回憶,龐際云墓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馬和朝天吼等雕刻物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