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徐健順:從國學角度看高考作文

小編說
“以中華文化精神做教育”,歡迎大家來到“歌行天下”國學教育社群平臺微信課程。本平臺由北京歌行天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fā)起建立,志在推動國學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推廣傳播。本次系列微信課程,我們邀請到了中華吟誦學會秘書長、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徐健順老師講授《吟誦》系列課程。下面奉上第二講《方言文讀和普通話吟誦》內容和錄音,和新朋友一起學習,和老朋友溫故知新。

第二講《方言文讀和普通話吟誦》

大家好,今天正好是高考的第一天,各地的語文的考試已經結束,卷子的情況很快都出來了,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比例在上升,的確是非常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解決當代問題,這方面的能力的考察。我今天想結合我們北京的今天剛考的語文的作文題來說一下,方言文讀吟誦和普通話吟誦的問題。

從吟誦的角度看高考
今年北京市因為是這一輪教育改革的試點,所以可能要走的再往前一些,北京市的大作文的題目,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老腔是陜西一種傳統(tǒng)的曲藝形式,跟秦腔很像,但是要比秦腔更古樸更粗獷,著名作家陳忠實前一陣去世了,這個作文題是取自陳忠實的一篇文章,介紹老腔的一篇文章,作文要求以這個材料為基礎,來談一談個人的看法,但是可以不拘泥于陳忠實的表述和他的看法。
這個題目而且是命題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方向已經定了,肯定是令人震撼只是讓你說一說為什么。很多考生99.9%的考生都沒有聽過老腔,所以只能通過材料來判斷來說這件事,我也不知道這些考生是怎么寫的,但是我估計大概的思路大概我們也能猜的出來,思路就是老腔這種傳統(tǒng)的曲藝,一方面它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精神。跟我們的生活更親切更貼近,另一方面它也是我們傳統(tǒng)的藝術,它是民間的,所以很古樸很坦誠,很直率,很自然,然后再說一下西北地區(qū)特殊的情況,老腔是特別粗獷豪放的,一種豪氣,一種勇氣的這樣的一種藝術。
我現在想事后諸葛亮一下,說一說從我們的吟誦的角度來看,或者國學的角度來看,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包括對老腔這樣一種藝術形式,是怎么看的?!独锨缓我粤钊苏鸷场罚懊嫠f的那些當然都是理由原因,這個都是沒有問題的。從大的方面來說,老腔之所以讓人耳目一新讓人震撼,是因為我們今天的音樂的環(huán)境我們的藝術的環(huán)境,包括生活的環(huán)境,已經基本西化了,民眾已經基本聽不到真正的中國音樂,真正的中國音樂是什么樣的?首先是它是漢語的,首先它的音律就跟西方的今天所謂的自然音節(jié)就不完全一樣,我們的宮商角徵羽跟哆喏咪發(fā)嗦啦唏,這個哆喏咪發(fā)嗦啦不是完全對應的,其實是差了一點點,差的這一點點,西方說12平均律就現在的哆喏咪發(fā)嗦啦唏哆,它叫它自然音節(jié),其實這個12平均律是我們中國的朱載堉最早弄出來的,但是弄出來也就弄出來,其實沒什么用,因為12平均的東西,只是為了轉調的方便,其實反倒不是自然的,真正自然的是人的耳朵,聽覺系統(tǒng),所能夠產生的和諧的感覺,這個感覺跟12平均律差一點。其實中國的傳統(tǒng)的宮商角徵羽的五音,其實反倒應該更自然一些,所以我們聽真正的傳統(tǒng)音樂的時候,有些時候會在某些地方感覺有點跑調其實不是跑調,是我們的耳朵已經跑調了。
第二是中國的傳統(tǒng)的音樂有有中國音樂的自己獨特的特征,西方的音樂因為它的語言是重音語言和節(jié)奏語言,所以是以重音和節(jié)奏的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的,而我們是旋律型聲調語言,所以我們是以腔和調的方式進行這種旋律的行進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西方它的一段旋律它的涵義是什么,跟同樣的一段旋律,給中國人聽,它的涵義是什么,它是不一樣的,我經常聽到有句話說,音樂無國界,其實真相恰恰相反,音樂是特別有國界,特別有民族界特別有語言界的,并不是同樣的旋律它的涵義是一樣的,在漢語當中,因為漢語本身是旋律型聲調語言,所以每一個旋律實際上都和漢語的聲調有關,又和漢語當初這個聲調為什么是這個樣子的,比如說為什么細小親密的字都會取上聲,堅決明確的字都會取去聲,快速決絕的字都會取入聲,和語義也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欣賞中國音樂的方式和欣賞西方音樂的方式其實是不一樣的,這個當中中國音樂還經過了一次很大的變異就是隋唐時期,由于語言的變異,《切韻》的出現,和影響雅言系統(tǒng)的出現,一直影響到了整個的唱法的改變和中國音樂系統(tǒng)的,尤其是文人音樂系統(tǒng)的改變,這個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偠灾?,我想說的就是說,現在一般的中國人,可能是從來沒有聽過真正的中國音樂,或者叫傳統(tǒng)的中國音樂,他到哪去聽?不要說我們今天的四大唱法,包括原生態(tài)唱法,本身就已經是不傳統(tǒng),包括我們五六十年代以來的錄音,也不行??赡苓€得再往前的錄音,再往前的錄音真正的又是取自民間的錄音,而不是受到西方音樂影響學堂出來的錄音又有多少,如果我們今天去找真正的音樂人,會傳統(tǒng)音樂的音樂人,真的是鳳毛麟角,而且還要分辨它到底有多少已經變異,這件事其實跟吟誦的采錄是同樣的性質,我在做吟誦之前就做過一段時間這種這個方面的采錄,情況還是非常的令人憂慮的。
中國的音樂已經不是中國的樣子,既缺乏中國的精神,又缺乏中國的形式和漢語脫節(jié),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脫節(jié),這種音樂充斥著大街小巷,充斥著電視網絡,充斥著每個人的心,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這個力量實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中國的新音樂,能夠有傳統(tǒng)的方式做中國的新音樂,包括流行音樂,我們今天其實還在和一些朋友在探討這件事情,我們想發(fā)起樂府社的行動,華夏樂府,來把這件事情做起來。這是關于老腔的一個方面的事情。

文讀的重要性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事情,就是跟我們今天的文讀的主題有關,老腔它所使用的語言是陜西西部地區(qū)一種方言,很多人以為方言土語、地方話都是在民間存在的完整的東西,其實不是這樣的,其實在真實的民間,存在的一向都是文白異讀的兩套系統(tǒng),在古代任何地方都有文讀系統(tǒng)白讀系統(tǒng)兩套語音系統(tǒng),白讀系統(tǒng)也就是老百姓說話這種方言口語,文讀是當地文人讀書的語音,這兩套系統(tǒng),差異很大,在全國來說我所知道差異最大的是閩南地區(qū),漳州、泉州、福建、廈門一帶,可以差異到70%左右,10個字有7個字,讀書的音和說話的音是不一樣的,最少的差異最小的地區(qū)可能是北京,大概有20%左右是不一樣的,葉嘉瑩先生,我常放的一個錄像里,葉先生就說,從小我家里教給我詩詞有平仄的,入聲字一定要讀成仄聲,入聲字讀成仄聲還是北京話嗎?所以廣東的粵語,大家叫它白話,之所以叫它白話,是因為另有一套文化,廣東是有兩套話的,而現在我們的保護粵語的運動只保護了白話,而拋棄了文話,本身已經把一半的廣東話都拋棄掉了,這個不能說是很好的保護粵語的行動。
文讀太重要了,我們都知道,在《圣經》里頭有一個通天塔的故事,上帝為了阻止人類建造通天塔,就讓人類分成不同的民族,說著不同的語言,因為語言不同,所以這個工程就無法合作,于是通天塔就沒有建成,可是在我們中國,我們是有通天塔的,這個通天塔就是統(tǒng)一的讀音,各地的老百姓雖然見了面,方言是不通的,互相聽不懂,但是各地的文人見了面,他們說的讀書音,互相就聽得懂,這個就是大一統(tǒng),大一統(tǒng)保證了我們民族內部的文化的一致性,同時大一統(tǒng)又不是一個像機器一樣標準的音,其實各地的文讀的音還是有差距的,它的差距有多大?至少像我們今天的各地的普通話那么大,比如說有天津普通話有上海普通話有廣東普通話有四川普通話,這些普通話其實是不一樣的,但是互相聽得懂,我覺得它唯一的一個標準是互相聽得懂,而方言土語就是白言系統(tǒng)是互相聽不懂的,吟誦也就是讀書,從來都是用文讀,現在我覺得有一些老師可能沒有太搞清楚這個事情,我走在各地也經常聽到有人來跟我說,用我們這個地方的方言來讀這個詩是最合適的,就是應該用我們這的方言,我們這保留的古音多等等等等,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但是就不要忘了一件事,就是在古代沒有人用方言土語讀書的,讀書是一定要用雅言的,當地是有一套文讀系統(tǒng)的。所以到今天如果我們傳承傳統(tǒng)吟誦,也應該傳承方言文讀系統(tǒng)的吟誦。
我們采錄的這些老先生,基本上都是用方言文讀系統(tǒng)的,有一些老先生我特別請教過,比如記得在常州請教過錢璱之先生,我拿著書他吟誦過的,一個字一個字要求他幫我指出來,到底哪個字的讀音不一樣,他一個一個的教導我,大概算了一下,印象中有一半的字,常州話和讀書音是不一樣的。有沒有老先生是用方言土語,就白話系統(tǒng)來讀書,而不是用文讀的的呢?在我們采錄的過程中也不是沒有,偶爾也有,但是這一般都是因為這位老先生的師承上有一些問題,并不是說這就是讀書的傳統(tǒng)。明白了這一層,就明白,讀書一定要用民族共同語,而且是用當代民族共同語,所以在今天我們用普通話來吟誦,是非常正當的,這就是吟誦的傳統(tǒng),很多人問普通話吟誦跟傳統(tǒng)吟誦好像也很大的差異,即使沒有,他們的規(guī)矩是一樣的,方法是一樣的,他們傳承的文化精神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語音有所不同,語音有所不同,也不是說有那么大的不同,因為那只是一個古代的雅言系統(tǒng)和當今的雅言系統(tǒng)的問題而言,而古人從來都是用當代的雅言系統(tǒng)來讀書的,普通話的吟誦用的是普通話的文讀系統(tǒng),我一直希望國家語委能夠把現在的普通話測試作為普通話的白讀系統(tǒng)的測試,另外立一套普通話的文讀系統(tǒng)的測試。將來所有的國學老師和語文老師應該參加這個測試,文讀系統(tǒng)就是怎么讀古詩文的一套語音系統(tǒng)的標準,比如說入聲字要讀短,那入聲字為什么要讀短呢,因為短促是有涵義的,對詩文的涵義有影響,為什么不恢復入聲字,原來的聲母韻母和聲調,因為原來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盡管對于涵義也有影響,但是這個影響很小,因為入聲字實在是太短了,其他的問題比如說葉(xié)韻的問題,能葉韻的盡量葉韻,比如說格律的問題,能讀準的盡量讀準,比如說醉臥沙場君莫笑,那就要讀成“”,不能讀成“”,因為原來是平聲,只有讀成平聲它才有平仄,這個地方就要恢復,這些事情都屬于普通話的文讀,所以普通話也要存在文白易讀問題,這個是比較自然的語言的狀態(tài),我們所教的普通話吟誦是普通話文讀系統(tǒng)的吟誦,老先生們所傳承的吟誦是方言文讀系統(tǒng)的吟誦,大家都是文讀系統(tǒng)。
最后我們回到老腔這個問題,老腔在文化的層面上,屬于民俗,在語言的層面上屬于方言白讀,在藝術層面上屬于俗藝術,這些東西包括與此類似的剪紙、高蹺、唱戲、耍猴、吹糖人、捏泥人等等這些,所有的這些都是應該傳承的,但是不應該放在傳承的第一位上,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事情總是有輕重有先后有主次的,我覺得我們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抓共同的東西,所有中華民族共同的東西,首先要抓它,要把它立起來,這個是國學,然后才談到其他的。第二層次的問題,這些民俗的還有各個民族不同的,穿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東西,說不同的語言,這些都是第二層面的問題,如果把第二層面的問題當成第一層面的問題,首先來發(fā)揚的話,第一就是我們會四分五裂。第二就是文化沒有根,文化沒有根,這個第二層面的東西也就消失了。老腔它的根是什么,首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國學,這些仁義道德忠義廉恥這些東西,在老腔里的體現特別的多。第二就是漢語小學的東西,傳統(tǒng)小學的這些東西,這種依字行腔,依義行調,聲韻調的把控,腔音的問題,這些東西都是核心的問題,然后第二層次才是它的那種獨特的曲調,獨特的發(fā)音方式,以及那些情結以及那些樂器的獨特性等等。包括這個旋律的獨特性它的尾腔和它的框架結構等等,這些都是第二層面的。第一層面首先要發(fā)揚和繼承,第二層面才能存活,這個事情可能是不能倒過來的,所以老腔雖然令人震撼,但如果不做國學,不做吟誦基本的小學吟誦屬于小學,音樂的最基本的自彈自唱的這些能力的恢復,這些東西就基本核心的東西如果不做的話,老腔雖然令人震撼,也終將走向滅絕,所以我們要想把老腔發(fā)揮起來,讓它發(fā)揚光大,能夠向前走,有新時代的老腔,就必須要回到國學回到吟誦。
溫馨提示:
本文內容源自:“歌行天下”國學教育社群平臺《吟誦》系列課程第二講《方言文讀和普通話吟誦》,主講:徐健順。
版權說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略談傳統(tǒng)詩詞的吟誦
為什么普通話語音四大聲調中沒有"入聲"?
現代人如何吟唱傳統(tǒng)詩詞---- 龔希健
詩詞用韻之我見
呼吁:請讓孩子在家里開口學說本地話
辨平仄是一項需要習得的本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